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国内外集体防护滤毒技术的手段及研究现状,指出了新时期我军集体防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原理、现状、特点及局限性,重点介绍了可再生滤毒技术,最后提供了集体防护滤毒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牛奶微滤除菌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牛奶微滤除菌技术及该技术的改进过程,采用Bactocatch法恒压操作模式是牛奶微滤除菌最有效的方法,并对微滤奶和超高温灭菌奶的卫生指标作了比较,证明了微滤奶的优点。微滤除菌技术在乳品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变化诊断和防控方法这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鸡毒霉形体感染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供禽病工作者和生产实践者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陈仲翔  董英 《中国乳业》2002,(11):22-25
膜滤技术作为当今乳品工业生产中的一项新兴实用加工技术,打开了乳品成分化加工的大门,成为乳品加工行业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冷处理技术革命。膜滤技术是一种乳品的低温浓缩技术。在膜滤技术使用之前,乳品工业只能通过蒸发浓缩而获得乳质干物质,膜滤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热蒸发浓缩,通过滤膜除去水分,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另外,膜滤的加工温度较低,可防止乳品中的营养成分被高温破坏和高温环境下蛋白质的变性。膜滤技术是乳品的分子化分离技术。膜滤对稀溶液中微量成分的回收具有很大优势,通过不同的滤膜,可将高分子的有机乳品成分如酪蛋白…  相似文献   

5.
滤泥是甘蔗制糖中的副产品,据有关资料介绍,滤泥是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脂肪、果胶及多种营养元素的混合物,有机质及钙、磷、硅、钾等都很丰富,铜、铁、锰、锌、钴、镁、硫等元素含量适中,可溶性糖16%左右,和稻谷相比,粗蛋白含量高0.42倍,粗纤维含量低0.18倍,磷、钙含量分别高1.9倍和69.7倍。滤泥是培养肥水质极好的肥料,石壁坑水库生产实践证明,滤泥施入水库后5—7天,水质就呈酱红色,隐藻等鱼类易消  相似文献   

6.
尚琰 《青海草业》2005,14(3):56-57,59
对半农半牧区草地毒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现状进行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对严重退化、毒杂草集中地进行围栏封育,实施人工补植优良牧草、灭除不可食毒、杂草.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因肉毒杆菌污染,问题奶粉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革兰阳性粗短杆菌,严格厌氧,有A~G 7个亚型,每个亚型都可产生一种剧毒的大分子外毒素,即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这种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以松弛性麻痹为主症的肉毒中毒(botulism),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一种致命的中毒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肉毒杆菌生物学特征、肉毒毒素结构与毒性、肉毒中毒临床表现以及检验鉴定等,并介绍了食品安全生产中肉毒杆菌与肉毒毒素的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能引起肉毒中毒症。肉毒杆菌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尤其是在新西兰恒天然公司部分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事件发生后,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受到了普遍关注。现就肉毒杆菌及肉毒毒素的生物学特性、中毒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滤泥作饲料     
马草 《饲料工业》1995,16(3):36-37
滤泥作饲料沈阳市辽中化工总厂研究所马草滤泥是制糖工业的大宗副产品。在制糖过程中,糖产量与滤泥(含水量65%)的比例约为10:3。长期以来大部分滤泥被直接用于肥田或废弃。近年来,我们对滤泥的饲料化问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在理论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鸡、...  相似文献   

10.
札幌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札幌病毒(Sapovirus)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同类群札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病毒体外增殖和衣壳蛋白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的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从札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流行病学、细胞培养、检测方法和疫苗发展5个方面人手,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流行病学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还对札幌病毒分子进化、疫苗研制和病毒的传播等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滤泥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在制糖过程中,糖产量与滤泥(含水量65%)的比例约为10∶3。我国1996~1997年产糖850万t,滤泥产量折算干品约85万t。长期以来,大部分滤泥被直接用于肥田或废弃。近年来,我们对滤泥作饲料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在理论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鸡、鸭、猪、鱼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滤泥是一种优良的饲料资源。在鸡、鸭、猪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滤泥,不但可节约等量的稻谷,而且能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对成活率没有影响。一般可以降低饲料成本15%~25%。现将滤泥的营养成分及滤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牛的肉毒中毒事件和因食用乳及乳制品引发的人的肉毒中毒事件,分析了肉毒污染的可能原因.重点阐述了乳及乳制品中的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引起人肉毒中毒或感染肉毒杆菌及引发乳品加工链中肉毒污染的风险,并对如何防控乳及乳制品发生肉毒污染提出了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3.
博卡病毒(BocaVlrus)隶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的博卡病毒属,目前已分离的猪博卡病毒暂时分为五个基因型,在瑞典、美国、爱尔兰、乌干达、中国等国相继发现。猪博卡病毒检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多采用PCR扩增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猪博卡病毒NP1融合蛋白的分子表达量为46kDa,目前对于猪博卡病毒的研究还很有限,需要了解的问题还很多。本文综述了猪博卡病毒的发现、全基因组结构特征;同时详细介绍了目前已建立的猪博卡病毒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猪博卡病毒致病性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镜技术检验犬四联弱毒苗种子毒及品的外源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电子显微镜(电镜)技术,检验犬四联弱毒疫苗种子毒及其成品疫苗中的外源毒。经对每批种子毒细胞培养物及间隔一定批次成品疫苗抽样检查,其中一批种子毒细胞培养物中发现了呼肠病毒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证明应用电镜技术检验外源病毒确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浓缩和纯化操作对口蹄疫A型弱毒病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引进的美国Pall公司微滤、超滤和过滤系统对口蹄疫A型弱毒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除细胞碎片纯化、病毒的浓缩和除菌等操作,取样进行病毒含量测定,以探索细胞培养病毒液除细胞碎片、浓缩和除菌后病毒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浓缩前液量少于21700mL时,经除细胞碎片微滤、超滤浓缩和除菌过滤后,毒价严重下降,原液、除碎片微滤液、10倍浓缩液、10倍浓缩除菌过滤液、滤出清液的LD50/0.2mL分别为10^7.5、10^6.5、10^7.5、10^7.25、10^2.0;浓缩前液量多于203200mL时,原液、除碎片微滤液、10倍浓缩液、10倍浓缩除菌过滤液、滤出清液的LD50/0.2mL分别为10^7.5、10^7.5、10^8.25、10^2.0,表明通过使用浓缩技术来提高A型弱毒细胞培养液的病毒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因子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很多,包括黏附素,肠毒素,溶血素等,其中黏附素与肠毒素在发病学和免疫学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作一综述,并介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各类黏附素疫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制糖企业的副产物滤泥是一种很好的能量饲料,具有粗蛋白、磷、钙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等特点。但目前糖厂附近的农民都习惯用滤泥作为肥料下地,这是非常可惜的。为了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滤泥这一节粮型饲料资源,我们于1990年8—10月,进行了滤泥饲养雏鸡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滤泥” 1、滤泥的形成 滤泥是制糖工业的大宗副产品之一。在制糖生产中,由于混合汁所含的蛋白质、果胶质、有机酸等非糖分有机物质对煮糖结晶不利,应对混合汁进行澄清处理,即向混合汁加入氢氧化钙、二氧化硫、磷酸等电解质,使蛋白质、果胶质、有机酸等非糖分有机物沉淀下来,清汁用于煮糖,所得到的沉淀物即为滤泥。 2、滤泥的物质含量 据测定,滤泥干物质含糖量为16%左右,新鲜的滤泥具有香甜味,用作饲料适口性较好。由于混合汁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根据滤泥的形成机理和营养特点,将滤泥用作饲养雏鸡的主要饲料之一。试验表明,用滤泥代替部分精料,可以取得更佳的饲养效果。因此,我们认为滤泥是一种优良的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滤泥是甘蔗糖厂的大宗副产品,国外和我国台湾省早在60年代就对滤泥饲料化进行了研究,而我国的滤泥一般当废物弃掉或只用作农肥。近年来,很多地方也逐渐利用滤泥作养鱼饲料,以阳春县来说,从1985年到1989年四年时间,全县被用作鱼用饲料的干滤泥就达1.2万多吨,用滤泥鱼用饲料养鱼面积共达4000多亩,累产鲜鱼多达14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