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反事实条件句是假设与事实相反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情况为真,并以此进行推论的复句,在汉语中通常被译作"如果P,就Q了"。本文通过考察分析「ところだ(った)」的基本用法和语义功能,结合实例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了「ところだ」「……ば/なら、……ところだった」是日语反事实条件句的语法标记,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其具有标记功能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部分大学教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普遍认为经过中学六年的语法磨练,现今的大学课堂不再需要讲解语法了。而关于英语语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教育界一直莫衷一是。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思考,研究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将之与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相结合,试图探索有效途径来解决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学校语法"在中国的日语教学中功不可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语法不严谨的缺陷逐渐表露出来。文章从日语语法中最关键的谓语——动词分类入手,联系传统语法中没有得到体现的语法——"时态"、"体态"、"情态语气",分析各类动词的使用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在日语中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用法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日语中,形容词最主要的用法之一是作连体修饰语。关于形容词的这种用法,很多研究都是从句法结构方面来进行分析。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符号,它反映了人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名词1の形容词+名词2"这一形容词连体修饰用法,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形式和认知过程的联系,也有利于在日语教育方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容词。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教学中,关于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用法一直是辨析的难点所在。两者作为形式名词,常常被互换使用,但是在日语中学习中,由于两者语感用法的微弱差别,学生误用的情况不时出现。因此,本文以太宰治的作品《斜阳》为文本,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の」和「こと」的用法区分。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影响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针对日语句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对分课堂,把交际法融入到日语句型教学当中,注重句型语法的习得,也注重实际交际的自然会话,让学生不仅习得扎实的语法,而且提高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95.8%的学生适应老师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94.7%的学生喜欢把交际法运用于句型教学当中。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信心以及课堂教学效果都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三个阶段。适当运用此认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既注重日语的知识性,也突出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力争公共日语教学上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日语语法课是比较枯燥,较难讲解的课,语法课里最难讲的部分是日语敬语。因为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日本又是有名的礼仪之邦,这些人际关系和繁文缛节增加了外国人学习运用日语敬语的难度,教授日语敬语也变得很不容易,所以研究日语敬语的教授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日语选修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把语法知识讲解当作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日语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往往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很差。本文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从问卷调查和课堂实践两个方面来考察研究生二外日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以期对工科类院校研究生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自诞生之日至今已发展30余年,随着其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语言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上慢慢转向它对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的启示与影响上。本文简单介绍认知语言学里的几个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如原型范畴化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对于促进二语习得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二外日语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的,必须选择或自主设计制作优质的日语教学资源,要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二外日语的特征和教学要求,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有序,内容充实并具备表现力。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并不能完全达到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并以过程考核的形式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以外的教学延伸。高职二外日语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包括互联网+、手机APP等资源应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用于课后自主学习,借助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和帮助学生课外学习,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形成循环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立足于日语多义动词的先行研究成果,以日语动词"あげる"为研究对象,以原型要素为中心,通过意象图式等认知语义学的各相关理论分析多义动词"あげる"的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对语言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这一特定语类的名词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论文摘要中名词化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探讨名词化语法隐喻对论文摘要的严谨性、客观性及连贯性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尝试为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名词化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从英语名词化的定义、分类入手,应用语义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英语名词化的生成理据及功能进行阐释,旨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英语名词化现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递进,我国的教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完善,不仅增加了各类高职院校的数量,同时也开设了许多不同种类的专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中国与国际舞台的接轨,我国不断加强对语言课程教育体制的改革,将英语、日语等外语引入日常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优秀人才已经成为衡量该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此情形之下,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高职日语教师教学中.为了实现游戏教学法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更好应用,提高高职日语教学水平,文章将结合相关的期刊文献,从日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特点、高职日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通过对取自《中日对译语料库》等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的多个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并用网络拓扑结构直观地表示多个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看到日语味觉形容词「甘い」从表示甜味道的基本义通过隐喻转义到视觉,听觉,嗅觉,心理表现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甘い」一词多义现象中的换喻转义现象,避免在实际语用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论证了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汉语的口语能力是在汉语环境下自然习得的,汉语的口语能力又是在学校以及校外大量的笔语实践中习得的,而汉语的习得又是和思维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掌握了汉语,一切思维活动也就离不开汉语。同样,学习日语也必然要涉及到汉语。既然如此,就要求教师要在日语教学中正确处理汉语和日语的关系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呢?首先,要充分利用汉语的转移作用。即利用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与日语相同或相近之处,使之转移到日语上去,可以转移的根据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位于句中的ニモカカワラズ为中心,利用语料库中与其相关的対译例子展开研究。本文主要侧重于在作为接续词位于句中的ニモカカワラズ,从语法上总结其含义及用法,并通过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其中日対译倾向。并且进一步探求其汉译过程中与中文本身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此次研究,对日语转折复句的研究更加全面,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学习转折复句起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日语惯用句理解和翻译上的难题。而这一困难往往根源于对日本文化理解的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结合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教日语好惯用句。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强对日语惯用句所附带的相关文化信息的教学,同时,还应在教学中进行中日惯用句的比较,使学习者能够在理解中日两种文化的基础上,更深刻地领会日语惯用句的内涵,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误译和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