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2P网络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P2P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的突出。本文对P2P信息传输过程中信令层协议与传输层协议进行分析,针对双向认证、节点授权、安全隧道建立、信息安全传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并且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P2P覆盖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源查找策略是移动P2P的核心问题,本文对移动P2P资源查找策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逐渐由数据量小的单纯文字转变为包括音视频的多媒体数据,使得远程网络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根据当前流行的P2P流媒体技术的特点,提出一种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使教师可以准实时的传授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随时点播教学视频信息,并且学生可以和老师进行信息交互,如同身临其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有目的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以来,互联网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P2P技术的迅速崛起。P2P以独特的思路在解决IP网的QoS问题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P2P方式将是未来通信的主流模式,目前流行的软交换只不过是一种过渡方案,它终将被P2P方式所取代;P2P的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研究当前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P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P物质是一种多肽 ,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其他外周组织器官内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P物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合成 ,并能调节辅佐细胞合成细胞因子和其它一些免疫细胞的活性 ,从而参与免疫调节 ;P物质还调节生殖激素主要是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进而影响着生殖内分泌功能。另外 ,P物质在痛觉传递、胃肠运动、血管扩张、呼吸运动、伤口愈合等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 ,在机体的不同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理学效应。表明P物质不仅是一种神经肽 ,也是一种传递信息、调节机体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推广(promotion)等市场营销4P策略的内容,结合双乙酸钠的特征、应用和市场现状,整合融入营销平台(platform),即从4P策略过渡到5P策略,并对双乙酸钠市场营销的5P策略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脑机接口(BCI)是一种特殊的人机交互通道。P300电位是一种事件相关电位,通过利用视觉诱发产生P300电位,实现了基于P300电位的目标探测系统。此系统通过自身的图像采集与处理分析模块,来提供足以诱发出P300的图像序列,并将该图像所对应的脑电信号(EEG)打一个时间开始标签。然后对产生的P300成分采用在线单次提取方法获取,对标签后250ms~350ms的一段数据利用训练好的SV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进行分类识别。对分类识别出的P300电位信号,依据时间关系,反推追溯出诱发引起该P300电位的图像,从而达到对特定目标探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组和急性攻毒组大鼠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活性、组化性质以及P物质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攻毒6小时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乳腺小叶间质、腺泡间、腺泡腔内及血管周围,且达到最高峰,之后又开始减少,48~72小时开始上升,小叶间质内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出现裂隙、脱落损伤;乳汁蛋白在攻毒后6小时开始减少,以后分泌开始逐渐增多;同时不同时相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数及P物质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的浸染变化相吻合,且攻毒后肥大细胞和其脱颗粒数均显著高于攻毒前(P(0.05),表明P物质的表达水平并与肥大细胞相关联。说明P物质和肥大细胞参与大鼠乳腺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P1和3C基因联合表达能够产生完整的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并形成无核酸的与原病毒外形一致的全新的空衣壳,该空衣壳具有与口蹄疫病毒颗粒相同的抗原特性,免疫动物后能诱导产生抗口蹄疫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是开发安全高效口蹄疫重组疫苗的理想途径。论文对口蹄疫P1、3C基因及其对应的蛋白功能和P1、3C基因联合表达研究进行综述,对P1、3C基因联合表达重组疫苗的潜在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20和P14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考GenBank中BVDV Oregon C24V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利用套式PCR方法扩增P20基因,扩增出预期525 bp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经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Oregon C24V比较,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80.95%,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7.50%.测序结果经NCBI上的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同源性比较,克隆得到的基因与Osloss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3.65%,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5.83%.根据P20的测序结果,参照GenBank中BVDV Osloss株设计一对引物,扩增P14基因,经同源性比较,扩增的P14基因与Osloss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4.77%,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5.10%,通过系统发生分析,推测P20基因和P14基因与Osloss株在进化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编码旋毛虫53kDa、49kDa ES基因重组蛋白P53、P49,这两种蛋白均可被感染旋毛虫(T.spiralis)小鼠阳性血清识别,应用重组蛋白P53和P49建立的两种间接ELISA检测感染鼠血清,探讨相关抗体消长规律及不同攻虫量血清抗体阳性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血清相应抗体水平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分别于27 d和31 d达到峰值,之后进入稳定期;不同数量T.spiralis攻虫后,各时期抗体阳性检出率P49-ELISA均优于P53-ELISA.综合敏感性和特异性,P49基因重组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为适合用作检测旋毛虫病的理想抗原,并可应用于早期诊断,适合用于ELISA检测试剂盒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为了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高效抗原提供技术,根据已发表的弓形虫RH株P3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加端引物,运用PCR方法,从弓形虫NT株中扩增出约800bp的片段。产物经EcoRI和XbaI酶切后,克隆进PUC19载体,经酶切和PCR鉴定,插入片段为P30基因。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7,(21):62-64
高寒草地天然牧草是高原放牧家畜主要日粮来源,全年天然牧草营养的不均衡和家畜营养需要的恒定,严重制约了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文章通过综述青海、西藏、甘肃和新疆有关高寒草地牧草营养价值的研究文献,整理综合高寒牧草Ca、P的营养成分数据,以不同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为划分单位,探究不同地域、不同生长期高寒天然牧草Ca、P含量极其分布规律,为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精准补饲饲养提供基础参数,通过适度补饲解决高寒草地营养供给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禽呼肠病毒P10、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上的禽呼肠病毒(A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跨越P10和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3个ARV毒株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3个ARV毒株的P10蛋白基因ORF全长均为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P17蛋白基因ORF全长为441bp,编码146个氨基酸。这13个ARV毒株P10、P17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6.6%~100%和95.2%~99.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2%~100%和91.9%~99.0%之间。将这13个ARV毒株与GenBank上其他正呼肠病毒毒株,包括番鸭株(DRV)和飞狐上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NelsonBayvirus,NBV)及两个澳洲分离株(ARM-1和SOM-4)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呼肠病毒有地域和种类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外网合法用户如何安全高效地访问内网资源是VPN技术研究的核心。用户使用VPN访问内部网络时,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数据通过加密通道传输,保证了内部数据的安全。本文提出了用户权限分级、个性化网络资源分配、服务器安全防范等设想,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易用的WebVPN系统。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P450在家蚕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了细胞色素P450及其发现、命名的研究史,概述了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特征、分布的广泛和多样性及细胞色素P450主要功能。并从家蚕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现状出发,基于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代表——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的现实,简要地展望了以家蚕细胞色素P450研究为代表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p20和p14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PROEX—HTb,并转化至相应的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和DH5α中表达。P20蛋白在2个宿主中都获得了高效表达;P14蛋白在BL21(DE3)pLysS中表达量较低,而在DH5α中未见表达。对P14蛋白诱导表达过程的监测表明,P14蛋白对大肠杆菌是一种毒性蛋白。用Western—blotting分析未能检测到两种蛋白的反应条带,推测这两种蛋白可能存在构象表位。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登陆的新城疫病毒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用RT-PCR技术对新城疫病毒内蒙古分离株TL1的P基因进行了扩增。将扩增产物提纯后克隆入pGEM-Teasy载体,通过酶切、PCR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测序拼接得出P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248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188bp,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下载的12株参考毒株比较P基因编码区全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发现TL1株与鹅源新城疫NA-1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2%;与鹅源新城疫ZJ1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5.5%,说明TL1株和与鹅源新城疫NA-1株、ZJ1株的同源性极高,它们三者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而与传统疫苗株LaSota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3.4%,氨基酸的同源性81.8%,说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P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鲁东南地区不同年龄紫花苜蓿在不同茬次下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怎样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测定与分析不同年龄(2、3、4、5龄)紫花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研究了年龄及茬次对紫花苜蓿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内,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不同,但总体上3龄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高于其他年龄;每茬时,4龄苜蓿叶和茎N∶P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5),3龄苜蓿叶和茎N∶P均低于其他年龄。4个年龄苜蓿叶和茎N、P含量随茬次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第3茬达到最大值(除3龄苜蓿茎的N含量);2龄和4龄苜蓿叶N∶P随茬次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苜蓿茎N∶P随茬次呈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除5龄),并均在第4茬时达到最低值;苜蓿年龄和茬次的变化均能显著影响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N∶P;苜蓿叶和茎的N含量与N∶P基本呈正相关,苜蓿叶和茎的P含量与N∶P基本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苜蓿由主要受N限制向主要受P限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