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加速,作为与经济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也必然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文章通过对中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中职教育存在传统就业观念与市场化就业体系难以调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难以匹配、毕业生素质结构与所需人才素质结构难以吻合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当地就业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探讨了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指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学术规范、招生制度、课程教学、学位论文或实践项目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逐步受到重视,地方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的有效作用愈加凸显,地方高校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的,所以,我国地方高校课程的设置以及对于人才的培养等,都应该依附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因此,本文着重对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有效思考。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客观规律。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策略的提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也取得了新成绩。目前,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可行性措施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藏北典型区域那曲县进行了生态文明统计测度与评价,并对未来8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进行预测,为藏北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对策与思路。采用生态模型评价的方法,在分析生态文明内涵、发展、描述、评估和评价的基础上,寻求了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并能反映藏北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标;以那曲县为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对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目标进行了定量判断。引用协调发展程度计算模型,采用灰色系统方法(GM(1,1)模型)对那曲地区过去及未来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计算并预测。结果表明:那曲县生态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低,2001~2013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处在初级协调发展类和勉强协调发展类之间,未来8年协调发展程度呈下滑态势。  相似文献   

6.
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注重研究、认识和运用区域经济规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日前,贫困地区发展区域经济应着重于区域经济利益规律;区域经济自主发展规律;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规律;关键部位突破,促进经济发展规律;政治、经济交互作用规律等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西部经济发展 ,对于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加强民族团结 ,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 ,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生态问题是西部开发的头等大事。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所具有的职业性与区域性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为例,首先探讨了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广西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广西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如何以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已然成为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重要任务。促进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业保险具有稳定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的作用,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研究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探索协调发展的模式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并分析了原因;进一步探讨了农业保险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