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主产于北方,由于收获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的原始水分高,而且未熟粒、破损率较高,又具有带菌量大,易吸湿,易虫蚀等特点,因而玉米比一般粮食品种类更难储藏。特别是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高水分玉米度夏困难重重。如何使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一直是我们储藏技术研究人员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综  相似文献   

2.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夏季气温很高,最高可达35℃以上,不利于玉米的安全保管,玉米在储藏中极易发热霉变,这给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带来挑战。高水分玉米经晾晒烘干、机械通风降水后,按照国标(常规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入仓时玉米的水分应控制在14.0%以内,常规储藏2年后,出仓时水分大都在13%左右,因保管水分降低导致出仓损耗数量增加,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25℃条件下,储藏密闭环境内N2、O2和CO2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L规模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无差异,偏高水分玉米储藏环境中O2浓度在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玉米,并且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其中储藏环境中CO2浓度在各时间段的大小为:偏低水分玉米安全水分玉米偏高水分玉米,且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安全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偏低水分和偏高水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水分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CO2的累积量在有氧呼吸阶段随耗O2量增加而增加,在无氧呼吸阶段CO2累积量和耗O2量无关。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25℃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4.
南方玉米储藏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储备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饲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南方储藏的玉米越来越多。玉米在南方地区的保管历来是粮食储藏的技术难题,加上粮食的购销逐步市场化,北方南下的玉米水分大多处于不安全界限(高于两广安全水分12.5%)且不均匀,杂质也较高;因而在南方地区,玉米的安全储藏长期以来是摆在粮油储藏业面前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玉米安全保管难度大的特点,对高大平房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及时全仓密闭,适时进行磷化铝环流熏蒸使粮堆内保持有效磷化氢浓度,从而抑制虫霉孳生,确保了高大平房仓储存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虫霉孳生,防止结露劣变,保持了储粮较好的品质,达到了入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进口玉米不完善粒、水分、杂质含量均高于国产玉米,储藏难度高。通过严格把控入仓环节、静态保管及出库环节中的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制定进口玉米储藏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确保进口玉米储藏安全。  相似文献   

7.
南方地区高水分玉米安全储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高水分玉米的安全保管一直是很大的难题,我库采取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茵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平均水分为15.6%的玉米安全度夏,为南方地区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的开放,粮食收购主体日趋多元化。高水分粮食特别是玉米入库增多,如不能实现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则意味着收购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国家规定的轮换任务也难以完成。为了彻底解决高水分玉米度夏的难题,我库应用综合控温冷源技术,实现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房式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水分为15.2%)进行单堆包装储藏,采用化学熏蒸,保持粮堆内有效PH3浓度,可达到防虫抑霉的作用,使高水分玉米能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0.
南方长期安全储藏高水分玉米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高水分玉米储藏过程中,采用高密闭、长时间保持粮堆内PH3有效浓度,能较好地抑制粮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地抑制粮食呼吸,控制粮温上升。试验证明:在南方全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半安全粮、危险粮也可以度夏,同时也能进行较长时期(2年以上)安全保管,保持良好的粮食品质,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粮食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影响粮食安全水分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储藏实践,提出关中地区主要储藏品种小麦和玉米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水分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30℃条件下,密闭储藏环境内N2、O2和CO2百分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 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在气调储藏时,对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的玉米可充分利用粮粒的自呼吸使环境中的O2浓度在21 d内迅速下降,后期可通过粮粒的自呼吸使O2浓度维持在5%左右,偏高水分的玉米在11 d内即可使O2浓度迅速下降,但后期O2浓度接近0%,无氧呼吸加剧.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30℃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醇作为防霉剂,将0.085%(W/W)0.13%、0.2%剂量喷酒到东北产生分为24.5~25.4%的黄玉米中,每处理3万斤做席囤,进行密闭储藏。以粮温开始异常上升作为实验终止的依据,0.085%剂量正丁醇处理的玉米比未处理的对照延长储存5天,0.13%剂量延长储存7天,0.2%剂量至少延长储存10天。在储藏期间玉米的脂肪酸值、还原粮值、霉菌菌相等变化都不大,霉菌的带菌量只是个别部位有所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正丁醇作为高水分玉米应急储藏的防霉剂可以延长安全储藏时间,以达防霉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我库采取膜下内循环控温、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菌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平均水分为14.5%的玉米安全度夏,为南方地区安全储藏偏高水分玉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原地区入仓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笼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原地区堆高5 m~6 m、入仓水分最高17.8%的玉米安全度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从入仓控制开始,经过冬季低温储藏,春季气温回升15℃到以上时采用地上茏压入式通风、组合式多管通风系统压入式通风就仓干燥等技术,使玉米全仓平均水分降到14.0%以内,结合臭氧防霉、高浓度PH3熏蒸及排积热控仓温等措施,确保了高水分玉米的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7.
前言高水分稻谷的储藏,是安全储粮的一个难题,本课题是探索把加热的干燥空气用机械通风的方法输送到水分含量高于安全水分的稻谷堆中去,将危险水分的粮食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干燥到安全储藏的水分标准,达到全年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勇献  苏娅 《粮食储藏》2006,35(6):20-23
将真空干燥技术引入到粮食干燥领域,研究高水分玉米低温真空干燥生产工艺和设备,300 t/d生产试验表明,低温真空干燥能使高水分玉米达到安全储藏水分以下,出机玉米硬度高、品质较好,与传统的热风干燥方式相比,低温真空干燥能解决玉米干燥后裂纹率高的问题,节约能耗20%左右,玉米真空干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结合玉米的储藏特性,对仓房进行密闭,使玉米所处的环境完全独立于外界环境,采用除湿机去水除湿,降低湿度,再通过离心风机强迫干湿空气流动,逐渐降低玉米水分,达到降水目的,确保玉米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20.
王惠民  曲海 《粮食储藏》1993,22(4):13-17
我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每年收购大量高水分玉米,烘后粮已占总量的70%以上.由于粮食经烘干后其生活力极低,应用钢板仓储存极易发热霉变,因而用钢板仓储藏烘后玉米安全度夏是我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已通过省级鉴定的“钢板仓通风储藏玉米”[《粮食储藏》1991(6)]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烘后玉米钢板仓通风储藏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