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粮添加天门冬氨酸镁对猪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屠宰前管理可能影响猪肉质量(Moss,1984)。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促进死后立即酸化的速度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排空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在维多利亚州,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屠宰前,因对猪的捕捉、装车、运输以及在屠宰场的停留,使猪肉的产量与质量受到损失。据研究,猪在饲养终了至屠宰之间的侯宰时间持续达22~36小时时,一年中商品猪的产品损失占活重之3.9~4.5%,并且出现较多的具有苍白、多水、松软等缺陷的所谓“PSE”肉和具有暗色、坚硬、干燥等缺陷的所谓“DFD”肉。例如,在中、小型肉联厂宰杀处理的猪中,PSE肉占10~12%,而在大型肉联厂中,PSE肉的比例竞高达20~30%;至于“DFD”肉,在小厂中一般不太常见,但在较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遗传改进和营养完善带来了猪胴体瘦肉率的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负面结果———猪肉品质下降。因此,在提高胴体瘦肉率的同时保持或提高猪肉品质是育种和营养学家同时关注的两大问题。研究表明,猪屠宰前管理会严重影响猪肉质量。屠宰前急性应激可能会通过加速死后肌肉酸化而引起PSE肉,慢性应激则可能会通过使肌糖原在屠宰前耗竭而导致DFD肉(Warriss,1993)。Trout(1992)统计,在澳大利亚PSE和DFD肉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23%和15%。PSE猪肉使澳大利亚养猪业每年损失约2…  相似文献   

4.
宰前对猪淋浴以降低猪体温,可以降低PSE肉的发生率。最近,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生猪宰前冲洗体表能减少猪肉品质缺陷,诸如:苍白、多水分的pSE猪肉等。 1990年,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告指出:给生猪在屠宰场安排淋浴,能降低PSE和DFD(黑、硬、干)肉的发生率。即使在很少发生这类肉质缺陷的地方此法仍然有效——对澳大利亚一家屠宰场的调查表明PSE猪肉和DFD猪肉的发生率分别占胴体数的5~7%和4~12%。  相似文献   

5.
郑美丽  郭峰  王晓凤  李爽  陈少康 《猪业科学》2021,38(12):102-104
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syndrome,PSS)是指猪遭受多种不良因素(如运输、转栏、高温、配种等)刺激引发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僵直并突然死亡或屠宰后猪肉苍白、柔软和水分渗出,从而影响肉的品质,形成PSE肉或DFD肉,进而对养猪产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宰前应激如热、冷、运输、机械性应激,以及屠宰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猪胴体外观及肉质.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出血,全身出现红斑,甚至出现白肌肉(PSE,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汁液渗出)或黑干肉(DFD,肉色暗、坚硬和干燥)等.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证实倒悬沥血时间短,可影响猪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出现PSE肉,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呛水、变性等变化.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PSE肉和DFD肉 PSE肉和DFD肉均为猪在不利的应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劣质肉。PSE肉颜色灰白,质地松软和汁液渗出的肌肉;DFD肉指暗褐色质地坚硬和表面干燥的肌肉。  相似文献   

8.
预防PSE,DFD肉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SE肉(苍白、松软、有渗出液)和DFD肉(干、硬、色深)均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重要表现。这里对预防PSE、DFD肉的发生作一简述。一、发生机理在屠宰时,应激性强的猪在运输、捆绑、强制赶入时处于高度兴备状态。此时肌肉收缩,分解ATP,宰后的肌细胞很快耗尽ATP,出现早期温体硬直现象。此  相似文献   

9.
早在1953年就开始出现有关PSE猪肉的报道,一度认为这种情况仅发生在死后。到六十年代证明这与活猪的不正常生理有关。屠宰前血清酶活性高、体温较高的猪,宰后肉呈PSE状。后又在皮特兰猪中发现,处于应激条件下的猪呈现一种很类似于会使死后出现PSE  相似文献   

10.
白肌肉是指猪经屠宰后颜色苍白、质地松软无弹性和表面有渗水的肌肉,故通常被称为PSE肉或水煮样肉。这种猪肉在屠宰检疫中经常会遇到,尤其是以猪的腰肌、背最长肌和后腿部肌肉为甚。由于其内在质量变劣、味差、失重率大、不易保存,严重者不易上市鲜售,所以必须在屠宰检疫中检出,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发生原因及机理PSE肉多发生于瘦肉比例高且生长较快的个体,而且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时较易发生,冬季明显减少。应激敏感猪在宰前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使机体缺氧,体温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使分解肌肉…  相似文献   

11.
猪宰前的生理状况对猪肉和肝质量的影响很大。在屠宰的猪中常可见到淡黄色肝,通常叫肝变性或脂肪肝。而黑硬干(DFD)肉与肝变性的发生原因相同,都是猪在宰前过于疲劳的缘故。从1982—1987年,在北海道检查了300万头屠宰猪,肝变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在多数的培育猪种,抗应激能力较弱,易发生应激反应,引起机体内部平衡紊乱,造成猪肉品质下降,出现劣质肉(主要为PSE肉,其次为DFD肉),降低了猪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有机铬在抗应激及改善猪肉品质方面效果较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3.
生物素对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肥育猪(体重20 kg左右)36头,研究饲粮中生物素(VH)添加的时间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4个组,对照组在饲粮中不添加VH,试验组分别在屠宰前20、40、60 d的饲粮中添加0.5 mg/kg。结果表明,随着屠宰前生物素使用时间的延长,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P<0.05);添加生物素能提高肉中蛋白质、脂肪、铁的含量,降低肉中胶原蛋白、锌的含量(P<0.01);生物素有减少猪肉滴水损失、提高肉色评分的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在屠前60 d在饲粮中添加0.5 mg/kg的VH,能有效地促进肥育猪的生长和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育肥猪屠宰前饲粮中短期添加乙酸镁,研究其对氟烷基因杂合子育肥猪肌肉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氟烷基因杂合子(HalNHaln)大长猪(大白猪×长白猪)36头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乙酸镁组,每组18头。乙酸镁组在屠宰前5 d,基础日粮中添加镁1 500mg/kg(以乙酸镁形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表明:在猪屠宰前饲粮中短期添加1 500 mg/kg水平的镁对试验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可以显著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P<0.05),提高猪肉的熟肉率,从而提高猪肉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04,25(1):64-64
屠宰加工部门在畜禽收购、调拨、贮养、运输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由于对畜禽多次的追赶、捆扎、鞭打和惊吓,运输过程中饥饿缺水、挤压、殴打及车辆颠簸等一系列不良刺激,都会引起畜禽发生应激反应。1猪应激综合症是指在应激因子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产生白颜色,质地松软和水分渗出的肌肉,以及其它病变伴随突然死亡所表现的征候群。1.1PSE肉由于宰前运输,拥挤及捆绑、热、电等刺激引起,表现为肌肉强直,机体缺氧,糖元酵解过多,猪肉色泽淡白,质地松软有汁液渗出,常发生于后腿肌肉、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1.2DFD肉由于宰前禁食…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减少PSE肉和DFD肉的产生,在宰前和屠宰过程中要避免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1运输一般运猪车都是两层以上的,从农户家收猪时,抓猪时多数都是先把猪掀翻在地,绑猪腿然后仰面  相似文献   

17.
营养因子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猪规模化养殖方式的形成,生长肥育猪日增重、瘦肉率逐渐增大,料重比、出栏天数小断减少,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猪肉产量为4240万t,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6.1%。猪的饲养量及其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猪肉产量的增加,其品质下降,如PSE肉和DFD肉的产生。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肉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头经产地检疫健康的生猪,在定点屠宰场猪舍,经过停食、停水、静养后,又经宰前检疫健康,进入待宰间。在待宰车间,由于看到前1头猪在屠宰过程中被屠宰工人粗暴宰杀,猪被放血后垂死挣扎,该待宰猪瞬间表现为紧张、惶恐不安,眼睛睁大、目光锐利,呼吸急促,肌肉震颤,频繁排尿粪,乱冲乱撞。经工作人员控制后屠宰,发现该头猪肌肉色泽苍白、质地松软,有渗出液。经宰后检验,结合屠宰前后过程,鉴定为PSE肉,即由于屠宰前的应激刺激而引起猪肌肉变性。该种猪肉不耐贮存,烹调适用性和适口性变差,属低品质肉,给货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屠宰加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例可见,应激可以对猪的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宰前条件环境温度高会加速心博和呼吸率,也增加猪群PSE肉的发生率。饲喂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日粮的猪,肌肉的pH往往较高;而饲喂高蔗糖日粮的猪,常产生低pH的肉。屠宰前禁食70小时的猪,宰后糖原量较低,而禁食猪在屠宰前重新饲喂则糖原量可能升高。屠宰前每头肉畜对禁食一天或几天的反应难于预测,因为必须考虑它们的健康状况和环境条件。例如,怀孕的淘汰奶牛的糖原量低得多。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研究证实,在饲料中加入额外的维生素,对于携带氟烷基因而导致应激敏感性和肉质不佳的屠宰猪具有有益作用。与饲喂含14国际单位维生素E/千克标准日粮的瘦肉型肥育猪比较,于上市前4~8周喂给添加了额外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150毫克维生素E/千克)的日粮,可使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屠宰后猪肉的系水力和贮存特性改善。维生素与猪种类型@袁森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