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240 g/L帕力特悬浮剂对茶橙瘿螨田间防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30ml/亩速效性和持效性与对照药剂73%克螨特乳油18ml/亩相当.两次试验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4.53%和89.23%.适用于防治茶橙瘿螨,使用剂量建议为30ml/亩.  相似文献   

2.
克螨特防治茶橙瘿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亦才 《茶叶》1996,22(4):19-19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取得24%螺螨酯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对该制剂中润湿分散齐4、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进行筛选实验。【结果】24%螺螨酯悬浮剂配方中选用3%SP-2700。1%SP—SC29,1%硅酸镁铝,0.15%黄原胶,3%乙二醇,0.5%消泡剂时效果最佳。在热贮和冷贮条件下下,螺螨酯悬浮剂中螺螨酯的含量、悬浮率、流动性、分散性等各项性能较稳定。【结论】按该配方配制的24%螺螨酯悬浮剂,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可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陈雪芬  肖强 《中国茶叶》1995,17(6):36-37
螨死净又名四螨嗪,商品名称为阿波罗(Apollo);化学名称为3,6—双(2—氯苯基)—1,2,4,5—四嗪。螨死净为有机杂环类杀螨剂,由上海农药研究所研制,杭州农药厂生产。该药具有对螨卵活性高、持效期长、毒性低(大鼠急性经口>5200mg/kg,经皮>2100mg/kg)、对其他动物及捕食性天敌安全等特点。1990~1991年杭州农药厂提供20%螨死净胶悬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对茶橙瘿螨的药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棉叶螨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整个生育期都可形成危害。为确保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延缓其抗药性产生,2018年以30%(质量分数,下同)乙唑螨腈悬浮剂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夏津设置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每666.7 m2用药量,下同)、1.8%阿维菌素乳油40 g、15%哒螨灵乳油40 g药剂处理,并设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测定供试药剂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叶螨发生盛期初每666.7 m2施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说明该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虫螨光对茶橙瘿螨的毒力和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庆  倪老虎 《茶叶》1997,23(2):33-35
经测定,虫螨光对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的毒力回归式为y=6.95705+14.41045x,LC50=0.041±0.003mg/L,LC95=0.601±0.06mg/L。田间药效,在螨口上升期用1.8%虫螨光EC每亩10ml和20ml,处理后8天内螨量及指数更正下降均在90%以上,其中20ml处理后16天仍维持90%以上的效果。大面积生产中可用1.8%虫螨光每亩20m  相似文献   

7.
集琦虫螨克的有效成分是内酯类抗生素阿维菌素(Avermectin B1),它的杀虫机制是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通过刺激虫体释放r-氨基丁酸(GABA)加强,从而阻断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当害虫与药物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茶黑刺粉虱、茶橙瘿螨是我省茶树主要害虫,为了了解生物农药集琦虫螨克对上述二种害虫的防效,特进行本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爱福丁无公害防治茶橙瘿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2006~2007年江永、长沙等地的试验示范表明,螨危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特性,在田间防治柑橘红蜘蛛活动螨效果在92.52%以上,防治柑橘红蜘蛛卵效果达98.36%~100%,与生产上占95%以上所应用的柴油.哒螨灵类杀螨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防治柑橘锈壁虱效果达84.35%~100%,与柴油.哒螨灵类杀螨剂差异达显著水平。螨危具有高效性和广谱性、迟效性和长效性、杀卵性和兼容性,可用于超低容量喷雾。  相似文献   

11.
茶树品种抗茶橙瘿螨的形态与生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不同抗螨性的茶树品种间存在着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差异。扫描电镜的观测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在叶面形态上具有茸毛密度高、上表皮角质化程度强和气孔密度低的特点。鲜叶生化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品种的氨基酸总量及组成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比感性品种高;此外,抗性品种还有较高的咖啡碱含量、低的还原糖和水溶性糖含量及较高的谷氨酸脱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生化特征。从抗螨机制的角度来说,形态学特征主要构成了螨取食行为的障碍因子,受遗传控制;而化学特征为一抗生性机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明确在适宜条件下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规律,每头螨的发生量(Y,头/头)与有效积温(X,日度)的关系式为:Y=3×10~(-7)X~3+0.0006X~2+0.0164X+0.969。同时研究了7个生态因子与螨口消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小于18℃或超过27℃时,螨口发展减慢。相对湿度(RH)在75%~90%时,对螨口发展最有利;RH达95%时,螨口发展显著减慢;RH≤50%时,螨口停止发展甚至下降。螨口增长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负相关。茶梢的嫩度对螨口增长影响较大,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成老叶的螨口平均发生量分别是一芽二叶的70%、55%、27%。螨口基数≤56.4头/叶时,对螨口正常发展无影响;螨口基数>102.2头/叶时,螨口基数越大,螨口发展速度显著减慢。天敌对螨口增长影响很小。日照对螨口增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才  殷坤山 《茶叶》2001,27(1):41-43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下茶橙瘿螨的种群动态,表明相对湿度对茶橙瘿螨种群增长有明显的影响,相对湿度太低(RH<50%)或太高(RH>(90%)都不利于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在适宜温度下,最有利于茶橙瘿螨种群增长的湿度为75%<RH<90%。  相似文献   

14.
江平  吴满霞  韩仁甲 《茶叶科学》2006,26(4):315-316
据陈宗懋报导,茶茎溃疡病(Phomopsis theae)最早是1917年在斯里兰卡发现,印度、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和我国浙江相继报道。2005年,首次在安徽省岳西县和石台县无性系茶园中发生,迄今未见成功防治茶茎溃疡病的报道。我们对该新病害进行了症状观察、病原鉴定、环境条件分析和侵染循环记载,研究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及时控制了其传播与蔓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殷坤山  唐美君 《茶叶科学》1995,15(2):99-104
经对38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三级和二种四级茶橙瘿螨分级调查方法。三种方法算出的螨情指数与实测螨口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两种四级法的螨情指数转换成螨口密度,与实测螨口密度相符或基本相符,达到与六级法同等符合水平。三、四级调查方法的优点是,比六级法省力、省工,有利于提高螨口记数的准确性,螨情指数的计算方法也较简便。  相似文献   

16.
茶橙瘿螨消长动态及发生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年调查材料研究表明,在杭州的气候条件下,茶橙瘿螨的种群数量消长存在“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类型。在发生“双峰型”的年份,种群密度第1个高峰比第2个高峰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螨发生首次最高高峰日,与1月份总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之间呈正相关,据此采用列联表预测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验证,其符合率为100%。该预测法具有方法简易,应用方便,预测期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后14 d,8~12 ml/667m2杀虫效果为89.6%~92.2%,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保叶防效为89.0%~93.5%,明显优于施用药剂40%毒死蜱乳油,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拜田净对水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在田间采用大区对比法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拜田净50%可湿性粉剂300g/hm2+草克星10%可湿性粉剂225g/hm2,在水稻移栽田一次性施用,对禾本科杂草防效100%,对阔叶杂草防效93%,对水稻不但安全,而且使水稻分蘖多、无效分蘖少、生长快,增产显著。比禾大壮+草克星或丁草胺+草克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迪庆青稞地杂草以繁缕、小藜和齐菜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为主。通过田间试验及大田示范,使用20g/667m2的5.83%麦喜悬浮剂防除杂草效果较好,且安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杭州茶区,通过45%晶体石硫合剂9、9%绿颖矿物油3、0%机油(石硫微乳剂为封园药剂,开展对茶橙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控害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封园药剂对茶橙瘿螨有较好的控害效果,对假眼小绿叶蝉控害效果则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