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乡白虎头村养蜂专业户郝显宽,现已年近六旬,身体很好.他种过地,当过工人,养蜂三十多年.过去曾给本村集体养蜂一二百群,为山村做出了贡献.罗马尼亚养蜂专家参观后连连称赞"养得好,养得好!".老郝热爱养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守旧,好学习.他文化底子薄,不论是开会、参观,还是上培训班,只要  相似文献   

2.
山区蜂缘─—记养蜂户艾义忠凤冈县何坝乡艾义忠同志,60多岁,饱经风霜,乐观而健谈。他从1961年开始养蜂,还要搞农业生产。最初定地养中蜂4群,1973年发展到35群,1974年暴发“中囊病”又“割资本主义尾巴”,几经波折,蜂群所剩无几。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3.
鲍光宇家住枞阳县铁铜乡东风村,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80年,他买了三框的一群蜜蜂试养,当年就发展成四群,81年又发展到八群,收入200多元。初步的成功,使他对养蜂提高了兴趣和树立了信心,便投资400元添置了蜂箱和器具。接着遇上82年的好天气,他的蜂群很快地发展到200多框,而且蜂产品得到丰收,销路也很好。这一年,共取得王浆4.8公斤,蜂蜜1200斤,收入2000多元。他刻苦钻研,通过实践熟悉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基本掌握了全套养蜂技术。1983年,由于王浆难销售,以及阴雨天  相似文献   

4.
他——罗勇先的家,居于剑阁县金仙乡赛金村,座落在马鞍山脚下。他家前后左右群山起伏,一条小溪流穿村中,小溪东西边是一座  相似文献   

5.
最近,本刊编辑部访问了在云南寻甸放蜂的四川省富顺县养蜂专业户刘漫同志。一排排整齐的蜂箱前,小蜜蜂忙忙碌碌。帐蓬里摆放着各种养蜂书籍和杂志。刘漫同志也象一只辛勤的工蜂,不断刻苦钻研养蜂技术,探索蜜源植物的流蜜规律,最近几年在滇东一带小转地放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82年生产蜂蜜12,000多斤,王浆60多斤,蜂蜡40多斤,总收入达19,920元。1983年到8月底,又已收入13,040元。他还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先后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人民公社先鋒生产大队,十年来,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大抓养蜂。十年前,全大队只有蜜蜂60群,現在已經发展到880群,除支援兄弟队280群蜂外,目前全大队实有高加索蜂600群。养蜂生产由原来一个生产小队,发展到全大队,养蜂員由原来两人发展到14人(其中有6个技术員,4个  相似文献   

7.
杜林凯同志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乡高铺村人,年近七旬,有48年的养蜂历史了。过去给国营、集体养过蜂,1984年自己办起了家庭养蜂场。现在蜂群发展到140群,成为全区第一个养蜂专业大户,跨入全市家庭养百群蜂的行列,连续三年养蜂收入超万元。1987年,生产蜂蜜9500公斤,蜂王浆50公斤,养蜂收入3万元,名列区、市养蜂户之首。老杜勤劳养蜂使家庭富裕起来,盖起新房,购买了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高档家用电器,摩托车成为寻找蜜源、了解养蜂信息和联养系蜂业务的得力工具。前年秋天,波兰养蜂专家参观了老杜的家庭养蜂,表示赞赏。1965年,生产队的养蜂由于管理不善,从70群减少到17群,连年亏损,群众对养蜂有意见,干部  相似文献   

8.
养蜂,是开发农村经济中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致富门路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正确路线和政策,(养蜂生产的责任制得到落实,群众对养蜂的技术措施、经营管理有了自主权),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养蜂专业户不断增多,不断探求高产,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养蜂生产的经验使他们深刻感到,蜜源是养蜂生产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德庆县马圩区荣村乡青年养蜂专业户戴卫浜,1974年初中毕业后,立志学习饲养蜜蜂,并不断钻研和提高科学养蜂技术,到一九八四年发展到四十五群。在人工育王、人工分蜂、改革蜂箱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去年共采蜜三千二百多斤,单产七十多斤,最高的达一百五十多斤,共收入人民币三千四百多元。戴卫浜自己发了财,不忘帮助别人致富,先后帮助30余人提高养蜂技能,无偿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新的养蜂户,使这些蜂农也走上了养蜂发  相似文献   

10.
他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记养蜂专业户刘佐阳在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有一个远近闻名靠养蜂发家致富的专业户,他就是安富镇红庙三社的刘佐阳。说到刘佐阳养蜂致富,也许体会不相信,他是从饲养一群中蜂开始,苦心经营到今天已发展到拥有良种喀意杂交蜂200余群。蜂蜜...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宜春县南庙公社梅花大队养蜂专业户施九生,1982年养蜂116群,取蜜14,609斤、王浆10斤、蜂蜡145斤,总收入15,518斤,纯收入9,758元,向队里交积累960元。  相似文献   

12.
江西高安县龙沄乡龙沄村养蜂专业户涂坚,从1980年开始养蜂。他采取“长途、短途和定地相结合”放养的办法,先后到辽宁、吉林、黑龙江、宜丰(县)、新建(县)等地长途和小转地放蜂,获得丰收。蜜蜂由1980年一箱发展到现在一百二十箱。仅1986年,生产蜂蜜二  相似文献   

13.
一个盛开的花阂,一片葱笼的绿树,簇拥着、掩映着一幢幽推的“别壁”。彩电、收录机、电冰箱、沙发、三日拒、床头橱”一高档家庭用品应有尽有,显示着主人的富足!想不到吧,昨天这里还是一片冷清、寂凉、荒芜,而今天楼房代替了茅屋,这不是梦,也不是在变“魔术”。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彩图,这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养蜂专业户。”啊!是蜜蜂,是党的政策的春风,使养蜂人踏上了富裕的坦途··…,生活中的一幅彩图——记一家“养蜂专业户”@凤仙 @爱仙~~  相似文献   

14.
广西僮族自治区位于亚热带地区,四季常青,蜜源很丰富,发展养蜂生产非常有利。广西有大量的中蜂,该区每年可收购蜂蜜80万斤,收观量约占生产量的三分之一,这样每年生产的蜂蜜就在240万斤左右。根据当地土法养蜂情况。每群年产蜜约10斤,这说明约有蜜蜂24万群(包括一部分野蜂)。有些地区每群中蜂2  相似文献   

15.
深山访蜂友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12,32(8):41-42
群山莽莽绿意浓,访友踏青正是时。素昧不识成良友,相聚一堂因蜂缘。通过《蜜蜂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才知道赣县五云镇有一位热爱中蜂且养蜂已有40多年的养蜂人——肖纪林先生。我作为初学养蜂者,很想去拜访  相似文献   

16.
蜂缘     
春节打工回家的小艾在家乡的小路上,一边摘着野花,一边看着田野里由绿转黄的油菜地,心情愉悦极了.她的粉红色外套在绿地里格外显眼,因为刚刚下过一场春雨,朦胧的田野里笼罩着一层薄雾,小鸟在山边的树枝上喳喳地叫着,特别是一种像喜鹊的长尾巴鸟,黑白相间的羽毛,尾巴一抖一抖的发出悦耳的鸣叫声,清脆而婉转的在山林中回荡.  相似文献   

17.
蜂缘     
2018年《中国蜂业》第2期“蜂业天地”栏目中刊载了四川成都彭州杨启军先生《渐远渐小的背影》一文。因为写得动情感人,当我一看到这篇文章时,就连续读了好几遍,爱不释手。后来,我又经常翻看、咀嚼,实在是回味无穷,令人感触良多。杨先生在文中讲他自己出生时体重仅有三斤,如果将我出生时的情形与之比较,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我曾经不止一次听母亲讲过她怀我的时候,曾患有“妊娠综合症”。  相似文献   

18.
蜂缘     
小时候,不会养蜂的爷爷在我家西厢房的屋檐下养了两群蜜蜂.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出出进进,非常热闹.我总是喜欢站在蜂箱下面观察它们.有一天我被蜜蜂蜇了两针,眼睛肿得迷成一条线,于是与蜜蜂结下了"梁子",没再敢与它们亲密了.  相似文献   

19.
蜂缘     
蜂缘●沈斌芳刚刚光临的双休日,鬼使神差般驱使我非拜谒一位长者不可。这位长者,年过花甲,德高望重,是我的老世交,每每造访,他总是笑容可掬,亲自装烟递茶。于是,我如沐春风,少了拘谨,多了温馨。进得门来,我立即被高悬在客厅正中的一块镶金玻璃匾吸引住了。映入...  相似文献   

20.
蜂缘     
王遂山 《蜜蜂杂志》2022,42(2):后插3-后插4
1儿时的记忆1945年我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小乡村,父亲靠给人家打长工养活我们一家老小。1949年我家和全国农民一样分得自己的田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的父亲先后还当了村长、初级、高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2年我进了本村自办的小学念书,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那是影响我一生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