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木材水溶性染料的染色技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介绍了木材水一染料染色液的组成和染色工艺,详细阐述了木材深度和表层着色的工艺参数,讨论了对木材染色效果影响大的主要因素,并就我国木材染色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木材单板染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各种家具的需求量有很大增长,同时,对家具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木制家具的结构和原料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造板已是生产新型板式家具的主要原料。为此,人造板贴面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珍贵树种单板、薄木贴面材料的资源越来越少,即使只做表面装饰也深感不足。近些年,模拟装饰在国内外大为兴盛,木材染色也是模拟装饰的一种方法。木材染色一般都染成贵重木材的色调,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8.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颜色变化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总结热处理对木材颜色变化的研究结果,分析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和时间、树种与化学成分对热处理材颜色变化的影响,颜色变化与化学成分以及物理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以及热处理材颜色光稳定性能。对今后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木材真菌染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真菌染色是由于真菌侵染而导致材色改变,包括菌纹线、白腐和染色。木材真菌染色可形成特殊肌理和色泽,改善木材的装饰特性,为木质产品的设计带来多样化的塑造空间。作为一种全新、天然的染色方式,真菌染色技术对于木材的美学价值和综合利用率都有较大提高。目前,分析木材真菌染色机理及染色工艺改进是开发真菌染色木材的关键。菌纹线是由于真菌的种间或种内的对抗形成,染色是由于真菌在细胞外部分泌色素或是伴随真菌自身在木材内部的生长形成。笔者从木材真菌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染色条件、真菌染色木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真菌染色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染色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为采用多种真菌的组合运用、环保色素溶剂的筛选、探寻更多的真菌色相用于色素提取方法染色、结合染料渗透机理改进染色工艺等。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采用目测和色差计两种方法,对柞木的耐光色牢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柞木的耐光色牢度等级要好于未染色的柞木;未染色木材在处理15 h之前色差变化较快,而15 h后变色趋于平衡;染色木材色差变化较未染色木材缓慢,约在处理40 h左右变色趋于平衡;色差目测结果与用△E*ab公式计算结果差别较大,但与用△E00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E00公式计算结果更符合目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染色单板在65℃水煮1h后明度差与色差的变化,研究染色工艺对染色单板耐水牢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染料浓度、延长染色时间,适宜的NaCl用量、pH值和温度都能提高染色单板的耐水颜色牢度;增加平平加O用量却使染色单板颜色耐水牢度下降。各个因子对明度差的影响同样重要,在α=90%水平下未达到显著差异;然而各因子对于色差的影响在α=90%水平下有显著差异。染料和NaCl浓度的影响最重要。随后是pH值,第3位是平平加O用量,温度和时间对颜色稳定性影响最小。单靠改变染色工艺,对染色单板的耐水牢度提高有限,染色后的单板还要靠后续的固色处理来提高其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直方图和颜色矩方法的木材表面颜色特征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彩色图像处理中颜色空间的选择,分别用直方图和颜色矩方法表达木材表面的颜色特征。从H分量直方图可知,H分量在色彩上有较好的分类性,反映出木材彩色特征的变化。用颜色矩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东北常见树种按颜色进行了分类,分级正确率达到了96.7%。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追求愈发明显。我国现有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木结构建筑发展方向因此得到改变。对我国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人性化表现以及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综合性阐述,为研究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测铁杉、红桦和湖北花楸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我们建立了根据林木地径估测树木材积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以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酰化处理对人工林木材耐光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为木材颜色调控技术及高耐光染色木材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樟子松木粉为试样,加入乙酸酐和二甲苯溶液,在120℃条件下分别反应5,10,20,40,60 min,测试乙酰化处理时间对木粉增重率的影响;分别称取1 g经不同时间乙酰化处理的木粉和未处理木粉,置于 UV老化试验箱内辐射100 h,利用红外光谱分析 UV辐射前后乙酰化木粉化学官能团的变化,通过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乙酰化木粉的热稳定性及其形貌变化。【结果】随着乙酰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樟子松木粉的增重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40 min 时木粉增重率最大;乙酰化木粉在1741 cm -1和1385 cm -1处的CO,C—H特征吸收峰强度均大于原木粉,处理时间40 min 时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UV 辐射后,乙酰化木粉在1508 cm -1处木质素苯环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大于原木粉,处理时间40 min 时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表明木粉经乙酰化处理后光稳定性得到提升;热重分析显示,经乙酰化处理后,木粉热分解所需的温度明显提高,表明乙酰化木粉的热稳定性好于原木粉;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乙酰化处理可增强木粉微观构造抵抗光劣化的能力。【结论】乙酰化处理能有效抑制樟子松木材的光降解反应并提升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