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剪顶。一般应控制在1.8米左右。树冠上部有空间的部位要短截徒长枝,保留20厘米左右枝桩,以利发枝,补充树冠。没有保留价值的徒长性枝条,要从基部剪掉。  相似文献   

2.
葡萄冬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冬季合理修剪,可使树冠内枝条配置合理,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为葡萄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何京 《吉林农业》2002,(12):22-22
大家栽杏树,绝大多数是放任生长,不行修剪,致使树体提前衰老,结果部位外移,树冠中下都枝条秃裸,结果枝少或大部分枯死,出现周期性结果,产量不稳,质量降低。实践证明,对杏树进行合理修剪会得到良好的生长效果和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平 《当代农业》2010,(23):37-37
一、轻剪、缓放轻剪缓放、连年缓放、单头延伸是果树修剪的基本方法,可使枝条养分易积累,容易形成花芽,且果实紧贴主干,容易形成优质果。  相似文献   

5.
<正> 群众栽杏树,绝大多数是放任生长,不进行修剪,致使树体提前衰老,结果部位外移,树冠中下部枝条秃裸,结果枝少或大部分枯死,出现周期性结果、产量不稳、质量降低。实践证明,对杏树进行合理修剪会得到良好的生长效果和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 根据杏树生长结果习性,应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冬剪:1 疏除多余枝,短截一年生枝 疏枝应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疏除一部分树背上的竞争枝,树冠中上部的过密枝,膛内的交叉枝,伤口附近的轮生枝、邻接枝,以抑前促后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果树修剪是果树栽培管理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内容,果树修剪的时期、方法、程度……不是随意进行的。桃树冬剪应该正确掌握5方面问题,不同时间、不同的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1 不宜过早冬剪 大樱桃冬剪过早,伤口易失水、抽条、干枯、流胶,影响新梢生长,流胶严重的甚至造成枝条死亡。一般在3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为10℃以上,果树接近萌芽时修剪最为适宜。 2 不宜过度缓放 虽然“轻剪缓放”能使幼树提早结果,但在大樱桃树修剪中,枝条缓放过多,会使树体枝芽量严重不足,枝条光秃带多,结果部位偏少,影响树体产量。大樱桃树应有“放”  相似文献   

8.
薛金山 《吉林农业》2005,(11):20-20
对葡萄树进行冬季剪枝,可以使树冠内枝条配置合理,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为葡萄稳产高产打下基础.冬剪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进行,修剪过早,会影响树体营养积累;更不能延至春季修剪,以免因“伤流过重”,削弱树势.  相似文献   

9.
葡萄的冬季修剪又称休眠期修剪,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一定数量的芽眼,调整生长和结果,从而保证每年发出良好的新生枝蔓,以提高产量,连年丰产。  相似文献   

10.
冬季休眠期对葡萄进行冬剪,是一项使翌年葡萄增产的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冬剪,可以控制结果母枝的数量和长度,调整枝蔓的合理分布,防止结果部位前移,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平衡生长,保证单位面积有适量的芽眼,为葡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吕岩 《农技服务》2003,(11):13-13
<正> (一)幼树 1、一年生树 要求冬季平茬。主蔓基部直径超过1.0厘米应留5~8芽平茬;主蔓基部直径0.5~1.0厘米留3~5芽平茬;主蔓基部直径不足0.5厘米留2~3芽平茬。平茬树以单桩为宜。 2、二年生上架树 应  相似文献   

12.
苹果树冬剪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冬剪要根据树木所处的自然条件,生长条件以及树体状况来掌握修剪程度和修剪量。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冬季修剪要根据树体状况、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来掌握修剪程度和修剪量,因此,要做到“五看四注意”。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无花果枝条粗壮、叶片肥大,冬剪技术与其它果树有一定的区别,其冬剪原则总结为“看品种、幼从轻、调主枝、重结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冬剪时间如果在果树正常落叶后马上进行冬剪,由于这时枝条内的养分没能及时回流到树干或根系中,易造成养分流失。适宜的冬剪时间应在多数落叶果树地上部叶片正常脱落15天以后进行,这时修剪枝条养分损失最低,对来年树势影响也小。桃、杏、李、葡萄、苹果、梨、山楂、石榴等在11月下旬~12月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原则 温室油桃升温前冬剪的基本原则是长梢修剪,结果枝长放不短截,以疏枝为主,合理留结果枝,充分利用室内空间结果。对于当年定植的幼树,每株选留十至十五个  相似文献   

18.
19.
20.
汪同林 《油气储运》1999,(23):1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