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德科 《长江蔬菜》2011,(19):37-38
砀山县具有多年的瓜棉套种经验,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7万hm^2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套种瓜棉的田块667m^2的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种植田块的收益也在5000元左右。2010年全县瓜棉套种667m^2的平均效益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徐桂成 《长江蔬菜》2011,(23):17-18
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与创新,歙县农民建立了适合当地春季气候特点的黄瓜栽培模式——双层大棚+小拱棚+地膜。在该模式下,667 m2黄瓜产量达5000~7000 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且黄瓜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大棚蔬菜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覆盖冬春季节栽培番茄、茄子、黄瓜、蒲瓜等瓜果类,是一项效益较高的蔬菜种植方式。我地菜区推广应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中棚和大棚组合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12月20日,山区最低气温为-6℃时,多层覆盖后小拱棚内最低气温也有2℃以上,未发生冻害,而未进行多层覆盖的大棚,受冻则较严重。采用这种多层覆盖可抵御-6~-7℃的低温,而且只有大棚采用新膜,中棚、小拱棚皆可采用旧膜或地膜,成本低、效益好。1蔬菜大棚多层覆盖的方式温州保护地蔬菜定植期一般在12月份。定植前要提早15~20天扣好大棚、中棚,翻地整畦,施…  相似文献   

4.
大棚秋延后辣椒套种落葵是杭州市郊区菜农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模式。 1997~ 1999年种植面积达到 333hm2( 5 0 0 0亩 )以上 ,该模式 6 6 7m2 可产辣椒130 0kg ,落葵 5 0 0kg。按近 3年平均价格(辣椒 8元 /kg ,落葵 3.0元 /kg)计 ,产值可达1190 0元。比单作辣椒或落葵均有明显的增效。现介绍如下。1 大棚结构及保温方式①大棚应于 8月中旬建成 若采用竹架大棚栽培 ,则棚宽 6 .0m ,中柱高 1.8~ 2 .0m ,南北走向 ,长度因地而异。采用“三膜一苫”保温方式 ,即大拱棚里套中拱棚 ,中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外面盖二…  相似文献   

5.
2000年镇江郊区五摆渡村利用钢管大棚进行了面积为4000m2的蔬菜四膜套作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膜即钢管大棚、竹木中棚、小拱棚、地膜;套栽茬口安排为冬草莓-早西葫芦-丝瓜-速生叶菜.冬草莓产量800kg/667m2,收益7000元;西葫芦产量2500kg/667m 2,收益2000元;丝瓜产量2000kg/667m2,收益1500元;速生叶菜类:生菜产量750kg/667m2,收益1200元,小白菜2~3茬合计产量1200kg/667m2,收益1000元;平均每667m2收益为11500元.  相似文献   

6.
冬暖型大棚栽培黄瓜在我市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为了合理利用棚内适宜的温湿条件和有限的空间,我们进行了冬季大棚黄瓜间作毛木耳试验。1993~1994年在540m~2的大棚内平均每年生产黄瓜3570kg,鲜木耳1930kg,产值20000元以上,增加收入7000余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发展设施特色农业,是沂源县政府确定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且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重点。1998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围绕发展设施特色农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以冬暖大棚为主的设施特色农业实现了较大突破。98年全县新发展冬暖大棚、早春棚、秋延迟棚、小拱棚等设施农业面积508公顷,其中冬暖大棚面积288公顷。从实际效果看,新发展的多数建棚户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绝大多数农村干部群众经过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沂源燕崖乡燕崖村,1997年发展冬暖大棚90个,以种植黄瓜为主,单棚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5):78-79
大棚4膜早春黄瓜—夏秋黄瓜—秋延菠菜栽培模式,是近3 a(年)石家庄市藁城区大拱棚黄瓜基地规模推广的一种高效优化模式。该栽培模式通过引进新品种、大棚改原来的顶部单膜为顶部3膜再加上膜下沟灌共4膜多层覆盖技术的应用,可较原来大棚单膜早春黄瓜定植时间提前25~30 d,提前上市30 d左右,同时正确合理安排茬口,从而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缪陈伟 《长江蔬菜》2016,(23):34-35
嘉兴地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春提早大棚栽培黄瓜产量高、品质佳。为实现黄瓜有机栽培,要求土壤、水源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所用种子不可包衣;病虫害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此外,为提高保温效果,采用小拱棚+中棚+大棚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田中型拱棚是指介于小拱棚与大棚之间的一类拱棚 ,这种拱棚是笔者在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和广大菇农共同探索出的一种搭建容易、投资小、管理方便的栽培模式 ,近几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 场地选择 场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取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方 ,一般农户应选择 1,0 0 0 m2以下的场地 ,规模化生产6,666~ 2 0 ,0 0 0 m2 ,但连片种植时规模可适当扩大。2 拱棚的建造 一个拱棚长 16m、宽 2 .5 m,综合投资 160元左右 ,667m2 拱棚投资需 1,60 0~ 2 ,0 0 0元。建棚之前先将土地平整 ,按东西走向规划好位置…  相似文献   

11.
韭菜耐寒,越冬栽培风险小,需要的技术较为简单,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常用的日光温室建造成本较高,影响了其发展速度。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3层简易拱棚韭菜越冬高产栽培技术,每667m2 3刀韭菜产量一般在5000kg左右,高产地块可达6500~7000kg。该方法与日光温室栽培相比,管理更为方便(不用每天揭盖草帘),费用低(每667m2拱棚投资约2000元,而建350m2左右的温室则约需5000元),而且可以一次投资,多年利用(一般可用3~5年),是一种较有推广前途的韭菜越冬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一、育苗养根1.整地备播 根据韭菜根系特点及苗期…  相似文献   

12.
孙韧 《中国蔬菜》1992,1(6):16-0
近年来,杭州市江于区塑料大棚栽培黄瓜面积逐年扩大,但产量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管理技术沿用了传统的露地栽培措施,为了提高大棚黄瓜的产量,笔者在四季青乡常青村蔬菜专业户徐自强的莱地上开展了大棚高产试验,并列为丰收计划的一个攻关点。 1990年2 000m2大棚黄瓜总产量达到26 802.75kg,平均每666.7m2产8 934.3kg,产值超过7 000元,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试验地面积与棚形结构 面积2000m2共12栋大棚,其中5栋为标准薄形钢管大棚,其它均为竹结构简易大棚,跨度6m,长25m,平均高度2.3m。 (二)主要技术措施 1.选…  相似文献   

13.
我市城郊菜农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中棚黄瓜,豇豆一中棚芹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年667m^2产值可达10000元以上,其中黄瓜667m2产量4000kg、产值5000元,虹豆667m2产量1000kg、产值1500元,芹菜667m。产量3500kg、产值3500元。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振海  罗玉水 《蔬菜》2006,(3):17-17
近年来沙县菜农为了发挥沙县蕹菜品种早生、快发、耐寒、抗病、丰产的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在传统小拱膜栽培基础上,采用简易竹子搭盖大棚膜栽培,有效地提早采收期,延长供应时间,虽成本比小拱膜栽培每667m^2增加投入1600~1800元,但只有钢结构大棚成本的10%~15%,能利用2~3年,每年折旧600~800元,保温效果和钢结构大棚相当。秋季改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早芹和早菠菜,冬季再改用棚膜覆盖栽培延后茄子、黄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比露地栽培每667m^2增加收入4000—5000元。现将沙县蕹菜品种特性以及大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庆满  王志德 《蔬菜》1989,(6):16-17
早春小拱棚黄瓜栽培比大棚投资少,风险小,产量与产值却相差不多。如金州区友谊乡一菜农连续4年在1亩地进行了小拱棚黄瓜栽培,5月上旬就可采收黄瓜,每年亩产3800~42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金早生”黄瓜是金州农家优良品种,耐低温,极早熟,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瓜着生于第2~3节,以后每隔2~3节结瓜。瓜形棒状,瓜长20~30厘米,横径3厘米,瓜皮浅绿色,刺少无棱,皮薄质脆,鲜食风味好,品质佳。此品种抗枯萎病,不抗霜霉  相似文献   

16.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棚秋延后栽培番茄,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供应市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比大棚延后生产黄瓜效益高1~2倍。春茬大棚黄瓜,秋茬改种番茄,对大棚倒茬,减轻土壤病害有一定好处。近年来,人们多用大棚春茬番茄潜伏芽生产秋番茄,但它不能解决春茬棚黄瓜改种番茄,必须采用育  相似文献   

18.
"拱棚辣椒每667m2产4000~5000kg,辣椒2~3元/kg,种667m2可收入1万元,纯收入5000元。"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高利润的诱惑下,2008年靖边县农民种植拱棚辣椒近万亩。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大兴区黄瓜栽培还停留在传统的春秋两茬的种植模式,缺乏先进的黄瓜栽培管理经验,没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现状,对大兴高产栽培示范户朱永龙大棚一大茬黄瓜栽培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即大棚采用地膜、小拱棚、棉被、二道幕、大棚膜5层覆盖,提高棚内温度,比一般春大棚提前15 d左右定植,比其他春大棚黄瓜提前20~25 d采收,每667 m2一大茬黄瓜产量最高可达18 621 kg,产值39 717元,效益可观。希望可以为广大黄瓜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大棚杏的棚架规范 鲜食杏大棚栽培,可以采用冬暖式大棚,即日光温室;也可用春暖式大棚,即大拱棚。由于大拱棚保温性能差,果实成熟晚,本文限于篇幅,不作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冬暖式大棚方面的知识。 冬暖式大棚的设计,应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考虑因素是纬度和当地冬春的气候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大棚杏的棚架结构的主要参数为:棚面角19°,有效南北跨度7米,棚脊高3.5米。后墙高度2.5米。棚长60米左右。这样的棚,每棚有效栽培面积约为400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