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甘蓝是我省春季栽培,初夏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几年,受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个别生产者片面追求早熟高效益,而采取无限制地提早播种的不正确措施,造成春甘蓝未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为使春甘蓝栽培能够获得稳产、丰产、高效,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一、品种选择 春甘蓝栽培成功的关键是品种选择要对路。一般选择标准是:冬性强,即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受到一定时间的低温影响,也不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生育期短,即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为宜;产量稳定,一般收获时单球重达500克以上。在我省,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品种有“中甘11号”、“中甘12号”、“吉早生”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甘蓝的效应李钧儒,韩宝秀(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744000)地膜覆盖加快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产值早已成为定论,但在平凉当地的蔬菜生产中,地膜覆盖目前主要应用于瓜类、茄果类等喜温蔬菜的栽培,喜凉蔬菜则很少应用,尤其夏季栽培喜凉蔬菜更... 相似文献
3.
越夏甘蓝淡季上市,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种植面积较大,但在生产中,仍有部分菜农出现如品种选择不对路,育苗操作不规范,肥水管理不科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秋甘蓝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何生产既高产又优质的秋甘蓝呢?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比较了高山栽培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晓丰甘蓝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晓丰甘蓝株行距为40 cm×45 cm时,其产量、纯收入较其他种植密度分别提高2.3%~14.2%和6.3%~19.3%,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高山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绿色蔬菜生产非农药防虫技术,是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手段。但该项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笔者通过研究,对防虫覆盖、频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防治、色板诱杀、轮作配置等技术,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为绿色蔬菜栽培非农药防虫提供技术支持。一、防虫网全程覆盖技术防虫网对虫体在1mm以上昆虫均有防效。利用设施架构防虫网全程覆盖,在封闭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秋冬甘蓝栽培需要在夏季播种育苗,由于育苗定植时气温高,苗期立枯病等病害较易发生,如何育好苗及提高幼苗定植成活率至为关键,做好这些,秋冬甘蓝栽培便成功了一半。秋冬甘蓝育苗及定植中的常见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西安地区以立枯病发病较为严重。1、症状和病原1.1猝倒病猝倒病多发生在甘蓝幼苗期,发病的甘蓝幼苗 相似文献
9.
甘蓝蚜对人工栽培蒌蒿(柳蒿)的为害及防治@金晓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刘玉良$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相似文献
10.
露地越冬春甘蓝具有易栽培!病虫害轻!种植效
益高的优势, 是早春补淡的主要蔬菜作物中原地区
一般能在3 一4 月收获, 此时正值蔬菜供应的春淡
季, 蔬菜售价高, 种植效益好, 每667 m , 纯收益可达
3 000 元以上因此, 适度发展露地越冬春甘蓝生产
已成为当地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 近两年露地
越冬春甘蓝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菜农
违背客观规律, 育目提早播种, 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
暖冬和倒春寒天气, 使得露地越冬春甘蓝未熟抽蔓,
给蔬菜生产和菜农造成严重损失"鉴于上述问题和
误区, 笔者根据多年的育种!栽培经验和最新科研成
果, 就露地越冬春甘蓝的品种类型及特征特性!安全
越冬的植株标准!关键性栽培技术要点等, 特撰文供
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壤低丘地区栽培猕猴桃的经济效益分析陈东元,唐素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昌330200)为了综合评价红壤低丘地区商品栽培中华猕猴桃的经济前景,我们对本所1—9年生中华猕猴桃试验园的历年投入、产值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园基本... 相似文献
12.
1选育利用抗病虫品种,减少喷药次数 选育和利用抗病虫的品种.培育和使用无病虫的繁育材料;栽培早熟梨品种,缩短病虫对果实的侵染期.减少对果实的用药次数;避免梨与其他品种如苹果、桃的混栽,减少和避免多种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葡萄产业作为辽宁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候等原因在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根据几年生产实践探讨避雨设施栽培在辽宁省应用的利与弊,以及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本针对天麻品种因多代繁殖引起的品种退化和产量下降问题,采用ABT综合营养液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初步试验表明,ABT综合营养液对无服品种退化和提高产量有着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近几年来,许多菇农不断反映,在平菇生长后期,特别是在春天平菇出菇二、三潮后,菇体极易破碎.不耐运输,严重降低商品价值,甚至失去价值。经观察对比实验得出,菇体破碎的主要原因是料袋严重缺水。营养不良,在菇体内无法顺畅供应所致.采用补水措施,效果也不尽人意,费工费时不说。有时也会造成霉菌的污染。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食用菌的实际及多数菇农操作的状况,选用喷高效多元恩肥的方法,进行分批次的试用,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用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