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甘蓝是我省春季栽培,初夏供应市场的主要蔬菜之一。近几年,受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个别生产者片面追求早熟高效益,而采取无限制地提早播种的不正确措施,造成春甘蓝未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为使春甘蓝栽培能够获得稳产、丰产、高效,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一、品种选择 春甘蓝栽培成功的关键是品种选择要对路。一般选择标准是:冬性强,即幼苗长到一定大小后,受到一定时间的低温影响,也不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生育期短,即从定植到收获50天左右为宜;产量稳定,一般收获时单球重达500克以上。在我省,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品种有“中甘11号”、“中甘12号”、“吉早生”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甘蓝的效应李钧儒,韩宝秀(甘肃省平凉农业学校744000)地膜覆盖加快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产值早已成为定论,但在平凉当地的蔬菜生产中,地膜覆盖目前主要应用于瓜类、茄果类等喜温蔬菜的栽培,喜凉蔬菜则很少应用,尤其夏季栽培喜凉蔬菜更...  相似文献   

3.
杜丽红  高振茂 《蔬菜》2007,(5):17-18
越夏甘蓝淡季上市,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种植面积较大,但在生产中,仍有部分菜农出现如品种选择不对路,育苗操作不规范,肥水管理不科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秋甘蓝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何生产既高产又优质的秋甘蓝呢?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陈阳 《长江蔬菜》2011,(24):23-24
比较了高山栽培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晓丰甘蓝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山栽培晓丰甘蓝株行距为40 cm×45 cm时,其产量、纯收入较其他种植密度分别提高2.3%~14.2%和6.3%~19.3%,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高山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绿色蔬菜生产非农药防虫技术,是提升产品档次,促进产业升级的主要手段。但该项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笔者通过研究,对防虫覆盖、频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防治、色板诱杀、轮作配置等技术,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为绿色蔬菜栽培非农药防虫提供技术支持。一、防虫网全程覆盖技术防虫网对虫体在1mm以上昆虫均有防效。利用设施架构防虫网全程覆盖,在封闭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秋冬甘蓝栽培需要在夏季播种育苗,由于育苗定植时气温高,苗期立枯病等病害较易发生,如何育好苗及提高幼苗定植成活率至为关键,做好这些,秋冬甘蓝栽培便成功了一半。秋冬甘蓝育苗及定植中的常见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西安地区以立枯病发病较为严重。1、症状和病原1.1猝倒病猝倒病多发生在甘蓝幼苗期,发病的甘蓝幼苗  相似文献   

9.
甘蓝蚜对人工栽培蒌蒿(柳蒿)的为害及防治@金晓明$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刘玉良$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相似文献   

10.
韩灿功 《中国蔬菜》2011,1(15):48-49
露地越冬春甘蓝具有易栽培!病虫害轻!种植效
益高的优势, 是早春补淡的主要蔬菜作物中原地区
一般能在3 一4 月收获, 此时正值蔬菜供应的春淡
季, 蔬菜售价高, 种植效益好, 每667 m , 纯收益可达
3 000 元以上因此, 适度发展露地越冬春甘蓝生产
已成为当地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 近两年露地
越冬春甘蓝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菜农
违背客观规律, 育目提早播种, 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
暖冬和倒春寒天气, 使得露地越冬春甘蓝未熟抽蔓,
给蔬菜生产和菜农造成严重损失"鉴于上述问题和
误区, 笔者根据多年的育种!栽培经验和最新科研成
果, 就露地越冬春甘蓝的品种类型及特征特性!安全
越冬的植株标准!关键性栽培技术要点等, 特撰文供
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壤低丘地区栽培猕猴桃的经济效益分析陈东元,唐素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昌330200)为了综合评价红壤低丘地区商品栽培中华猕猴桃的经济前景,我们对本所1—9年生中华猕猴桃试验园的历年投入、产值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园基本...  相似文献   

12.
1选育利用抗病虫品种,减少喷药次数 选育和利用抗病虫的品种.培育和使用无病虫的繁育材料;栽培早熟梨品种,缩短病虫对果实的侵染期.减少对果实的用药次数;避免梨与其他品种如苹果、桃的混栽,减少和避免多种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以‘宫藤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无袋栽培与套袋栽培对果实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袋栽培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锌、铁、锰、钙等高于套袋苹果,无袋果实综合品质及营养价值好于套袋果实。无袋果实与套袋果实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无袋栽培具有明显低成本、省力化优势。综合考虑果品品质、农药残留、生产成本等因素,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地区可逐步试验推广苹果无袋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军区食用菌生产基地、广西大学微生物厂、广西大学牧场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多株菌株。再从耐热、耐碱、产酶能力及营养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考查各菌株,最终筛选得到理想的放线菌1株、细菌3株组成发酵剂菌株,并用于栽培原料发酵后栽培草菇。实验结果显示:加入该菌剂的料堆27h后温度可升至65℃,此时对照55℃,环境40℃,草菇生物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4.76%至7.56%。  相似文献   

15.
高圣华  吕春晶 《北方园艺》2018,(12):206-208
葡萄产业作为辽宁省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气候等原因在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解决出现的问题,根据几年生产实践探讨避雨设施栽培在辽宁省应用的利与弊,以及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本针对天麻品种因多代繁殖引起的品种退化和产量下降问题,采用ABT综合营养液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初步试验表明,ABT综合营养液对无服品种退化和提高产量有着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从上海引进紫娇花在垫江县栽植应用,通过详细观测紫娇花在垫江园林绿化中应用的生长节律及生态适应性等表现,提出了紫娇花的应用特点及建议,为今后紫娇花在垫江的园林绿化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引进4种宿根花卉植物进行了露地栽培试验,观测其生长发育规律,综合分析,优选优良宿根花卉植物品种,为丰富信阳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应用材料。结果表明,4种宿根花卉均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良好,引种栽培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胡庆和 《食用菌》2007,29(2):47-48
近几年来,许多菇农不断反映,在平菇生长后期,特别是在春天平菇出菇二、三潮后,菇体极易破碎.不耐运输,严重降低商品价值,甚至失去价值。经观察对比实验得出,菇体破碎的主要原因是料袋严重缺水。营养不良,在菇体内无法顺畅供应所致.采用补水措施,效果也不尽人意,费工费时不说。有时也会造成霉菌的污染。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食用菌的实际及多数菇农操作的状况,选用喷高效多元恩肥的方法,进行分批次的试用,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将试用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