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伊犁地区苹果囊蛾的发生及防治苹果囊蛾在伊犁地区曾危害相当严重,70年代调查,红星、秦冠、国光、金冠的虫果率,分别为7.65%、8.5%、11.2%和13.5%。经过防治,至80年代末期上述品种虫果率分别下降到0.82%、0.55%、0.76%和0.5...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在榆次市北田村王明家果园对苹果蠹蛾进行了测报与防治,发现虫果率达20%~30%,严重的地块达68%,0.67hm2果园损失近5000元。基于这种情况,为此虫生活习性、危害状况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生活习性苹果蠹蛾在我市1年发生3代,以老龄幼虫在树干下、裂  相似文献   

3.
苹果轮纹病是危害苹果树枝干、果实的首要病害,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苹果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危害苹果树枝干,造成死枝。重者死树;危害果实造成烂果。富士、金冠、国光等品种无袋栽培时,严重年份烂果率可达50%~60%,甚至更多。从果实近成熟期至贮运初期发病,危害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苹果轮纹病发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明确了苹果轮纹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并结合防治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锦州地区苹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维国 《中国果树》1997,(2):45-45,57
锦州地区苹果栽培面积4.27万hm2(公顷).是辽宁省主要苹果产区之一。近10年来,由于品种结构、栽培管理及病虫防治方法的改变,苹果园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1苹果园主要病虫基本得到控制(1)桃小食心虫危害得到控制60年代虫果率达30%以上,至80年代中期,虫果率仍在10%左右。经过“六五”、“七五”攻关和生产实践,提出了以地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的措施,加强树上卵果率的监测,按照l%卵果率的防治指标喷药,取得明显效果。据抽查,全区平均虫果率1992年3.6%,1993年2.8%,1994年3.0%,1995年2.l%。…  相似文献   

5.
苹果霉心病的发生与防治郭岩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果腐病。主要危害红星、红冠等元帅系的品种,金冠、红玉、国光等品种上也有发病。在苹果贮藏期,霉心病是造成大量腐烂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贮至元旦、春节,果实腐烂率可达到20-50%,即使在冷藏条件下发病率亦在...  相似文献   

6.
苹果蠹蛾是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自然传播距离有限,主要通过果品调运等人为远距离传播扩散,以危害苹果果实为主,幼虫钻蛀果实形成孔洞,一般果园平均蛀果率40%左右,严重者可达90%甚至更高,一旦传入对苹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彬州市在苹果蠹蛾监测方面的技术要点和对果汁加工企业驻厂检疫监管形成的防堵并举工作措施,为苹果蠹蛾非疫区监测防控提供经验,保障苹果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是果树上最为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等.可通过运输远距离传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重要检疫对象.甘肃张掖农场于2005年发现有苹果蠹蛾传入,2006年将其列为重点防控对象,对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探索,2007年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是果树上最为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等。可通过运输远距离传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重要检疫对象。甘肃张掖农场于2005年发现有苹果蠹蛾传入,2006年将其列为重点防控对象,对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探索,2007年开展了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果锈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果锈近年在渭北果区普遍发生。主要在果面发生黄褐色木栓化锈斑,梗洼及其附近山现早,然后向果胴和萼洼延伸。严重时,果面全布锈斑,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 1 发生原因 1.1 品种因素 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易感果锈的品种有金帅、秦冠、乔纳金等。据1998年在永寿县监军镇永寿村调查,金帅的锈果率为51.2%,锈斑占果面26%;秦冠的锈果率为42.1%,锈斑占果面12%;乔纳金锈果率为12.5%,锈斑占果面8.3%。富士、红星等品种感染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苹果主栽品种仍是小国光、金冠和元帅系品种。为了便于了解元帅系、金冠系、富士系苹果的特点,特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招远市辛庄镇自20世纪90年代引种日本甜柿在山地栽培,收到了显著的增收效果。但是,近年来受柿蒂虫危害,烂果率在70%以上,严重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为使该虫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于2003年开始对该虫的危害规律、生活史及习性进行调查,并提出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用硫酸亚铁取代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防治长富2苹果轮纹病获得了明显的效果。用金冠、秦冠、国光三品种试验证明,采后常温下贮藏1个月内轮纹病烂果最多。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加中性洗衣粉采后蘸果能明显减少采后轮纹病烂果。  相似文献   

13.
1分布与为害 苹果花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并造成危害,尤以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地病树较多.近年来,因其大量栽植感病的金冠、秦冠、富士等品种,此病的分布范围日趋扩大,陕西关中地区,有些果园的病株率高达30%以上.花叶病除为害苹果、花红、海棠果、沙果、槟子、山楂等果树外,还危害梨、木瓜等.  相似文献   

14.
预防金冠苹果发生果锈的几点措施孙长乾(瓦房店市万家岭镇农技推广站116303)金冠苹果在很多地区都易发生果锈,严重时,果皮木栓化粗糙不平,降低了果品的经济价值,是当前苹果生产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防治金冠果锈有以下几点措施。1加强土...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冬,我们从烟台果科所引进新世界等几个苹果新品种。1994年春我用新世界枝条分别改接了2棵红星,1棵北斗,1棵矮化秦冠。1995年,改接的4棵树中有3棵结了果。 改接在矮化秦冠上的新世界苹果,8月初开始上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是全国苹果的主要产地之一,年产量一百万吨左右。近十几年来,一种新的果实病害—“轮纹果腐病”(暂名),在各苹果品种上均有发生,对金冠危害严重。据调查,金冠苹果成熟采收时,病果率为3~20%;采后15~30天,在常温条件下贮运,病烂果率30%左右。大  相似文献   

17.
苹果轮纹烂果病是我国当前苹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 ,其发生和危害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 :1发病日益普遍。 80年代初期之前 ,主要发生在中部果区 ,是当地主要病害之一 ,80年代中期之后 ,除陕西、甘肃、山西部分果区外 ,逐渐演化为全国其它各产区的主要病害。在品种上 ,除主栽品种金冠、富士及千秋、津轻、金矮生、锦红、秋锦、青香蕉、王林等感病品种外 ,在病害大发生年份 ,以往发病很少的品种国光、元帅、新红星、乔纳金等品种发生也相当严重 ;2烂果损失严重。在一般发生年份 ,经过防治 ,感病品种金冠、富士等品种大部分产区采前烂果率在 10 %~…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苹果干腐烂果病(亦称轮纹病、烂果病、轮纹烂果病、自腐病),在苹果产区蔓延流行。该病对金冠苹果的为害尤为严重。据调查:金冠苹果采收时病果率为3~20%;采后30天,在常温条件下贮运,罹病烂果率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下旬,黄河故道苹果产区大面积暴发苹果炭疽叶枯病,约4000hm2嘎拉、秦冠、金冠、乔纳金遭到严重危害,数日内叶片全部干枯脱落,95%的果实受害果面布满了病斑,9月中旬受害果树二次萌芽开花,当年果品全部作为残次果处理,果园效益损失巨大。为支撑本区域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金冠苹果在天津市郊县的栽植比重较大,近年果锈发生渐趋严重,为探求果锈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于1987—1990年对大港区重点果园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出,天津市大港区栽培的金冠苹果,发病率都在50%左右,即便是在大旱的1989年其发病率也达46.5%。果锈的发生与盛花后的降雨量、地势、果台留果量、药剂种类,以及土壤与大气的湿度等有密切关系。为此提出防治措施,供生产上参考。1.依据金冠果锈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建园时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点,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