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双版纳香荚兰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荚兰(Vanilla jragrars)又名香草兰、香果兰、香子兰,是世界著名热带香料作物.经济价值很高,现已成为我省重点开发的高效农业产业,在西双版纳种植近千亩.在香荚兰的整个栽培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环节,现就近年我们对香荚兰病害的研究初报于后.  相似文献   

2.
3.
西双版纳香荚兰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系统地报道了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害虫 2 2种和有害软体动物 4种 ,并对其为害特征、分布、时间作详细报道 ;根据主要害虫的流行规律作化学防治试验 ,提出综合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香荚兰属Vanilla的新报道种--深圳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 Z.J.Liu et S.C.Chen在广东惠州的分布,对该种的形态以及在新分布地的居群大小、生境和伴生植物等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6.
对无土栽培香荚兰叶片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各养分含量也不同。施用A3营养液和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N素含量在适宜范围内,而施用A1、A2和A4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N素缺乏;除施用对照A5的香荚兰叶片K素缺乏外,施用其余4种营养液配方K素存在高量;施用所有配方营养液的香荚兰叶片的P素、Ca素和Mg素均为缺乏,其中Ca、Mg缺乏非常严重。各营养液配方下的香荚兰叶片养分之间比例严重失衡。从养分含量方面分析,以A3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进行营养液配方调整比较适宜;从养分平衡状况来看,A2配方是这几种配方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陈雪华  吕岱竹 《南方农业学报》2010,41(12):1266-1268
为寻求利用香荚兰植株组织中的内生菌资源制备天然香兰素生物合成的新方法,以不同时期采集的香荚兰气生根、茎干、叶片等为材料,进行内生微生物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取样的植株组织分离获得菌株数量有所不同,在3个时期采样的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共分离获得52株菌株,其中2009年6、11月分别获得23、20株菌株,2010年1月获得9株菌株;香荚兰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获得的52株菌株中,细菌33株,真菌19株,而以叶片的菌株(30株)最高,其次为气生根(16株)和茎干(6株).根据分离获得的菌落大小、颜色、透明度、干湿程度等表面形态特征,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7个类群,即4个细菌类和3个真菌类.该研究初步探明了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分离筛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雪华  吕岱竹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266-1268
为寻求利用香荚兰植株组织中的内生菌资源制备天然香兰素生物合成的新方法,以不同时期采集的香荚兰气生根、茎干、叶片等为材料,进行内生微生物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取样的植株组织分离获得菌株数量有所不同,在3个时期采样的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共分离获得52株菌株,其中2009年6、11月分别获得23、20株菌株,2010年1月获得9株菌株;香荚兰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获得的52株菌株中,细菌33株,真菌19株,而以叶片的菌株(30株)最高,其次为气生根(16株)和茎干(6株).根据分离获得的菌落大小、颜色、透明度、干湿程度等表面形态特征,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7个类群,即4个细菌类和3个真菌类.该研究初步探明了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分离筛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香荚兰属种质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属植物分布全球热带地区,南北纬27°以内,全世界有近110种。目前在我国发现有4种,即台湾香荚兰(Vanilla somai Hayata)、深圳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 Z.J.Liu&S.C.Chen)、越南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 Gagnep)和大香荚兰(Vanilla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广东以及台湾等地潮湿的热带山沟谷林下。商业栽培的香荚兰主要是墨西哥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Ames),以生产芳香的豆荚而著称。笔者结合研究工作,对国内外香荚兰种质资源的分类和资源分布、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利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香荚兰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试验数据,主要从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对其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类镰刀菌在8—36℃内菌丝能生长,分生孢子能萌发,且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菌落直径达7.39cm.孢子萌发率为5.51%;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10min;该菌可生长在pH值为2—12的酸碱范围内,菌落生长最适pH值为6.5,菌落直径可迭6.92cm,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4,萌发率为2.98%;全光照对菌落生长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香草兰上病毒病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DAS-ELISA)检测法和反转录PCR(RT-RCR)扩增法对海南省送检的香草兰叶片样品进行病毒病的病原检测,结果在香草兰叶片样品上发现了建兰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3.
研究4种不同荫蔽度下香草兰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压亏缺随着荫蔽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70%荫蔽度下光合速率和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最高;胞间CO2浓度随着荫蔽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说明70%荫蔽度较适宜种植香草兰。  相似文献   

14.
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EAFY在植物花芽分化与成花诱导途径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RACE方法从香草兰中克隆Vp LFY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结果显示,该基因包含一个1 49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1个氨基酸残基。经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分析结果发现,Vp LFY属于FLO-LFY家族。组织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Vp LFY基因在香草兰组织中属于组成型表达。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Vp LFY基因分别在香草兰纯花芽和混合花芽的不同发育阶段中有着较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对香草兰组培苗进行生根与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香草兰组培苗生根培养基MS+6-BA 0.1mg/L与NAA0.1mg/L,生根率达100%。移栽基质为椰糠+细沙+苔藓(体积比1∶1∶1),移栽成活率达82%。无主根组培苗在NAA 500 mg/L激素中速沾10 s后移栽成活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防治香草兰疫病的最佳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68%精甲霜.锰锌WDG(水份散粒剂)、50%烯酰吗啉WP(可湿性粉剂)、25%甲霜.霜霉威WP、69%烯酰吗啉.锰锌WP、36%霜脲锰锌WP和70%乙磷铝锰锌WP等6种不同使用浓度药剂对香草兰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WDG 1 0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1000倍液及36%霜脲锰锌WP 1 000倍液对香草兰疫病大田防效较好,分别为86.6%、81.4%和79.8%。生产上可交替使用这3种药剂来防治香草兰疫病。  相似文献   

17.
海南香草兰产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海南香草兰的生长特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产品加工应用进展.总结了海南香草兰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葡萄糖苷酶酶解香草兰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香草兰为材料,研究葡萄糖苷酶酶解提取香兰素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香兰素含量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葡萄糖苷酶酶解香草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4℃,料液比1∶14 g/m L,加酶量16 U/g,香兰素含量实际得率为17.80 mg/g。[结论]葡萄糖苷酶可水解香兰素的前体物质,释放出香草兰中潜在的香气成分,从而大幅度提高香气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三种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3种拮抗菌M10、WZ254和WZ159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M10发酵液对香草兰疫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0.49%、68.85%,与对照药剂25%甲霜·霜霉威WP1000倍液在0.01水平上相比差异不显著。WZ254和WZ159则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