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地棉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加性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或“一因多效”等原因,作物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一般所观察到的相关性是表现型相关,包含有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出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以往的研究只能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把表型相关分解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尚未将陆地棉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一步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由于基因间的加性相关部分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累  相似文献   

2.
对96个陆地棉材料13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多元分析。结果表明:96个材料可分为遗传特点不同的5个类型;材料(类群)同贵传距离大小与春具有显著差异性状数的多少及其差异大小有关。对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择优异的材料评价比较其性状的优劣是种质遗传差异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主要分分析与多元方差分析相结合是遗传差异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建东  王伟  李哲  崔秀珍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90-2193
对29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常规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偏相关、遗传相关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株铃数、单铃重、表分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三要素,其中株铃数最为重要.陆地棉产量性状受环境变异系数影响较大,皮棉产量易受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选择育种中一定要协调好株铃数、单铃重与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重视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4.
多环境下水稻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是、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8个品质性之间的遗传相关,以及直甸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产量等4个产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任两个品质性状之间及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均存在某种遗传相关,其中有的性状之间表现为较复杂的遗传相关,存在两种以上的遗传相关分量,而另一些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较为简单,仅存一、二种遗传相关分量。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产量组分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较大(贡献率分别为CRDE=47%、CRME=56%和CRME=33%),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却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贡献率为CRME= -83%);铃数对纤维强度、铃重对马克隆值分别有较大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抑制作用(贡献率分别为CRDE= -40%和CRDE= -87%)。对纤维品质性状加性、母性效应贡献最大的产量组分性状因不同亲本而异;亲本3的铃重、亲本5的铃数对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的铃数、亲本5的铃重对其纤维强度加性效应有最大的加性贡献,亲本3、5的铃数对其马克隆值有负向最大的加性贡献;多数杂交组合马克隆值的显性效应主要受铃重影响。【结论】陆地棉3个产量组分分别对3个品质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农艺性状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态区的75份陆地棉品种的早熟性与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新疆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及“魏,密,早”栽培模式下,中(早)熟类型品种的表现相对最佳;生育期,同果枝始节,单株结铃,铃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73,0.41407,0.40312与2.5%跨长,断裂强度,马克隆值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18,-5.76E-003,0.1743。说明早熟性品种的丰产性不如中,晚熟类型品种;选育早熟而优质的品种是可能的,在性状选择过程中,以果枝始节,衣分,断裂强度做为首选指标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豇豆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豇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湘豇豆1号和长豇豆3号为母本,以湘豇豆2号为父本,分别进行杂交得F1代,自交后获得F2代,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各亲本及其F2代分离群体的第一开花节位、节间长、分枝数(10节以下)、花序数(1—10节)、荚长、果柄长、荚横径、种子数8个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各性状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开花节位与分枝数、节问长呈负相关,花序数与节问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果柄长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奖长与荚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花序数(1—10节)、节间长、荚长、荚横径、第一开花节位、种子数、果柄长和分枝数(10节以下)的广义遗传力依次为63.03%,50.00%,42.34%,35.30%。34.00%和27.16%.  相似文献   

9.
芝麻的主要性状遗传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芝麻育种起步较晚,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理论研究也较少。在当前,芝麻育种中对后代的选择,多是按照性状的表现型进行,由于表现型效应中包含不能遗传部份,环境效应又直接影响选择效果,因此,选择有一定盲目性。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提高研究水平,对芝麻数量性状的遗传行为与遗传规律,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确有必要。本文从芝麻的几个主要性状着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进度,为芝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陆地棉主要品种的遗传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40个常用陆地棉亲本进行了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最短、最长、类平均及重心法等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以产量,重量与比强度、纤维细度、纤维成熟度及衣分为代表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到91°。以上聚类分析证明,40个供试品种可分5类,最长距离聚类法比较适宜,亲本起源与血缘关系及类型划分无必然联系。亲本必须根据性状表现及主成分值综合选择后,再根据遗传距离进行选择,不宜过分强调遗传距离远(如本研究之Ⅰ/Ⅳ类间杂交)。根据主成分值选配的9个理想亲本为:鲁棉六号、鲁棉四号、邢台6871、岱字16号、PD0113、冀棉八号、冀合3016、徐州514及鄂荆92。  相似文献   

12.
13.
比较了鄂沙28和7010两个陆地棉的正常苞叶与其窄卷苞叶近等基因系的多个生理性状,结果表明,窄卷苞叶棉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无显著变化,但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较少,分配到生殖器官中的有机物相对百分率降低,其苞叶面积只有正常苞叶的63%。  相似文献   

14.
分析表明,陕棉所50年代以来培育的棉花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纤维综合性状得到改衣,但纤维长度提高较慢;枯萎病平均病指逐年降低;但黄萎病有逐年加重趋势。随时间推移,各阶段育成品种的其它农艺性状也呈规律性变化;衣分率逐年提高,植株高度逐年变矮,铃重逐渐增大;全生育期间对10℃以上积温的要求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异源胞质对陆地棉经济性状和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动物模型 ,采用MTDFREML程序 ,对位于韩国京畿道二川郡的某原种猪场的 4 ,2 12头鉴定的长白猪的资料进行了性别对长白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白猪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在公母猪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 ;模型中同时考虑母体效应时得到的遗传力均低于没有考虑母体效应时的遗传力。同时 ,将性别示为固定效应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高于只考虑公猪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但低于只考虑母猪时的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83至1985三年间,在合肥市安徽农学院试验农场,研究了陆地棉四个杂交组合的纤维长度、细度、强度和断裂长度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结果表明:长度、细度的遗传力属于中等,强度、断裂长度的遗传力偏低;强度与断裂长度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细度则成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利用选择指数进行选择,选择效率有随参加选择性状数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芽黄突变体的遗传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异源四倍体棉种中现已鉴定出22个芽黄突变体、26个芽黄基因,其中v1与v7、v2与v14之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重叠芽黄基因v16v17的遗传方式独特,单体1测验的分离世代F2和BC恢复产生了黄化的单体株。鉴于杂种棉种子生产现状,作者系统阐述了以芽黄作为指示性状进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