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北坡啮齿动物种群调查,共发现啮齿动物2目6科14属23种,啮齿动物种群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并提出了该地的主要鼠害种类及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据调查整理祁连山植物分属84科399属10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74科38属1020种。按乔、灌、草统计,乔木48种,灌木145种,草本936种。其中尚保存有一些珍贵稀有的植物各类,如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系中亚荒漠的特有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旱生植物区系的第三纪古老残留成分;星叶草(Circaeaster agrestis)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青海云杉林下或崖下阴湿之地,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等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3.
明确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特征是国家公园总体功能区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草原、冰川、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具体包括: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冰川资源等,为研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发展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祁连山同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祁连山北坡东、中段,位于青藏、内蒙古、陕西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理环境独特,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多样。保护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95科451属1311种,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286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3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的动物140种;甘肃省保护动物6种,  相似文献   

5.
2008-2012年,应用“3S”技术对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呈退化状态,主要表现为:(1)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更新不良;(2)森林调节降水能力减弱;(3)林地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4)森林景观向破碎化方向发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破坏;(4)林分卫生状况差,森林火险等级高;(5)森林长势衰弱,病虫危害增加.提出了提升森林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北坡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定位观测、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气象、水文、森林、草原资料及相关文献,采用回归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祁连山北坡年气温的年际变化率为0.0334℃·a-1,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后气候明显变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率为0.5702mm·a-1,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在1976年气候由干旱向湿润转变;1956—2006年,祁连山北坡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和哈尔腾6个内流区河流域及大通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17.7%,冰川厚度减薄5~20m,雪线上升100~140m,河西内流区冰川冰储量减少11.4%;东段冷龙岭有27条冰川在1972—2007年的35年间消失;1956—2009年,祁连山北坡出山径流变化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呈明显减少趋势,黑河流域略有增加,疏勒河流域增加趋势明显;1958—1988年间,祁连山北坡毁林草开荒面积达10.0万多hm2;1958—1980年,森林面积减少0.6万hm2;1989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不断加强保护培育,森林逐步恢复,至2008年有林地面积较1989年增加9.4万hm2;因受人为干扰特别是超载放牧影响,1958年以来,祁连山北坡有林地、灌木林及草原的质量一直处于退化状态,致使森林病虫危害严重,灌木林积雪和保水能力下降,草地产草量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仍处于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状况,亟待加强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北坡林区林火起因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北坡林区49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但林火(森林火警和草原荒火)时有发生,主要是由林区林牧间作,人为火源多,及冬春季气候干燥寒冷,易燃物积累多等原因所致。发生的林火具有冬春季节频率高,阳坡草地和林缘地易燃烧、强度高、扑救难度大、损失惨痛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调查研究手段因其局限性难以满足不断深入的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要求,近年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3S技术应用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展望,以期引起从业人员对这方面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祁连山森林经营历史 ,分析了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祁连山北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湿地的特点和作用,提出湿地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爱华  裴雯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2):11-13,77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退化及污染状况、生态环境治理状况、效益等方面对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指标体系,并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述,试图对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祁连山饲料灌木林树种的生物量调查分析得知:饲料灌木林地的地上生物总量是纯草场地上生物量的5~11倍,可食生物量是纯草场产草量的2倍以上;通过灌木枝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灌木树种的牲畜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饲用价值的排列次序为:栒子、高山绣线菊、小檗、沙棘、银露梅、锦鸡儿、金露梅。由此说职在祁连山区逐步发展饲料灌木林,是草场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和祁连圆柏以及牧草地等6种植被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与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建立了主要土壤类型的入渗模型、土壤水分消退方程,评价了不同植被土壤层水文特征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的平均土壤密度均小于1 g·cm-3,土壤的蓄水能力很强但各植被间差异较大.各种森林植被土壤均表现出较高的入渗性能,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及蓄水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苔藓-青海云杉林、亚高山灌丛、灌木-青海云杉林、中低山灌木林、祁连圆柏林和牧草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森林土壤(山地灰褐土)的保水能力较高,水势消退曲线呈凸形,而牧草地土壤(山地栗钙土)的保水能力相对较弱,水势消退曲线呈凹形.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后者所持水分的有效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不同土壤剖面(0~40 cm)及不同海拔梯度上(2 500-3 100)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容重、水分等特征的分析,揭示土壤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土壤温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和海拔梯度的上升,都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在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2±24.6)g/kg、(111.2±14.3)g/kg、(91.7±12.9)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8.23%、12.83%、14.10%;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在剖面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土壤水分在0~4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波动变化,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祁连山干旱山地造林地牧草生物量和灌木造林树种生物量、可食生物量的调查分析得知:通过整地造林后,牧草的生物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平均产草量为未整地的荒草坡的1.56~2.49倍。E、W坡向在封育措施下的产草量是半封育的1.82和1.67倍,是未封育条件下的2.22和2.14倍。饲料灌木树种的可食量枝叶远远高于纯草场的产草量,其可食生物量为纯草场的2.04~3.11倍;饲料灌木林地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草本植物的5.30~7.60倍。并根据饲料灌木树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论述了草场发展灌木饲料林的价值。由此说明,在祁连山区逐步发展饲料灌木林,建立立体草场是草场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东端中华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8年在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林区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了中华鼢鼠在坡向、坡度、土层厚度、树龄、树种不同的幼林内危害规律,估算了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4~2002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半翅目(Hem iptera)昆虫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半翅目昆虫13科71种,其中:盲蝽科16种、土蝽科1种、长蝽科8种、红蝽科1种、蛛缘蝽科1种、缘蝽科4种、同蝽科4种、蝽科21种、异蝽科1种、网蝽科3种、姬蝽科5种、猎蝽科3种、花蝽科3种。按食性分,植食性的59种,捕食性的12种。查清了它们的分布,分析了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青海云杉扦插繁殖技术及其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母株年龄(7、10、15、20和25年)、扦插类型(嫩枝、硬枝和根系)及穗条采集部位(顶端、上部、中部和下部)对青海云杉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扦插前测定插穗内源激素(IAA,ABA和KT)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其与扦插生根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5年生青海云杉上部的嫩枝(粗度:0.5~1.0cm;长度:15cm)能有效地提高扦插生根率和降低基部腐烂率,同时增加插穗生根数和根系长度,表现出较好的扦插生根特性,内源生长素(IAA,ABA和KT)和有机营养物质(碳和氮)与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单一的某种激素、有机化合物对插穗生根没有明显的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以及生根能力的大小主要受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的调控,比值越大,其插穗生根率越高。可用IAA/ABA和全碳/全氮比值作为衡量青海云杉插穗生根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