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艳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16-17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法律信仰缺失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要克服农村的法律信仰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重塑法律在农村的权威,要多渠道培育农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财政的推动和支持。但目前有关县级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讨论和文章较少,也未见专著与论述。通过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县级财政的要求,对县级财政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县级财政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加快,农民生活水平较从前得到极大改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还十分淡薄,农民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强化农民法律意识,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意义重大.本研究就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有效强化农民法律意识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基础、主体基础、基本要求、政治保障、思想基础5方面阐述了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以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农民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在一个矛盾丛生、纠纷不断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建成新农村的.在基层农村,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的纠纷很多,有的甚至因为一棵树、一条路、一句话就酿成血案.为什么会因如此小事却造成追悔莫及、无法挽回的惨局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法律意识在较多农民心中还很淡薄. 相似文献
6.
目前,缓解县级财政的普遍困境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棘手难题之一。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出我国县级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县级财政的要求,探讨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和完善县级财政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议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急于求成的认识误区及原因的综合分析,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持久性的过程,并提出了持久性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乡村专题调研了解了农村基层干部及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阐述了唤醒农民自觉性对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意义,就如何增进农民自觉意识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传统“礼法”文化内容广泛,在我国农村乡风乡俗中,作为农村的传统治理方式延续至今。就目前新农村法治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农村法制体系不健全,政府普法不到位等方面。立足传统,把“礼法”与现代法治有机结合,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提高农民法律自觉意识、完善农村立法、促进普法互动,从而完善新农村民主法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农民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侯辰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6):58-62
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城乡法律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地方性涉农法律法规不健全、基层司法水平较低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北京新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新农村法治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与政策治理相比,法治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注定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运用法治能较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县(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县级财政职能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创新投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新一轮的法律改革与制度创新。当前,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体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司法改革,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农民土地问题。处理农民土地问题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征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市场问题;农民宅基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即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知道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前安徽省农村人口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亟待提高。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大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力度,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与生产经营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加大卫生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卫生保健水平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法治建设是其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法治协调城乡关系、促进经济建设,引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为此,必须通过培植民众法律信仰、畅通民意表达机制、加强农村立法、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完善涉农立法、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农民土地、创新农地法律机制、保障农民诉讼法律的权利和加强执法力度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新农村,以法治管理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导力量,认真分析和审视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农民法律意识的因素,提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更好的创造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