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粤东凤凰山茶区土壤镉赋存形态特征及茶叶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大型茶园土壤和茶叶进行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Cd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束缚态和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Cd的5种化学形态组成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Cd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1)茶区土壤中镉的化学形态分布受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土壤中Cd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的规律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束缚态;茶区土壤可交换态Cd和残渣态Cd与土壤中的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关系,而有机结合态Cd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氧化物结合态Cd和有机束缚态C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可交换态Cd和残渣态C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茶叶中Cd含量在0.30~0.98mg/kg,平均含量为0.65mg/kg;茶叶中的Cd含量与土壤中可交换态C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茶园土壤pH值,影响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分布,最终达到降低茶叶中Cd含量,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川西蒙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和硝酸钙5种氮肥和用量对川西蒙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种类、肥料用量以及肥料种类与用量的交互作用对茶叶主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除外)的影响极显著;不论施用何种氮肥,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都有极显著的增加;各种氮肥用量为4g/盆时,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较高;与施用其他种类的氮肥相比,尿素能极显著地提高茶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施用硝态氮将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但随着硝态氮用量的增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茶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基本没有影响。综合考虑春夏秋三季茶叶的品质,若单施一种氮肥,尿素最为合适,施用量为8g/盆左右。  相似文献   

3.
几种土壤组分对原有土壤中锌的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我国部分自然土壤中氧化铁、氧化锰及有机质三种组分对原有土壤中锌的富集能力。并比较了不同土壤类型中各组分对锌的富集能力,探讨了土壤环境条件主要为pH对组分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这三种组分其单位含量对锌的富集能力为:氧化锰>氧化铁>有机质;三:种组分对锌的富集能力在土壤间的变化以氧化铁最为明显,其顺序为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酸性土壤;土壤pH对土壤氧化铁富集锌能力的影响也很明显。氧化铁对锌的富集分配比例为:酸性土壤<5,中性土壤5—15,石灰性土壤≥15,各土壤组分对锌的富集容量次序为:氧化铁>有机质>氧化锰,氧化铁中,晶形铁>无定形铁。  相似文献   

4.
不同林型下土壤腐殖质研究表明:(1)当年枯枝落叶及表层土壤C/N值均以油松林地最大,沙棘林地最低;表层土壤C/N值与林龄、枯枝落叶C/N呈正相关,与枯枝落叶灰分含量呈负相关。(2)剖面中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各平均值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沙棘林地>油松林地,即阔叶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针叶林地;胡敏素平均值大小顺序与此完全相反。(3)表层土壤胡敏酸芳构化程度在子午岭的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六盘山为:山杨林地>辽东栎林地。剖面芳构化程度为:三层>二层>一层。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幼龄茶树氮磷钾吸收和茶叶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四川、重庆两地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砂岩黄壤、灰岩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连续4年研究了硫酸钾对3类土壤上幼龄茶树矿质营养吸收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上均是 N处理(NK、NPK)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比例合理,茶叶产量高;-N处理(PK、K、CK)则相反。品质分析表明,钾对幼龄茶树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水浸出物、儿茶素、茶多酚含量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比较酚/氨值得出, N处理酚/氨值一般在5.64~7.17之间,且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3%),处于比较合适的范围内,绿茶品质较佳;相反,-N处理茶叶酚/氨值均在不适宜的范围之内,品质较差。说明在氮肥或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是茶树获得高产、优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热带、亚热带干热地区土壤发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0,27(2):207-218
本文对我国四川渡口、云南元谋和元江、广西田林以及海南岛西部等几个干热地区土壤的形成条件和发生学特征及发育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该类土壤发生上的共性及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干热地区土壤与相应湿润地区土壤相比,具有淋溶特征不明显及土壤发育程度较轻等共同特征.不同干热地区因干热程度及水热配置上的不同,土壤在发育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其顺序是:粤11号>滇5号>桂7号>滇1号>滇4号,分别处于铁铝化、弱铁铝化、准铁铝化、铁硅铝化及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乌龙茶种植后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毛蟹(C.sinensis cv.Maoxie)、本山(C.sinensis cv.Benshan)、梅占(C.sinensis cv.Meizhan)3个乌龙茶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施肥条件下茶树根部土壤养分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以及茶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茶树的根部土壤p H值均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不同茶树根部土壤的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达到Ⅰ级肥力;0年取样的茶树土壤碱解氮含量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2年后均为Ⅱ级肥力;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茶树0年取样时为Ⅰ级肥力,不施肥种植1年后毛蟹根部土壤为Ⅲ级肥力,本山和梅占则为Ⅱ级肥力,2年后均为Ⅲ级肥力。茶树叶片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同一种茶树在不同种植年限间,茶多酚含量的变化较为微弱,而茶氨酸、咖啡碱含量则呈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年限下茶树叶片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及其品质指数均随着不施肥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同一种茶树不同种植年限间的变化率均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对绿茶多酚类物质浸出及其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为介质,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叶多酚类物质的浸出,平均粒径0.246mm的绿茶用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处理2次,再50℃水浴浸提10min1次,茶多酚浸提率达90.73%,高于乙醇水浸提;HPLC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制备的茶多酚制品主要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种儿茶素。儿茶素总含量占茶多酚的78.4%,其中以EGCG含量最高,约占3种儿茶素总量的45.8%。与乙醇水溶液浸提法制备的茶多酚相比,其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略有减少,但其减少量远小于沸水提取法。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微波对茶多酚制品的化学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山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诸特性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为阔叶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以便更好地做到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林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体内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讨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进行了土施和喷施硒肥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土施Na2SeO3两种施用方式对茶叶硒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叶面喷施浓度为120μgSe/ml时,喷施后第12天,春茶的硒含量最高为0.374μg/g;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喷施后第18天,夏茶和秋茶的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380μg/g和0.368μg/g。采用土施硒肥的方法制富硒茶时,土壤施硒量应不少于8mgSe/盆。叶面喷施浓度为180μgSe/ml时,夏茶化学品质提高最为明显,其中酚氨比下降为对照的65.7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6.30%。与叶面喷施有降低儿茶素含量的作用相比,土施硒肥对整个采摘期内茶叶儿茶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因此对改善茶叶品质特别是春茶品质的作用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土壤质量及促进茶园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为了筛选出合理的茶树施肥模式,采用连续4周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茶树配方化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有机肥、茶树配方化肥+豆科绿肥、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对茶叶产量,茶叶中氮、磷、钾、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累积量及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肥)模式相比,其他几种不同施肥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促进了茶叶营养物质的累积,并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其中,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的试验效果最佳,其3年茶叶总产量最高,为5 929 kg.hm?2,比对照提高106.17%;茶叶氮、磷和钾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962 kg.hm?2、0.48 kg.hm?2和5.966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88.6%、57.41%和98.87%;茶叶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累积量最高,分别为23.39 kg.hm?2和119.41 kg.hm?2,比对照分别提高73.29%和85.56%;并比对照分别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1.29倍、全氮1.7倍、全磷2.98倍、速效氮1.59倍、速效磷34.3倍和速效钾3.3倍。1/2茶树配方化肥+1/2有机肥+豆科绿肥施肥模式值得在茶园施肥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姚月华  王亚琴  贾鑫  唐守  程永强 《核农学报》2020,34(10):2261-2270
为探究茶多酚对生鲜面品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利用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感官评价和抗氧化模型,分别研究添加0、0.1%、0.5%、1.0%茶多酚的生鲜面的蒸煮特性、质构特征、微观结构、感官品质、贮藏品质以及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后,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增强,面条整体的面筋网状结构变得致密、均匀,内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茶多酚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茶多酚添加量为0.5%时,感官评价总分最高,且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对照均提高了1.5倍,表明在面条中添加0.5%茶多酚可生产出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生鲜面产品。本研究结果为功能性生鲜面产品的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母质与茶叶质量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x tea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soil-forming parent naterials,the same tea variety and tea age and similar landforms and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tea qu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tea grown on the soil derived from dolomites,Quaternary red clays,were inferior.Further study showed that sandy soils we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amino acid content of tea ,and clayey soils made it decrease;high content of bases might decrease 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enols,caffeine,water extracts,but promote the content of amino acds;available phosphorou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extracts ,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ffeine;slowly avaiable potassiu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ino acid content .Soil parent material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veluating the adatability of tea to soils.  相似文献   

14.
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撒施、沟施和沟施覆膜3种施肥模式及沟施覆膜下氮肥施用量对茶叶品质成分、产量构成因子和茶园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施覆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了品质,提高了茶园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沟施次之,撒施效果最差。与沟施相比,沟施覆膜下茶叶的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升2.24%、7.26%、14.68%,茶多酚下降1.88%,芽叶密度、芽叶长度分别提升8.50%、8.15%;土壤表层和深层pH分别下降8.16%和5.30%,表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87%、26.74%、17.95%、34.69%、25.42%,深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升10.38%、28.22%、25.64%、15.34%、17.97%。比较沟施覆膜下45 kg·hm-2、60 kg·hm-2、75 kg·hm-2、90 kg·hm-2 4种施氮量对茶叶品质、产量构成以及土壤肥力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和茶园土壤肥力增加,但施氮75 kg·hm-2与90 kg·hm-2处理的茶叶品质及产量构成因子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沟施覆膜条件下施氮肥75 kg·hm-2即可满足茶园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5.
合理施肥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6种施肥模式(常规化肥、控释复合肥、常规化肥 + 有机肥、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茶树专用控释复合肥能够达到常规化肥1年4次施用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了夏茶茶叶品质。与单施常规化肥相比,增施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提高10.6% ~ 14.0%,达显著水平(P < 0 .05),净收益增加8.0% ~ 18.3%,并显著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常规化肥增施有机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茶叶产量提高了3.0%(P < 0.05),净收益增加7.6% ~ 8.5%,夏茶水浸出物含量提高1.34% ~ 1.39%,茶多酚含量降低了2.7% ~ 4.7%,达显著水平(P < 0.05)。70%常规化肥 + 有机肥或70%控释复合肥 + 有机肥处理的茶叶产量及品质与全量施肥增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培肥土壤方面,增施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0 ~ 20?cm土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因此,从施肥方便性、茶叶产量、经济效益、茶叶品质和培肥土壤方面综合考虑,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控释复合肥减少用量30%并增施有机肥是最优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茶树施用控释氮肥的产量和品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能明显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新梢数、百芽重、成熟叶片数量及叶绿素含量、树高和主杆直径等均有明显提高,从而使盆栽茶树根、茎和叶各部位的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分别提高了58.3%、36.9%和17.2%。10个大田试验的茶叶产量增加了4.2% ̄24.1%,平均9.6%。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增幅明显,但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不大,茶叶酚氨比明显降低。可见,控释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提高绿茶汁品质的影响,分别以料液比为1︰15和1︰50的绿茶水为原材料,采用常温常压振摇(冷提)、水浴间隔振摇(热提)和超高压(100、300和500 MPa)3种处理方法提取绿茶汁,比较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以相同料液比比较,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冷提和热提,水溶性糖含量低于冷提和热提,茶多酚得率高于冷提。色差分析表明,超高压提取的绿茶汁黄绿色度比冷提和热提的更深。超高压提取对残留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钝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便携式茶鲜叶品质光谱检测装置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品质监测对茶鲜叶适时采摘和茶叶加工品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了便携式茶鲜叶品质无损检测装置。该装置分为主机和手柄2部分,主机大小约240 mm×250 mm×240 mm,包括光谱仪、光源、可充电锂电池、稳压板和散热风扇;手柄大小约130 mm×100 mm×30 mm,包括光纤探头、金属灯杯、白参考板和外触发按钮。基于该设备,采集了茶鲜叶500~900 nm范围内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比了归一化(Normalize,NOR)、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和概率商归一化(Probabilistic Quotient Normalization,PQNOR)等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茶叶光谱的处理结果,建立了茶鲜叶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QNOR预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预测模型精度最好,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模型在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96和0.747,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6%、0.559%和0.549%。在茶园对装置的精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单片茶鲜叶检测时间约为1 s,干物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预测值与测量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03%、0.634%和0.551%。该装置可以实现茶鲜叶光谱原位采集和干物质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的定量分析,对及时掌握茶树生长情况、辅助决策采茶方案和保障茶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频率(5 min)的土壤水分探针和自动气象站监测三峡库区典型茶园坡面与林地坡面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明确了林地和茶园土壤水分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微地形对土壤水分和降雨储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茶园和林地土壤含水率随降雨量的变化而改变,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现“W”型和“S”型变化。土壤含水率年内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10 cm)含水率为中等变异水平(10%相似文献   

20.
复合抗氧化剂浸渍处理提升冻藏罗非鱼片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罗非鱼片的冻藏稳定性,以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Ca2+-ATPase活性、盐溶性蛋白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及质构等为试验指标,进行了维生素E、异抗坏血酸钠及茶多酚等抗氧化剂溶液浸渍处理对冻藏罗非鱼片品质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抗氧化剂复配的正交优化试验。获得了不同的抗氧化剂浸渍浓度对冻藏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规律,以主观赋权法对TBA值、Ca2+-ATPase活性、盐溶性蛋白含量、TVB-N和质构(硬度和弹性)5个指标分别赋权后计算各指标的综合评分,确定了各抗氧化剂的较佳浸渍浓度及最佳复合抗氧化剂的组合配方。结果表明,维生素E溶液和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的较佳质量浓度均为6 g/L,茶多酚溶液的较佳质量浓度为4 g/L,在较佳质量浓度条件下各品质指标综合评分与蒸馏水浸泡60 min的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9.11%,18.46%和46.28%。参照成本分析与较优品质结合优化组合的复合抗氧化剂的配方为:异抗坏血酸钠质量浓度为4 g/L、维生素E为质量浓度2 g/L和茶多酚质量浓度为3 g/L,经此配方处理后的冻藏罗非鱼片对应的品质指标分别为TBA值0.1248 mg/kg,Ca2+-ATPase活性3.12μmol/(mg·h),盐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为77.72 mg/g,均优于单一抗氧化剂的作用,与蒸馏水浸泡60 min的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提升幅度为:Ca2+-ATPase活性提高52.20%,盐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提高16.78%,TBA值下降46.07%。研究结果为复合抗氧化剂的开发及其在冻藏水产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