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采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掌握银杏叶品质和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前,银杏新梢幼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2.74%;随叶龄增大黄酮含量迅速降低,到6月中旬达到最低,为1.05%;7~9月银杏叶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银杏萜内酯含量和单叶干重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到8~9月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0.25%~0.26%和0.30%~0.32%。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贵州市中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萜内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综述了银杏萜内酯的合成途径和影响银杏叶萜内酯合成的各种因素,及各种调控银杏萜内酯含量变化的措施。喷施矮壮素、乙烯利能够通过反馈抑制内源激素的合成来增加银杏内酯合成前体GGPP含量。赤霉素具有与前者相同的抑制机理,通过反馈抑制GA20-氧化酶、3β-羟化酶mRNA的积累,增加GGPP的含量。还介绍了通过2,3-环氧角鲨烯抑制2,3-环氧角鲨烯环化酶来阻断甾醇生成途径,使MVA途径的IPP进入质体参加内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选择少分枝株形与正常株形银杏,通过比较两者树形结构、叶片形态特征、叶片超微结构、叶产量和药用成分等,分析不同株形银杏株高、银杏叶产量及药用成分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少分枝银杏株高较高,叶片大且肥厚,叶片中叶绿体体积较大,淀粉粒数目较多.少分枝银杏单株鲜叶产量达1.51 kg,每公顷叶片产量可达2 137.43 kg以上,较正常株形分别提高12%和116%.然而,少分枝银杏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醇苷、总萜内酯含量均低于对照株形叶片中含量.在2种不同株形的银杏嫁接苗叶片中,少分枝银杏叶片总黄酮醇苷和萜内酯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形.综合而言,少分枝株形可显著促进银杏叶片发育和叶产量,但叶片的药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黄酮醇甙和萜内酯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法对银杏叶黄酮醇甙和萜内酯等6种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银杏总黄酮及槲皮素甙,山萘黄素甙,异鼠李素甙含量随叶的生长不断下降,到叶黄时略有上升。银杏萜内酯及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随叶的生长,幼树叶含量开始缓慢上升,到叶黄时迅速下降,老树叶基本不变。综合两种有效成分变化规律,得出银杏叶最佳采叶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5.
银杏萜内酯提纯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柱萃取法从银杏叶中分离提纯得到近白色银杏萜内酯晶体,其纯度可在90%以上。其中,白果内酯为19.9%~33.3%,银杏内酯A,B,C分别为28.5%~47.8%,19.7%~22.9%,1.0%~10.4%。从而解决了国内银杏萜内酯提取损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银杏实生苗接种VAM真菌,叶面喷施N、P肥及干旱胁迫处理,测定银杏生长及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肥能显著改善银杏植株N、P供应,增加银杏苗叶量和干重,显著提高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而对银杏黄酮苷含量影响较小;干旱胁迫降低银杏叶水势和萜类内酯含量,对银杏黄酮苷含量没有影响,接种VAM真菌能减轻干旱胁迫的负影响,显著提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代谢与银杏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灵敏、简便测定银杏叶萜内酯气相色谱法,试验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和白果内酯(BB)4种银杏萜内酯进行了分离与测定.用20%的甲醇水溶液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乙酸乙酯(EOA)/四氢呋喃(THF)一步纯化,衍生后进行GC-FID检测.样品在16 min内完全分离,GA、GB、GC和BB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8%,平均回收率为94.45%~98.98%.本方法测定银杏叶萜内酯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树龄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5年生实生树、9年生实生树、14年生嫁接树的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白果内酯(BB)以及总萜内酯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先上升,随后经历一个平稳的高峰期,最后再迅速下降。不同树龄银杏叶总萜内酯最高峰含量的高低顺序为9年生实生苗>5年生实生树>14年生嫁接树;而银杏叶4种萜内酯含量不同树龄间存在差异:对GA来说,在最高峰时,5年生实生树含量显著高于9年生实生苗和14年生嫁接苗含量;对BB、GB和GC而言,在含量最高峰时9年生实生树含量高于5年生实生苗和14年生嫁接苗。  相似文献   

9.
廖咏玲  许锋  程水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56-4958
银杏叶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综述了近10年银杏叶萜内酯在种类与结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及其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准确地选择黄酮、内酯含量高的银杏叶用家系。[方法]以一年生控制授粉的银杏杂交子代苗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杂交子代的黄酮、内酯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研究银杏杂交子代药用质量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家系间叶片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F=82.99,Pr<0.0001),平均值是13.63 mg/g,变异系数是20.09%;家系间叶片银杏总内酯含量差异极显著(F=33.48,Pr<0.0001),平均值是6.86 mg/g,变异系数是25.82%;家系间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F=11.63,Pr<0.0001),平均值是4.81 g,变异系数是19.45%;家系间叶片单株有效经济产量有极显著差异(F=14.46,Pr<0.0001),平均值是20.25 mg,变异系数是34.14%。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优良的叶用家系8个。[结论]生态因子和不同种源、品种、采叶时间、树龄、采叶部位、加工方法影响银杏叶黄酮和内酯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保健饮料中槲皮素的含量,用YWG-C18(150 mm×4.6 mm i.d, 10 μm)色谱柱分离,以V(甲醇):V(磷酸)=55:45(其中φ(磷酸)=0.004)作流动相,于254 nm波长处检测. 结果表明,样品添加对照品的回收率在93.5%~101.0%之间,变异系数为3.38%,定量测定下限为0.32 mg/L.  相似文献   

12.
叶用银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园址选择叶用银杏园的立地条件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盐碱地、山岭薄地不宜建叶用银杏园。2定植技术叶用银杏园可直接播种建园,也可栽实生苗或扦插苗建园。定植时间春、秋季均可,所植实生苗或扦插苗宜选用苗龄1~2年生苗,要求苗木根茎粗壮,高度在25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白果营养成分和形态的比较及白果米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区所产银杏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形态特征 ,且选出最佳品种进行了白果米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金银花保健饮料加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银杏叶金银花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操作要点进行了研究,对该饮料的苦涩味抑制问题以及分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较为适合的银杏叶金银花饮料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对邳州市银杏雄株进行普查和收集,掌握了雄株分布情况,建立了雄株资源圃;并对银杏雄株生物学性状和栽培特性进行观察研究,参照银杏授粉用良种标准,筛选出5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6.
对银杏内生镰刀菌G I115的生长和产孢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内生镰刀菌(Fusariumsp.)G I115在20~37℃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4℃时不能生长。该菌能适应较宽的pH范围,pH为5.5~10.5时生长较好,最适生长pH值为8.5,pH值7.5~10.5产孢较多。完全黑暗、连续日光灯照射、黑暗与日光灯照射交替培养,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日光灯照射对产孢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紫外光处理对菌落生长和产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和硝酸钾,铵态氮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却能促进产孢,该菌不能很好的利用有机氮。  相似文献   

17.
银杏树为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幼苗有一定耐阴性.栝楼(俗名吊瓜)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环境.探讨了银杏幼林地套种栝楼的效果.结果能以短养长、互补效应,促进银杏幼树生长,为银杏早结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可使银杏出苗率提高10个百分点,使幼苗中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下降,使幼苗株高,茎粗,侧根数和叶片数明显增加,幼苗茎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产量提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Venation patterns of the leaves of two lycophytes, Selagiella adunca and Selaginella schaffneri, do not fit the definition of microphylls as having a single, unbranched vein. Although S. adunca has a simple pattern, S. schaffneri has a complexity matching that of many megaphylls, with numerous branching veins. The veins of S. schaffneri undergo an average of 13 branchings (range, 8 to 21), and reticulation between veins is frequent. The discovery of this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familiar microphylls of lycophytes indicates that complex venation patterns in leaves do not necessarily arise from fusion of whole branches. The microphyll may not be as structurally stable as former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对烟夹、散叶堆积与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与烟夹装烟方式相比,散叶装烟方式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芳香族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裂解产物含量显著升高,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赋权评价分值中部叶以散叶堆积处理(T2)最高(569.24),上部叶以烟夹处理(T1)最高(495.61)。从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云南曲靖烟区散叶堆积和烟夹装烟方式可分别增加中部、上部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可作为后续研究、推广的主要装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