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山转间栽紫穗槐桑树技术1栽植形式以围山转水平沟外沿距果树1.5~2m处,栽植一行桑或紫穗槐,株距40~50cm。2栽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但以春栽为好,即4月上旬,因为这时土壤已经解冻,栽后土壤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缓苗,所以成活率比较高。3栽植方...  相似文献   

2.
围山转的规划建园技术蔡云(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果蚕局066500)围山转是在土层较厚,坡度25°以下的荒山坡地上,沿等高线开挖的环山水平沟,栽植果树间种粮油作物,是开发利用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工程。1等高线的测定在围山转施工过程中,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北方,核桃树多采用秋冬季栽植、春季栽植。2016年唐县僧贯村,在荒山上进行核桃雨季栽植试验取得成功,栽植成活率90%以上。1整地山区栽植采用水平沟整地法,即"等高线,延山转,宽2 m,长不限,死土挖出,活土回填"。沿等高线开挖宽80 cm、深80 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土拍实外埂,埂顶宽40 cm、高50 cm、埂侧坡60~70°,将沟内侧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围山转果园的管理唐山市1985─1992年修筑围山转已达34666hm2,并已栽植了各种果树;围山转果园是一条综合治理山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态平衡的途径,但由于发展速度快管理技术跟不上,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等高线高低不平,有的沟上宽下...  相似文献   

5.
建园,是果树生产的基础。建园时基础打的好不好,是关系果树进入结果期早晚,能不能稳产高产,以及管理是否方便的大问题。新建果园,要求早结果,早丰产。我们的做法是: 1.坚持先整地后建园前几年,有的单位发展果树是“先上马,后正鞍”。小树栽在花盆一样的小窝里,树根扎不深,伸不远,不抗涝,不抗旱,生长缓慢,往往未老先衰,长成“小老头树”。针对这个教训,我们严格强调今后新建果园一律先整地后栽树。开发旱薄地建果园,我们推广顺着栽植行开渠施工的方法,渠宽1.5米,深1米。对于山坡梯田地,沿等高线开沟,栽植行尽外不尽里,开渠时,生、熟土分开堆…  相似文献   

6.
刘斌 《落叶果树》2016,(5):63-64
正滕州市丘陵山地乡镇11个,丘陵山地果园面积7067hm2。主要果树有桃、樱桃、核桃等,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将果树的建园与管理技术总结如下。1建园栽植因山地丘陵情况,进行建园栽植。1水平条田栽树法。测好等高线,修筑梯田和田坎,果树栽于田面外侧1/3处。2等高撩壕栽树法。在缓坡地按等高线挖成横向浅沟,下沿堆土成壕,壕外侧栽树。3隔坡水平沟栽树法。根据山地丘陵的坡度、坡长,每隔  相似文献   

7.
一、果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居重要地位果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辽宁尤为突出。辽宁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山地较多,现未被利用的荒山还有不少。将可利用的荒山栽上果  相似文献   

8.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方针指引下,发展果树本着上山进沟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几年来冷家沟公社除在老梨园补植外,还在荒山上新建三处万株果园。在兴修水土保持工程和果树栽植上,经过了由挖栽植坑到挖水平栽植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1建园 1.1栽植密度“围山转”按株行距2.5m×3m,平原地区株行距2m×3m栽植实生苗。  相似文献   

10.
陈更 《河北果树》2006,(5):51-52
1 建园 1.1整地 山地按等高线修筑围山转水平沟,沟面宽1~1.5 m,外高里低,埂高30~40 cm,埂面40 cm左右,沟间水平距离3~4 m.平地挖长、宽、深各1 m定植穴,每穴施腐熟有机肥25 kg、保水剂50 g.  相似文献   

11.
鲁山县是河南省19个山区林业大县之一.也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之一。近些年来。鲁山县委、县政府把绿化荒山.发展果树业作为振兴我县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引进、推广了一大批果树新品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没有按照引进、示范再推广的模式而大规模栽植.致使引种失败.给种植户造成了巨大损失。现选鲁山县引种失败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望广大种植户在引种果树品种时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2.
<正> 海龙县位于吉林省的东南,是个半山、半平原的丘陵地区.有大量荒山、荒地可栽果树,但因春秋气温变化大、冬季干寒,自1954年发展苹果以来,由于冻害、腐烂病造成大量死亡,使苹果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1965年先后栽植90多万株吉林果树所培育的抗寒中型苹果和部分大苹果,到1978年末统计,14年时间内就有314,000株死于冻害引起的腐烂病.多年来,虽曾采用多种途径进行防治,但成效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在东北北部地区的海龙县发展苹果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我县是纯山区,位于鲁东南山区北部,气候基本属于半海洋性气候。对发展果树生产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从发挥山区优势出发,确定了“以林果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把发展果品生产作为山区开发性建设来抓。近几年来,“通过实行各种形式的果树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果管果的积极性,使果品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1984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0917万斤,其中苹果10399万斤;板栗157万斤。杂果361万斤;果品总收入2700万元。还新建果园1.9万亩,栽植各种果树108.61万…  相似文献   

14.
枣树是一种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结果早、收益快的树种.我县属风沙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mm),且荒山、荒坡较多,适合发展大枣.大枣是我镇经济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但历来栽植成活率比其他果树低.栽培者通常把大枣与其他果树同期栽植,但此时大枣还处在休眠期,栽后不能正常活动;另外,早春风大,容易把枣苗抽干,使枣苗还未生根就已经死亡.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提高大枣栽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1修"围山转"针对山区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和栗园绝大多数分布在山地,土壤冲刷严重的特点,挖"围山转"。它适用于45°以下的山坡。先在坡地上按水平距离4m,测出一行行等高线,再沿等高线挖沟,沟深1m、宽1~2m,将  相似文献   

16.
<正> 板栗根系发达,抗旱耐瘠薄,立地条件要求低,易管理,是我省燕山、太行山中性偏酸土壤的特产。近年来,随着山区建设的大力开发利用,采用以鱼鳞坑、围山转等形式栽植的板栗幼树,通过优种嫁接和高接换头,达到了当年嫁接,二年结果,改变了板栗结果晚,见效慢的现状。但是多数板栗幼树,结果3—5年后,树势变弱,栗果变小,产量增长缓慢,有的成为小老树,严重影响着山地板栗幼树的丰产和品质。一存的主要问题1.树下营养面积小,不能满足幼树生长结果的需要:于70年代至80年代初发展的板栗幼树,多数以鱼鳞坑或围山转一树一坑栽植,定植穴一般为80—100平方厘米。栽后生长较旺,但随着生长和产量的增加,根系生长受到定植穴外壁半风化母质的限制。据在迁西县牌楼沟村板栗幼树的根系调查,三年生根系即能达到定植穴边缘,四年生最长达  相似文献   

17.
豫南山区的桐柏县是河南省的板栗生产大县。1990年以来,新建板栗园达7000hm^2。这些新发展的栗园,通过良种嫁接,多能当年嫁接,第2年结果,但多数结果3~5年后,树势变弱,栗实变小,产量增幅缓慢,品质变劣,有的逐渐成了小老树。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壤营养面积小,限制了根系的生长。不少栗园建园时挖鱼鳞坑或围山转栽植,定植穴大小一般为80~100cm。栽后前几年生长旺,但几  相似文献   

18.
<正>唐山市玉田县唐自头镇团城村地貌为燕山余脉,具有浅山丘陵区地形特征,该村成立了"玉泉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坐落在村东的667 hm2疏林荒山、荒沟、荒坡重新规划进行开发,借鉴冀东地区成功的"围山转"造林技术模式,依地形对荒山、荒坡、荒沟土地进行平整,建成环山梯田,在梯田内栽种樱桃、核桃、栗子、苹果等果树类经济树种;在山顶栽种油松和侧柏等生态水土保持树种,同时进行滴灌等设施的配套,由此探索出了一条独创的浅山丘陵区梯田式果树  相似文献   

19.
临县沿黄河石质荒山土层薄,岩石裸露,植被少。从树种的搭配选择、包装运输、整坑栽植、管护防虫等方面介绍了沿黄石质荒山造林技术,分析了造林绿化后对沿黄石质荒山水土保持效益,对改善碛口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提升碛口旅游品牌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用杏是以生产杏仁为主要产品的一类优良品种的总称。它是丘陵、山区的铁杆庄稼,收益早,经济寿命长。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慎重选择园址 仁用杏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丘陵山地、沙滩地坝、庭园街道均可栽植。山地和黄土丘陵地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形成花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