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茅松高产脂优树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原最适区所评选出的89株思茅松高产脂优树中的40株优树建立其嫁接试验林的方式,通过对此高产脂优树嫁接子代林的产脂力、林木胸径生长力及抗虫害能力作测定、分析,而进行了思茅松高产脂优树再选择的研究.经此再选择,基本确定了13株值得推广利用的思茅松高产脂优树,其产脂力比普通思茅松林木增产3倍以上,林木的年均胸径生长大于1 cm,抗虫率高于56 %.  相似文献   

2.
枫香采脂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V字形下降法对枫香树进行采脂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采脂季节、枫香树胸径、树龄、采割高度、割沟频率等因素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8、9三个月为产脂量较高月份;30cm以上胸径的树产脂量更高;树皮黑色、有裂纹、30年以上的枫香树产指率更高;第一对割沟高度在1.5m的树产脂量更高;15天割一次沟的产脂量更高等。采用V字形下降法进行枫香树采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树脂道数量与产脂力回归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5个思茅松高产脂嫁接无性系的树脂道个数进行测定,并对其与产脂力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相关关系较为紧密,经过对18个回归方程的拟合,得出树脂道个数与产脂力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a+becx。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皮层横割采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认为,湿地松皮层横割采脂技术采割不伤及木质部,采割频率由现行常规采脂2天一刀降为16天一刀,较好地保护了松林资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筛选出2种该技术所需的适合我国松脂林采割情况的促脂剂,施用促脂剂配合茉莉酸甲酯预处理皮层横割采脂,产脂量可达常规采脂的85%~88%,同时笔者还对促脂剂的配制方法、施药的容器、松脂收集材料及方法等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该项技术从长远来看有较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采脂林的经济收益一直倍受关注.该研究在广东信宜、河源和郁南3地建立了马尾松采脂试验林,分8个年度测定试验林的存活率、生长量及产脂力,并估算采脂林的经济收益.发现经济收益先逐年提高后缓慢下降,15a采脂林经济收益可达9583.5 元/hm2·a,经济收益与存活率和产脂...  相似文献   

7.
作者历时五年的研究认为:思茅松采脂强度与产脂量成正相关,与树木生长成负相关,而且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大于对产脂量的影响。在生产中选择采脂强度时,应根据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而定:在近成过熟林中采脂的割面负荷率以40%为宜,短期采脂林区不宜超过60%,割面负荷率80%的强度在生产中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8.
思茅松高产脂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0个思茅松高产脂无性系产脂力测定的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的产脂力均大于对照,较对照产脂力平均提高迭210%;无性系间产脂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遗传力为0.83。初步筛选出8个高产脂的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脂力的对照遗传增益为281%。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准确地确定高产脂思茅松优良种源的选择指标,本研究对高产脂和低产脂的思茅松木质部进行解剖构造观察,并进一步探讨胸径与产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产脂思茅松的单个轴向树脂道面积、轴向树脂道密度、径向树脂道密度、径向树脂道直径均显著高于低产脂。高产脂木质部木射线分布密度和高度也高于低产脂思茅松。当思茅松受到外界机械刺激后,高产脂新生轴向树脂道的增长数量明显多于低产脂,同时,该生长轮中的晚材率也高于低产脂思茅松。在实验样地划分的5个小区中,只有第2小区思茅松的胸径与产脂量呈正相关性关系,其余4个小区均不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质部单个轴向树脂道面积、轴向树脂道密度、径向树脂道密度、径向树脂道直径、木射线密度和木射线高度均可作为高产脂种质选育的有效参考指标;受到外界刺激后新生树脂道数量和晚材率的变化也可以作为高产脂种质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Z1):101-102
由于思茅松产脂量个体间差异大,通过高产脂良种选优,采其优树种子建立采穗园,再用其穗条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扦插,生根率可达76%,平均生根数达9条,可以运用此项技术把高产脂遗传材料转化为苗木,推广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进行无性系繁育及推广种植,同时为下一代育种群体补充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对17 a生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及产脂力测定,分析其生长、产脂性状变异规律,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产脂力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3.06%及35.56%,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生长性状和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0.83~0.93)。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行的;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兼用型思茅松优良无性系(87,83,91),这3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和平均产脂力达14.91 m、19.72 cm、0.204 m~3和72.24 g/10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为22.0%、22.6%、71.4%和321.5%,增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增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割面喷施增脂剂、本底产量对比法计算增脂率,对增脂剂l^#、2^#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思茅松增脂试验。结果显示:增脂剂l^#、2^#使思茅松流脂时间延长、松脂含油率增加、最高增脂率分别达28.6%和22.1%。同时,松树长势更好。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产脂量与直径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产脂量与直径的相关关系为正相关关系,其一元线性相关方程y=0.253x-2.446,相关系数r=0.7261,相关关系极显著,对产脂量与直径的关系图进行分析,估算出湘潭市湿地松适宜初始采割期,对松脂采区估产和指导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采脂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田县桃源林场13年生的湿地松为材料,对湿地松产脂量、最佳采脂间隔期的选择、采脂对湿地松生长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湿地松7种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确定合理的采脂间隔期。结果表明,胸径17cm的湿地松平均单刀产脂量为32g;采脂间隔期3—5天,不仅产脂量较大,而且对湿地松生长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景谷县高产脂思茅松研究基地,对思茅松脂用林进行了密度控制栽培试验,通过开展试验,连续五年对树高和胸径进行年终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最后总结出脂用林思茅松在密度控制方面应该选择3m×3m的密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双柏麦地新林场及昆明树木园大马山32个种源的云南松产脂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昆明大马山种源试验林中云南松平均产脂量与侧沟产脂量均低于双柏麦地新林场中云南松产脂量。产脂量高的同为泸水、宁浪西布河、华坪、雅长林场4个种源地云南松;产脂量低的同为富宁木央、双柏白水河、罗平八大河、曲靖三宝、云县、禄丰、雅长550、弥勒、砚山9个种源地云南松;云南松产脂量的高低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10年生(胸径16 cm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1年的下降式采脂,采用定株、定时收获的观测方法,分析气温、降雨和坡位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松脂产量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大幅度降温容易导致松脂大幅减产;降雨对马尾松月产脂量影响不显著;松脂产量随坡位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采脂生产活动适宜在春夏季大幅降温天气结束后、秋冬季大幅降温天气出现前开展,以减少采割面损失,延长采脂年数,提高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V字形下降法对枫香树进行采脂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采脂季节、枫香树胸径、树龄、采割高度、割沟频率等因素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8、9三个月为产脂量较高月份;30 cm以上胸径的树产脂量更高;树皮黑色、有裂纹、30年以上的枫香树产指率更高;第一对割沟高度在1.5 m的树产脂量更高;15天割一次沟的产脂量更高等。采用V字形下降法进行枫香树采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油松松脂采脂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油松松脂采割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采脂林分及采脂树个体选择、割面方向选择、采脂起始高度、刮面配置、采脂工艺、采脂间隔期、采脂期确定等技术要点,符合油松采脂林木特性,适宜油松采脂作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20.
松脂是思茅松产区林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各生物环境因子与产脂量关系的分析研究,泌脂量除受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海拔、林分密度、林龄、林分胸径的影响。产脂量随海拔、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胸径的增加而增加。分别海拔、林分密度,林分年龄、胸径和四个因子建立的预测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均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