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急性肠炎是指肠道表层黏膜及深层组织发生的重剧炎症过程,是内科常见病之一.以泄泻、粪便腥臭、腹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西兽医对症疗法,疗效一般.牛急性肠炎属于中兽医学的急肠黄范畴.中兽医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基础上,许多古籍典方如"郁金散"(<元亨疗马集>)、"白头翁汤"(<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伤寒论>)、"通肠芍药汤"(<牛经备要医方>)对牛急肠黄的治疗都有明显效果.笔者收录了四川畜牧兽医学院门诊部以"加味郁金散"治疗牛急性肠炎的病例,共治疗98例(水牛62例、黄牛24例、奶牛12例),治愈86例,有效10例,治愈率87.8%,有效率98.0%,表明"加味郁金散"治疗牛急性肠炎效果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2.
加味郁金散治疗牛急性肠炎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录四川畜牧兽医学院门诊部以“加味郁金散”治疗牛急性肠炎的病例,共治疗98例,治愈86例,有效10例,治愈率87.8%,总有效率98.0%,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实验室结果表明,“加味郁金散”对该病的多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拆方实验初步验证了复方“君、臣、佐、使”配伍的合理性,旨在提供以“加味郁金散”进行复方研究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骡腹痛在兽医临床较为常见 ,主要表现以腹痛、起卧不安为主证。笔者近几年临床治疗以天台乌药散加味治疗马 42例 ,骡 37例 ,均治愈。1 病因本病主要发生在春季、晚秋及冬季 ,由于饲养不善 ,管理粗放 ,喂霜冻草料 ,使役后饮冰冷水 ,或喂冰冻薯类、块根饲料 ,加之久卧潮湿圈舍 ,外感湿邪而致本病。2 症状精神不振 ,被毛逆乱 ,起卧不安 ,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 ,肠音不整 ,个别粪不成形 ,体温在 36~ 37℃呼吸加快 ,口色苍白 ,口津增多 ,脉沉。3 治疗中药疏肝理气 ,祛寒止痛。方用天台乌药散加味 :党参 30 g,白术 2 5 g,乌药 2 5 g,木香 30 g…  相似文献   

4.
大戟散加味治疗耕牛前胃弛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戟散加味治疗耕牛前胃弛缓耕牛前胃弛缓是兽医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无力或停止,缺乏暖气,前胃蠕动次数减少或无蠕动等。笔者运用《牛经大全》中的大朝散加味,治疗此病患牛13例,疗效较好,现予报道。(一)方药及其用法《...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发热是因感染或体内因素变化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发病率占围产牛的15%以上,是奶牛产后保健的难题。根据中兽医理论和实践经验自拟加味小柴胡散,通过拌饲或灌服一个疗程(6 d),对产犊异常、产后轻度发热、产后发热且采食与精神异常等三类情况的奶牛产后发热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对服用中药不愈者,转入第二阶段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表明加味小柴胡散对奶牛产后发热的总治愈率为81.7%;对胎衣不下、恶露不尽、采食与精神异常的治愈率分别为83%、91.9%和71.2%;对分娩异常但初始无临床症状牛的保护率为80%。加味小柴胡散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舌疮是心经积热,上冲于舌或异物刺伤感染,致使舌、唇内、颊、牙龈等处发生溃疡的一种疾病,又名口疮.西医称口膜炎.各种家畜皆有发生,而且多发于夏、秋季.笔者采用人中白散(出自<中兽医诊疗摘要>)或冰青散交替涂擦患部,内服凉膈散(出自<牛病治疗学>)加味,治疗该病46例治愈46例.  相似文献   

7.
恶露不尽是称母畜产后仍从子宫内流出淡红色或暗红色污浊液体 ,各种家畜均可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生化散加味治疗母畜产后恶露 1 9例(其中 :猪 3例、牛 1 5例、马 1例 ) ,治愈 1 6例 (其中 :猪 3例、牛 1 3例 ) ,治愈率达 84.2 %。故整理如下 ,供同行商榷。1 病理病因  相似文献   

8.
泰山磐石散加味治疗黄牛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产中兽医学又称滑胎 ,在兽医临床较棘手。笔者多年一直采用泰山磐石散加味治疗黄牛流产 4 2例 ,治愈 39例 ,治愈率 92 .9%。1 病因饲养管理不善 ,过度使役 ,久病失养 ,造成气血两虚 ,胎元不固 ,加之跨沟或者顶撞造成胎动不安和流产。2 症状患牛精神不安 ,有时沉郁 ,有时兴奋 ,被毛枯燥 ,体虚无力 ,食欲欠佳 ,疼痛、呻吟、磨牙 ,患牛开始时表现从阴道流出带血的分泌物且血色鲜红 ,蹲腰努责 ,呈排尿姿势 ,尿频且量少 ,舌淡苔白 ,脉迟无力 ,呼吸加快。3 治疗以益气健脾、补肝肾、养血安胎为治则。方用泰山磐石散加味 :人参 30 g,黄芪 2 5 …  相似文献   

9.
长有霉菌的饲用谷物,因营养成分的减少、真菌病和霉菌毒素中毒症,给牛生产带来威胁。真菌病是真菌直接感染动物体而引起的疾病。霉菌毒素中毒症是摄入霉菌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状。不过,最常见的影响是采食量减少、体增重下降、下痢、流产和死亡等。  相似文献   

10.
猪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是养猪业必须面对的一类疾病,这类猪病发病率较高,病例统计显示:2013-2017年间,猪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作为病因在普通猪病病因中所占比例为17.92%~33.09%,平均为22.52%(141/626)。笔者认为:当前养殖者多注重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消减,忽视了猪霉菌感染、其它来源霉菌及其毒素在猪病发生中扮演的角色,从临床防治角度看猪摄入的霉菌及其毒素有四类来源:空气源、水源、饲料源、药物(或添加剂)源。当前的霉菌毒素消减技术存在临床防治层面的缺陷,效果不稳定,因此只有切实避免这四类来源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剂量过高,才是防治此类疾病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因猪只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等途径摄入过多的霉菌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和病理损伤过程,称为猪的霉菌毒素中毒。猪霉菌毒素中毒既可致猪单纯性毒素中毒,也可因霉菌毒素导致的免疫抑制而使猪并发或继发其它疾病,难以彻底控制或消除。由于各类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霉菌生长和产生毒素的条件(基质、湿度、温度、时间等)不可能完全相同,代谢产物及其产量多样,猪的饲料或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素1993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在当今养殖业生产中饲料发霉和霉菌毒素引起的动物中毒以及死亡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霉菌毒素会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易感性提高,并通过残留在动物食品中而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霉菌毒素中毒,专家建议:预防重于治疗才能避免或减少危害。尤其是原材料入仓前应做好检测工作,避免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原料入仓,仓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做好防范。当畜禽出现采食量减少或拒食,饲料有“霉味”时,应提防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应立即更换新鲜饲料,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中毒症是由霉菌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国外养殖企业已将霉菌毒素和细菌、病毒、寄生虫并列为养殖四大类疾病。我国养殖企业自2003年以来逐渐认识到霉菌毒素问题。但是由于缺乏对霉菌毒素的深入研究,以及受到一些商  相似文献   

14.
茵陈加味散具有清湿热、利小便、杀虫、消积化食、健胃等功效。临床应用因湿热引起消瘦不食、异食癖、小便不利、粪便干燥或溏稀,在春季用驱虫、健胃、催肥等方法,依据《中兽医理论学,药理学》辩证施治,随症加减。通过临床应用茵陈加味散牲畜肯吃、肯喝、病情恢复快,上膘快,多年来应用茵陈加味散共治疗大牲畜1045头次,治愈率达98.5%。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对猪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由生长在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上的真菌所产生的结构各异的二级代谢产物。动物摄人中等至高剂量霉菌毒素引起的临床中毒综合征已有详细描述。就猪的健康而言,霉菌毒素中毒症将最终降低猪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导致慢性感染或降低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中毒是危害养兔业的一大疾病,该病多由饲喂霉变饲料或垫料霉变引起。2016年7月,天文镇某养兔场发生一例群体性因饲喂霉变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湖北畜牧兽医》2009,(4):38-38
霉菌毒素中毒症是指与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接触而引发的疾病。产毒霉菌有数百种,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烟曲霉毒素、赫曲毒素和麦角生物碱六大类。作物上的霉菌可在田间及在加工和贮存期间均能产生霉菌毒素。通常情况下,人或动物是通过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而发生中毒的。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理作用:肝毒、肾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类似雌激素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Gbodi  TA  包鸿俊 《中国畜牧兽医》1989,16(3):48-50
家畜霉菌中毒是自古就存在的问题。现已知霉菌代谢物可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例如:赭曲霉毒素能引起猪肾病;黄曲霉毒素能导致鳟鱼的肝细胞瘤;葚孢霉素会使绵羊产生面部湿疹;牛采食霉菌污染的豆科牧草后,能引起流涎;玉米赤霉烯酮引起猪和家禽生殖上的问题;T-2毒素使牛死亡;镰刀菌毒素导致农畜死亡;家禽饲喂黄曲霉毒素导致急性中毒和死亡;马、绵羊和山羊的葡萄穗霉中毒以及猪的青霉酸中毒等(Messeltine,1978)。本文综述世界各地报道的家畜霉菌中毒情况,并阐明此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9.
缺乳症为母猪产后常发病之一 ,临床以乳房松软、不充盈、拒哺为特征。笔者以中药方剂“加味下乳散”为主 ,结合配套措施治疗效果显著 ,共治疗 58例 ,治愈 56例 ,治愈率达96 6 % ,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多发于母猪产后 1~ 3d ,病程长短不定。母猪体况较差或体虚无力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多伏卧 ,拒绝仔猪哺乳或仔猪强行哺乳时站立、躲避 ;仔猪饥饿、消瘦、塌肷 ,病程较长者可致仔猪饿死。2 治疗2 .1 中药治疗采用“加味下乳散” ,其方剂组成为 :党参1 5g、生芪 1 2 g、当归 1 2 g、川芎 8g、皂刺 6 g、木通 1 0 g、王不留行 1 2…  相似文献   

20.
单端孢霉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T 2毒素 ) ,是由多种霉菌如镰刀菌、木霉、头孢霉、单端孢霉等多种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本病多发于猪 ,家禽次之 ,牛、羊等反刍动物较少发生。家禽中毒后 ,发生以口腔粘膜、神经和羽毛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病原分离 ,确诊 70日龄鸡群暴发的以口腔粘膜损伤为特征的流行性疾病是单端孢霉毒素中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