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英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主要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求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龙江地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层数>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底荚高度,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影响较大的是单株荚数、结荚层数,影响中等的是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单株粒重和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沈阳地区绿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1—2012年19个供试绿豆新品种进行联合鉴定试验,并对8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绿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单株荚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荚长主茎分枝百粒重荚粒数。[结论]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单株荚数多、株高矮、早熟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秋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1,5(2):24-27
利用来自南方六省的7个秋大豆新品种,选用7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秋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的遗传变异较丰富;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正遗传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单株类数最大,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要通过单株荚数的间接正效应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
对黄淮地区36个夏大豆品种及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特性、开花结荚动态及产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单株产量与粒数、荚数、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主茎节数、荚数、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结荚高度对产量有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早花型品种产量水平较高,高产品种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其产量空间分布为垂直分布均匀型和水平分布主茎型.  相似文献   

6.
大豆主要生育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是大豆主要生育性状.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的10个组合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朱军(1997)提出的包括加性、显性、上位、加性×环境、显性×环境、上位×环境效应的混合模型方法分析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豆株高、节数、荚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效应,节数、荚数和粒数的显性效应,株高和节数上位效应,株高和粒重的加性环境效应,5个产量相关性状的显性×环境效应,株高、荚数、粒数和粒重的上位×环境效应达到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节数、主茎节数和单株荚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株高和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成对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显著的正相关,表明这些成对性状可以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9.
在果蔗间种条件下,考察13个菜用大豆的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鲜百粒重、标准荚率、单粒荚率、瘪荚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95C-10、桂鲜豆1号等5个品种单株产量较好;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多粒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果蔗间种菜用大豆时,要增加产量,应选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和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