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和红螯螯虾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红螯螯虾回捕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红螯螯虾平均亩产量略高于稻虾共作模式,种养成本高于稻虾共作模式。虾苗放养时间早、平均放养密度低的南3#稻虾共作田块红螯螯虾生长规格明显高于其它田块(池),至10月底,该田块虾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比南2#稻虾共作田块高15.1%、60.5%,比北1#传统养殖池高18.5%、66.6%;经济效益以及投入产出比也最高。相近苗种放养模式下,稻虾共作模式红螯螯虾生长速度高于传统养殖模式,两种模式投入产出比例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养殖发展趋势初析红螯螯虾,它是目前世界上淡水螯虾中最优良的品种。最近几年在它的原产地澳大利亚得到迅速发展。86年澳还成立研究所,对螯虾所属品种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已筛选出较为理想的三个养殖品种即:红螯螯虾、马朗虾、亚比。其中以红螯螯虾最...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淡水螯虾品种多、个体大,令世界瞩目。已报道的品种有100多种,但其中只有7个品种目前被认为具有发展养殖的潜力(麦龙虾、亚比虾、红螯螯虾、塔斯马尼亚Spiney螯虾、默里河螯虾、新南威尔士Spiney螯虾、昆士兰Spiney螯虾),其中又以红螯螯虾最具开发养殖潜力,目前在澳大利亚已形成规模养殖生产,并被美国、日本、新西兰、中国、南非等诸多国家引进养殖。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隶属于光壳虾属,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卡奔塔利亚海湾附近的米切尔河(Gcclf河系),新几内亚也有分布。红螯螯虾有别于其它螯虾的最大特征,是形体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剑突侧沿,2条在左右眼区后缘,这是准确无误的品种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国内也有人称为澳洲龙虾、红爪龙虾或淡水龙虾,台湾省译为四脊滑龙虾,产于澳大利亚北部。隶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河虾科、光壳虾属。此虾个体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终身生活在淡水中)、食性广、能进行高密度养殖。红螯螯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发展红螯螯虾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在闽西北山区进行红螯螯虾池塘健康养殖生产试验,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8口池塘共产红螯螯虾19095kg,平均单产达0.57kg/m2,养殖成活率64.2%,饲料系数1.31,投入产出比1∶1.69。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红螯螯虾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试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螯螯虾自1990年开始引进我国以来,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海南、上海、江苏等地多点试养、繁殖,开展了不少科学试验与养殖探讨。但由于红螯螯虾具有一定区域适应性,仅靠其自然繁殖、种苗难以形成大批量,而且供苗季节性强。因此,目前苗少、价高,养殖成本大,难以形成商业性大规模养殖,仍处于探索养殖的阶段。 为了共同探讨红螯螯虾养殖实用技术及关键措施,现将我们三年试验试养实践体会,并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小结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红螯螯虾营养需求的研究仍较少,缺乏专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当前阻碍红螯螯虾繁殖与养殖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比较,为红螯螯虾人工配合饲料的进一步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8):51-52
四、淡水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一)虾的饲料。淡水红螯螯虾在生长繁殖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饵料好,虾生长快,养殖效益好。如饵料的营养成分欠佳,虾不仅生长慢,还会出现营养缺乏性疾病。饵料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螯虾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已陆续开展了螯虾养殖试验,有些地方已形成规模化养殖,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克氏螯虾和从澳洲引进的红螯螯虾和麦龙螯虾等。其中,克氏螯虾因其适应性强,苗种来源广,养殖成本低而被作为主要的养殖对象。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饲料成分是红螯螯虾养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饲料营养中以蛋白质最为重要,是影响红螯螯虾特定生长率与存活率的核心。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红螯螯虾的特定生长率在幼虾、小虾、大虾三阶段最适合的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8%、32%、36%,随着红螯螯虾成长,最适蛋白水平呈现逐渐提升的现象。饲料并非采用高蛋白水平饲料就能取得最好的特定生长率,而应该依照红螯螯虾生长阶段给予匹配的饲料。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江阴市自2005年开始引种试养,2007年实现了苗种的自繁白育,2008年育苗量超100万尾,养殖面积近300亩。但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各养殖点的跟踪调查,发现红螯螯虾的养殖产量差异很大,有的达数倍之多,为促进养虾水平,提高养殖产量,现将我们总结的高产塘养殖经验和自身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鱼种池套养红螯螯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出肉率多等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摸索红螯螯虾在长江流域养殖的生长习性,我场于1997年5月至12月在鱼种池内进行小面积、低密度套养红螯螯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选择本场进排水方便的三  相似文献   

13.
<正>红螯螯虾原产于大洋洲,作为淡水养殖虾的新品种,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已形成养殖规模,在江苏,特别是在苏北地区,还处于养殖起步试验阶段。由于它外形酷似小龙虾,且雄性成虾的2个螯足的前端外侧有一鲜红的膜质斑块,故称"红螯螯虾",又名"澳洲淡水小龙虾"。该虾肉质鲜嫩,出肉率高,全身可食比率是克氏原螯虾的2~3倍,营养丰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投喂杂粮也会有好的生长,且抗病能力强、耐低氧,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正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r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是世界性的重要经济虾类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可食比率高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我国自1994年引进该虾并突破人工繁育苗种关之后,该虾养殖产业化发展迅速。但红螯螯虾相互残杀严重,传统的养殖方式成活率和群体产量不高。"公寓式"养殖,即应用"虾公寓"(又称蟹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某合作社开展河蟹套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试验,在河蟹基本放养模式基础上套养一定量的红螯螯虾能够提高饵料利用效率与单位池塘的产出,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红螯螯虾又称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溪流中,幼虾经5个月左右养殖,当年个体达90克左右即可上市销售。新疆盛汇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自2012年以来连续两年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红螯螯虾在公司所属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水产养殖场开展试验,养殖取得成功。2013年本单位的池塘示范养殖,平均规格达80克/只以上,亩利润达6000元  相似文献   

17.
红螯螯虾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属甲壳纲、十足目、长尾亚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原产地澳大利亚,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等养殖优势;同时,因其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是目前世界上较名贵的淡水经济虾之一.目前,美国、拉丁美洲、西班牙、南非、东南亚、中国等许多国家引进了此虾,进行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我国于1992年引入该种,先后在广东、湖北、福建、江苏、山东、北京等地试养,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并在繁殖生物学、自然水温育苗、室内工厂化育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随着红螯螯虾养殖业的发展,疾病也逐渐增多.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对红螯螯虾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红螯螯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大型经济虾类,经引种养殖试验证明很有推广价值。为推广该虾在我国的养殖,我们经几年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其繁殖习性和苗种培育技术。1 红螯螯虾的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 红螯螯虾雌雄异体,在正常情况下幼虾经180~240天饲养,达到性成熟,成熟后水温在20℃左右即可交配产卵,卵粒粘着在腹肢上进行孵化,抱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红螯螯虾卵粒较大,怀卵量与亲虾体重呈正相关,据报道,对体重为13~112g范围的个体,其线性关系方程为C=106 6.5W(R2=0.46)(C为抱卵数,W为体重)。孵化过程中有一部分卵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9.
江螯螯虾的网箱养殖红螯资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洋产龙虾。是目前世界上最名贵的谈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我场于95年4月22日从广东空运引进红螯螯虾苗800尾进行网箱试养,经过六个月的饲养,平均尾重达到...  相似文献   

20.
包卫空 《科学养鱼》1995,(12):19-20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分布及特征红螯螯虾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适应性较强,但其生物学目前尚知之甚少。试养始于1985年,现已扩展到一些新的地区,包括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东北部。外表光滑,体色从蓝绿色到棕色,通常螯的外缘呈红色。主要特征有:尾节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