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北方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有6个月左右,冰的厚度在一米。漫长的严冬,必然会引起鱼类生活环境和鱼本身的巨大变化,常酿成鱼类大批死亡,给养鱼户带来重大损失,严重地限制了养鱼业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池塘条件、水源水质和池塘底质情况,不断改进完善鱼类安全越冬管理办法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创造鱼类安全越冬的环境,确保鱼类越冬成活率。一、鱼类越冬前的强化饲养在越冬前一个月左右,对准备越冬的鱼类进行强化饲养,可喂越冬专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提高其抗应激能力,保证安全过冬。二、越冬池准备1、越冬池选择:面积最好在10-20亩为宜,靠近…  相似文献   

2.
鱼类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及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极易在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如水温、水质、氧气、底质)和疾病侵袭下大批死亡。 越冬安为一种鱼类越冬前使用的营养补剂、专为鱼类越冬而准备,越冬安能调整鱼类越冬前体质,调节鱼体微循环,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提高越冬鱼的体质,减少越冬期间鱼体死亡。  相似文献   

3.
健康养殖     
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鱼类能否安全越冬取决于饲料营养、水质、底质及疾病。一、营养全价配合饲料是保证鱼类摄取全面营养的基础,只有摄人全价配合饲料,鱼类才能有比较好的体质。而由于在越冬期,水温和气温均很低,鱼类处于不振食、只消耗的阶段,在越冬期间鱼类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均有消耗,应注意体脂的适当积累,在越冬前期饲料的蛋能比应保持在10~11千卡消化能:1克蛋白质,以利于积累适当的体脂。由于越冬期鱼类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为了增强鱼类越冬期间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在越冬前一个月应投喂“越冬安”。二、水质水质是越冬…  相似文献   

4.
张金宗 《齐鲁渔业》2008,25(11):38-39
进入10月后,气温逐渐降低,鱼类渐渐停止摄食,越冬期开始。鱼类在越冬期间,由于不摄食或在越冬前营养不良,体质极弱,容易在外界环境(如:温度、水质、氧气、底质等)突然变化和疾病的侵袭下,大批死亡,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6.
由于鱼类养成后集中上市造成市场鱼价低,一些渔民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往往进行鱼类越冬,在次年淡季上市。精养高产池塘和鱼种池塘为提高越冬成活率就要对越冬池塘环境条件如水温、水位、透明度、溶解氧、底质、生物状况等做深入了解,通常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宗进  陈桂梅 《齐鲁渔业》2003,20(12):20-20
一、池塘底质对水质的影响 池塘底质对养殖水体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池塘的土壤必须有较好的保水性,这样才能保持池塘有一定的水位和肥度,如果底质渗水性大,不但需经常加水,增加成本,而且影响水质变肥,不利鱼类生长。其次,底泥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它们对水质影响很大。如建造在盐碱地上的池塘,水的碱度、硬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在越冬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民富富类培育中心进行了越冬池冰下施光合细菌对鱼类越冬影响的试验。经过水质定期分析与越冬成活率的比较,得出越冬池施光合细菌能使越冬池冰下水体中溶解氧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波动较小,净化越冬池水质,使越冬水体各理化因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鱼类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9.
兑艳 《内陆水产》2000,(11):18-19
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所致,冬季冰封期长,结冰期可达 150~ 180 d,冰层厚度可达 1~ 2 m,从而给鱼类的越冬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怎样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鱼类成活率,是北方地区养鱼生产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此介绍北方地区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1越冬鱼类死亡的原因 1.1水质恶化 当池面结冰后与空气隔绝,然而鱼种和水生生物的代谢活动及有机物质的分解均在进行,因而会造成池中溶氧的消耗和代谢废物的积累,水质会逐渐恶化。而其中溶氧的降低往往是越冬鱼类死亡的关键因素。造成越冬水体溶氧下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养鱼先养水",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生动物的健康,随着生态健康养殖观念的深入,养殖水质管理成为日常养殖工作的重点之一。水质底质改良剂是指通过添加具有物理活性或者化学活性的药品,降低养殖用水中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悬浮物等)的量,从而使水体更适合渔业养殖的需要。渔业生产中的水质底质改良剂根据作用原理和来源,主要有物理活性水质底质改良剂、化学活性水质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  相似文献   

11.
鱼类越冬是高寒地区养鱼的中心工作,因此,要确保养殖鱼类的安全越冬,首先就要掌握冬季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人为的改善鱼类越冬不良环境,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以满足鱼类越冬的需要,才能获得满意的越冬效果。在冰封期间一般不再投饵喂鱼,水质管理就成为日常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鱼类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 一、冰封期与明水期水质的区别 在水面封冰后,由于水体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气温低,冰封期较长,许多沙质、沙石底质的池塘保水性差,易渗水,鱼种越冬期间易出现死亡现象,影响到当地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影响鱼种安全越冬主要因素1.池塘水位下降冰封期间,池塘因渗水出现水位下降往往不易发觉,不能及时做好越冬管理工作。随着池塘水量的减少,一方面鱼种生存空间减少,池塘水体载鱼量下降,相对增大了越冬鱼种密度,降低了鱼种越冬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池塘有机物分解及鱼类代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相对增大,加快了水体中气体组成改变,促进了pH降低,引起水质恶化,严重影响越冬…  相似文献   

13.
池塘是鱼类柄息、生长、繁殖的环境,许多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池塘水环境作用于鱼类,故池塘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池塘条件包括池塘位置、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底质以及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从培养鱼类体质、对水质的管理及越冬期的综合饲养三个方面浅谈鱼类安全越冬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北方地区 ,特别是黑龙江地区鱼类将在冰下度过漫长的越冬期 ,如何才能使越冬鱼类安全地度过冬季 ,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 ,发现在越冬池中施用生石灰能调节冰下水体的水质 ,增强浮游植物活力 ,保持 1 0~ 1 5天的氧量平衡。而掌握生石灰对冰下水体生态因子的影响 ,有助于针对不同越冬池塘的水质条件 ,科学合理地施用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多功能作用。本文通过连续测定施放生石灰前后一段时间内试验水体的水温、H2 S、CO2 、pH、氨氮、溶解氧、浮游生物等多项因子 ,进行化验分析 ,研究生石灰对冰下养殖水体的影响 ,从而在越…  相似文献   

16.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人工越冬保种。在越冬季节,由于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同时因越冬期较长,密度大,再加上少活动与少摄食,所以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尤其是越冬前后期,如果水温、水质及投喂等相关条件差,极易诱发各种病害,甚至会造成大批量死亡的危险,给养殖经营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将其越冬期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4,29(12):17-18
传统养殖理论认为,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新陈代谢活动缓慢,停止摄食,对水质要求不高,不需要施用石灰和磷肥为水体补充钙、磷。其实不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的钙、磷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条件和鱼类生理代谢状况。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鱼类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只有使水质状况始终保持在适合鱼类生长的良好状态,才能实现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水质管理主要包括:底质、水源、溶解氧、外源投入物、养殖品种的合理搭配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越冬鱼类安全越冬管理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越冬鱼类的成活率,确保养鱼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一、越冬池塘要求 1、池塘深度和底质: (1)越冬池塘深3m,冰下不冻水层在1.5m以上。 (2)池底平坦,淤泥不应超过15cm。无水草,不漏水。 (3)无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流入。 2、水源:越冬期间可及时对越冬池补水,河水、水库水和泉水皆可。 3、溶解氧:越冬池水溶氧量 4-6mg/升较为适宜,低于 3mg/升时就应该采取措施。 二、越冬鱼类要求 1、在越冬前对鱼要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提高肥满度。从“立秋”到…  相似文献   

20.
水质是影响越冬鱼种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重抓好pH值和溶氧两个水质指标的管理。1 PH值 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度的一个指标,鱼类越冬池的水体pH值要求在7—8之间,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危害。生产实践表明,管理不善,越冬鱼种池水体pH值一般偏低。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管理措施:(1)挂石灰袋。在日常管理监测中,倘若发现pH值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