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美洲鲥低能高效的温室工厂化养殖新技术,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进行了温室工厂化养殖试验,同时探索了物联网技术在美洲鲥工厂化养殖生产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管理,共生产美洲鲥商品鱼11084 kg,年平均单产10.14 kg/m2,年平均养殖效益达7353.69元/m2。  相似文献   

2.
<正>为充分利用一龄鲥鱼种对养殖水温适应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实施一龄鲥鱼早期在室外土池养殖,到11月下旬再移入室内温室大棚养殖的两段式养殖模式,并在实际试验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江阴市锦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实施的一龄美洲鲥室外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室外池塘准备室外养殖试验池选择了温室大棚相邻的室外土塘,水源与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美洲鲥的人工规模化养殖在国内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洲鲥"出水即死""触鳞必死"的习性,增大了养殖难度,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事故频发,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就自己研究的温室大棚土池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以及大棚的构造池塘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土池,深2.5~3米,面积2.5亩。池塘底部一端设有排水口,另一端打一眼40米的深井。池底向设有排水口的一端稍微倾斜,方便排水。池内配备1.5千瓦微孔增氧机和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各1台。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美洲鲥引种、繁育和养殖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美洲鲥的主要养殖区,常见于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模式不但能够较好地满足美洲鲥的养殖条件要求,而且非常适合该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特点,因而被养殖户广泛采用。根据养殖经验,美洲鲥鱼种养殖水温应控制在10~32℃,鱼苗和成鱼养殖阶段温度耐受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09,(6):66-66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经过对美洲鲥进行基础生物学、苗种培育、工厂化养殖等相关技术研究,项目已获得初步成功。2008年,珠江所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从美国引进了美洲鲥受精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浙一带养鳗业发展迅速,成鳗产量成倍增长,养殖方式也从粗放型向精养型过渡,逐渐形成了以温室培育鳗种,利用室外土池配套养殖成鳗的生产结构。即在春末把大规格鳗种从温室移至室外土池进行养殖,深秋把不能达商品规格的鳗种再行移进温室养殖,既利用了廉价的土池设施,又避免了鳗鱼冬眠,缩短了养殖周期,提高了年产量。如东县鳗鱼养殖场从1980年开始进行土池养鳗,实践证明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 1.养鳗土池水源及池塘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将初始体长为(54.04±6.07)mm、体质量为(2.03±0.75)g的4 000尾美洲鲥幼鱼放在有效体积约300 m3的养殖池中饲养84 d,研究美洲鲥幼鱼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生长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美洲鲥体长(L)、体质量(W)均与养殖时长(t)呈指数相关(L=56.568e0.008 8t,W=2.463 3e0.027 4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W=7×10-6L3.158 2),试验期间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总体上,肥满度随着幼鱼的生长发育而明显提高,试验初期(养殖14 d时)显著提高,之后有所降低,在42 d时显著下降(P<0.05),之后幼鱼的肥满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提高(P<0.05),并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高值。美洲鲥幼鱼胃蛋白酶活力随着幼鱼的生长显著升高(P<0.05);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力随着幼鱼生长显著下降(P<0.05),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升高趋势(P<0.05);肠道中淀粉酶的活力随着幼鱼生长而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84天(P<0.05)。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本试验的养殖条件适宜美洲鲥幼鱼生长;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消化酶的变化规律,适时调整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或添加生物酶制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比较中华鲥(Tenualosa reevesii)和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两种鲥鱼洄游路径中对温度的适应性特征,结合笔者多年来在美洲鲥养殖及技术研发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美洲鲥在繁殖、育苗和养殖阶段的温度适应性变异现象,提出适合美洲鲥养殖的温度和水质管理方案,以期降低高温缺氧综合症(thermal hypoxemia)和低温水霉病引发的养殖风险,促进其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并与室外土池对虾养殖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的基本特征为:水温、盐度和DO完全可以人为控制;pH和Chla在短时间内可以被人工调控,但无法在长时间尺度内控制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而氮、磷营养盐的浓度和变动则无法人工控制。与对虾室外土池养殖相比,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水温、盐度和DO的变动较小,其平均值的差异非常显著;pH的变动较大,其平均值显著高于室外养殖池水体;Chla含量较高,与室外养殖相比无显著差异;水体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均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波动,而且其平均值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差异均不显著。其中,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NO3-N占DIN的平均比率为62.17%。另外,与室外养殖相似,对虾工厂化模式下NH4-N、NO2-N、NO3-N以及PO4-P浓度并不受养殖密度或DO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0,(6):71-71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主持的“美洲鲥人工驯养项目》获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项目研究小组对池养2冬龄美洲鲥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最终以生态调控方式,成功促使池养美洲鲥亲鱼自然产卵,获得美洲鲥受精卵10万余粒,孵化出美洲鲥仔鱼1万余尾。这是继2009年度该项目组在美洲鲥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成绩基础上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在较短的时间将稚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池塘大棚养殖美洲鲥的可行性,采用GLP-832型标准蔬菜大棚、直径6 m的帆布池、黑白遮阳膜和通风控制系统等构建美洲鲥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利用河道水开展了美洲鲥养殖试验,通过自动温度记录仪每隔2h记录水温数据,并对该模式的养殖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能够保持养殖池水温在9.9~30....  相似文献   

14.
美洲鲥的生物学特性及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海洋与渔业》2008,(10):35-36
美洲鲥(A losa spidissima)隶属于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西鲱属,是一种高档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DHA含量高,深受民众喜爱。加之近年来,随着长江鲥鱼的濒临灭绝,而美洲鲥无论在外形大小还是在营养价值上都和长江鲥鱼非常相似,国内许多地方都将美洲鲥作为优良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并推广养殖。由于美洲鲥具有好动、易集群、对外界刺激应激反应强等特点,使得这种名优鱼类在养殖技术上要求较高,尤其是池塘养殖更应加强管理,做好养殖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工作,作者结合池塘养殖美洲鲥的工作经验,将池塘养殖过程中各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养殖该鱼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热带观赏鱼养殖大部分是大棚水泥池养殖或工厂化车间养殖,天津市团泊湖观赏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尝试了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利用室外土池养殖鹦鹉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基本情况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又名美洲西鲱,以肉质肥美细嫩著称。因与"长江三鲜"中近乎绝迹的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同属一个亚科,且形态、肉质口感相似,故其市场前景良好。近年来,国内从美国引进的美洲鲥多以淡水养殖为主,海水养殖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表明,美洲鲥属于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既能适应淡水生存,也能适应海水生存,但海水盐度这一水质因子的相关研究较少见报。盐度是制约鱼类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更好地在南通地区推广美洲鲥的养殖,2022年5月开始笔者在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开沙村里沙养殖场开展了美洲鲥池塘养殖试验,至2023年11月生产商品美洲鲥15.1吨,平均亩产1 760千克,亩效益3.04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设施及材料1.养殖池塘本试验的养殖塘口为里沙养殖场8号,池塘长110米,宽52米,面积8.58亩。池塘水泥护坡,池塘深度4.0米(主要方便美洲鲥越冬和渡夏)。养殖池上方建有大棚设施,方便冬季美洲鲥越冬。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美洲鲥的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及湖北、四川等地,每年苗种的放养量在250万~350万尾。养殖美洲鲥的常用模式有集约化养殖、大水面网箱养殖、遮阳池塘养殖等。近几年,长三角地区逐渐兴起大棚结构池塘养殖,该模式具有养殖要求低、能耗较低、成本可控、管理方便等优点。现将美洲鲥的大棚结构池塘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光照周期对美洲鲥生长及耗氧率的影响,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置9L∶15D、12L∶12D、15L∶9D、24L∶0D(光L∶暗D)共4个光照周期处理组,开展为期60 d的试验,通过测算各组美洲鲥的摄食率、体质量增加率及成活率,研究光照周期对美洲鲥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封闭流水式呼吸装置,测定了上述4个光照周期条件下美洲鲥的24 h耗氧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摄食率和耗氧率均呈上升趋势,体质量增加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4L∶0D处理组摄食率和耗氧率显著高于9L∶15D处理组,体质量增加率显著低于9L∶15D处理组(P0.05)。试验期间各处理组美洲鲥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