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产品中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提取、净化以及毛细管气相色谱的测定方法。选择40mL正己烷:丙酮(V/V,2: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液,经冷冻去脂,柱层析净化过程中选用3g中性氧化铝作为净化填料,30mL正己烷:丙酮(V/V,4:1)混合溶液进行洗脱,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0ng/mL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3~0.9998。标准品添加量在10~66μg/kg范围内,罗非鱼样品加标实验的回收率在76.9~90.3%,相对标准偏差在1.25—4.66%,样品中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kg。另外采用鳗鱼和对虾样品的标准添加回收实验进行方法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达到7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符合药残检测要求。本方法可用于进行水产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含有苯氧基的环丙烷酯,近年来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了水生动物的生存。这类农药绝大多数属于高亲酯性杀虫剂,在水中能直接进入鱼类的鳃和血液中,它们对这些农药的转化和排泄能力明显低于对农药的积累,同时这类农药可通过钠离子通道干扰非靶生物的神经传导功能,因此,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水  相似文献   

3.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含有苯氧烷基的环丙烷酯类新型杀虫剂。大多菊酯对鱼类具有高毒性,且在虾蟹类的养殖上,被列为禁用药。该药物的不正当使用会造成水产品中菊酯残留,给人类健康饮食带来隐患。本文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分析了应用于检测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的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及其优缺点,重点讨论了水产品拟除虫菊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前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其使用广泛,通过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水体的可能性很大,会对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和毒性机制以及对鱼类作用的特殊性,旨在提醒大家杀虫时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5.
建立渔业水质中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萃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减压浓缩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七氟菊酯在2.5~100ng/mL、其它9种菊酯在5~2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4);0.05μg/L、0.5μg/L、1μg/L添加浓度水平的回收率在73.8%~10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10.3%;检出限(LOD)为0.125~2.5ng/L,最低定量限(LOQ)为0.025~0.05μg/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满足渔业水质拟除虫菊酯污染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7种拟除虫菊酯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水产品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残留量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GC-ECD)法。样品中的菊酯用环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乙腈饱和的石油醚去脂肪,过LC-Florisil柱净化,正己烷定容,用带电子俘获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该方法在1~100μg• 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2;在5、10、20μg•kg-1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下的回收率在70.0%~114.8%之间,日内精密度为1.2%~9.8%(n=5),日间精密度为3.8%~11.2%(n=3);根据2倍信噪比计算,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的最低检测限为1μg•kg-1,氯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最低检测限为2μg•kg-1。  相似文献   

7.
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高效的杀虫剂.因其对哺乳动物和鸟类毒性较低,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害虫的防治.但是它们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却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本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及影响拟除虫菊酯对鱼类毒性作用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七氟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10种拟除虫菊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石油醚/丙酮(V/V,3∶1)提取、铜粉除去硫化物、石墨化碳黑-佛罗里土复合固相萃取柱净化、石油醚/丙酮(V/V,4∶1)洗脱、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七氟菊酯在2.5~100 ng/ml、其他9种菊酯在5~2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7);2、20、40μg/kg添加浓度的回收率在72.8%~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11.3%;检出限(LOD)为0.01~0.1 μg/kg(湿重),最低定量限(LOQ)为1~2 μg/kg(湿重);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拟除虫菊酯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海水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海水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13种目标物在2.5~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均为5.0 ng/L,定量限均为10.0 ng/L,加标回收率为76.6%~107.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12.7%。本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海水中13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同时测定,可为海水质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是指鲈鱼、黄颡鱼和其他鱼类在同一水环境养殖,其中黄颡鱼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预防鲈鱼寄生虫病的发生;适量搭配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鱼种,可以调节水质,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混养技术具有生态调节、互利互补及减少鱼病的优点,有利于鲈鱼、黄颡鱼等鱼类生长。因此进行鲈鱼、黄颡鱼池塘混养能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甲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黄辨非 《淡水渔业》1998,28(5):20-22
甲氰菊酯是一种广谱、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驱避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苹果、甘蓝等作物的多种病害。尽管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但仍然会对环境和生态构成危害。本文用甲氰菊酯对泥鳅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以找出其安全浓度,为保护渔业...  相似文献   

12.
鳋病是池塘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病有大中华鳋、鲢中华鳋、日本新鳋及长刺新鳋等。该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狂游于水表,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打转,兜圈等症状。故在江、浙带渔农常称此现象叫“弄水病”。此病轻的影响吃饲长;重的则引起烂鳃等并发病,死亡率较高。防治中华鳋病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敌百虫、菊酯类等。但由于多年来一直沿用这些药已…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是一类生物活性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仿生性药物。其具有高效、杀虫广谱、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和农药领域,目前在渔用药物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诱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这里的养鱼池塘经常发生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病,从前我们大都使用敌百虫进行防治。由于长期使用敌百虫,病原产生抗,药性,即使剂量加大至1ppm,效果也不很理想。加上敌百虫紧缺价高,为此,从1991年开始,笔者选用2.5%敌杀死乳油作为养殖  相似文献   

15.
渔业水域沉积物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海洋渔业水域沉积物特点,研究建立了包括: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的提取、浓缩和净化方法,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的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和费用低等特点.多种菊酯类农药可以一次进样同时测定,通过对不同的渔业水域中沉积物进行加标试验测定,以上4种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2%、88.7%、94.4%和92.2%.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3、0.02、0.10和0.05μg/kg.  相似文献   

16.
常用渔药错误使用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齐志 《科学养鱼》2004,(12):47-48
在现今渔业养殖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使用渔药时,常常是凭经验,往往错了也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在经济上造成莫大损失。下面就三种常用渔药被一些农民错误使用的情况作一分析。一、敌百虫的滥用敌百虫是一种神经致毒物质,可使昆虫、甲壳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池塘养鱼在池塘环境建设、苗种的合理投放、饲料的选择和使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渔药、强化日常管理等方面对水质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详细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防治水产动物的疾病以及水质的调节。那么,怎样正确有效地使用渔药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全池泼洒法又称遍洒法,是鱼病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杀灭鱼体体表和鳃上及水体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适用小型水体、池塘、网箱、水泥池等。如何全池均匀泼洒渔药是水产养殖户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渔药中的很多种类均是泼洒类药物,如聚维酮碘、双季铵盐碘、戊二  相似文献   

19.
<正>鱼虾混养过程中鱼、虾生活于同一池塘内,针对鱼类的用药难免作用于虾类,反之亦然。环境改良剂与微生态制剂对鱼、虾均有利,生产中较易操作;但鱼、虾对杀虫剂等渔药的敏感性不同,应慎重使用;鱼病或虾病的口服用药应结合投饵技巧,使药物充分达到预期用  相似文献   

20.
渔药市场在经历了2012年销量剧增、2013年销量下跌的起伏后,进入2014年,渔药销售量逐步回暖,渔药市场呈现稳健态势,平均增幅在25%左右。据了解,上半年天气复杂多变且降水较为频繁,导致一些渔药如消毒剂、杀虫剂等无法使用,对销售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另外,7、8月以来全国大多区域处于高温状态,调改水、内服保健产品较为畅销。总的来说,渔药销售量稳中有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