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沿科技     
正高质量橡胶树参考基因组成功获得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攻关,成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橡胶树参考基因组,发现在橡胶树进化过程中,与产胶密切相关的REF/SRPP基因家族发生了显著扩增,并且发生了乳管细胞特异性功能分化,与乳管中大橡胶粒子的发生、橡胶高产性状密切相关,为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在小麦D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于2017年11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植物》上。该团队利用二代、三代等测序技术与最新的组装技术,对D基因组重新测序与组装,将组装质量提高210倍,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利用高质量的组装结果,准确地进行了基因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植保室获悉,云南省农垦总局于近日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举办了"云南省橡胶树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14年中期执行交流与培训会议",来自滇南、滇西南和滇东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德宏、临沧、红河和文山等6个州市的23个单位102人参加了会议。省热作所、德宏所、红河所、临沧市植保植检站和各农场农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创新团队首次报道了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基因组组装和解析工作。该团队借助先进测序平台完成了狄草谷网蚜廊坊种群(Langfang-1)基因组测序,成功组装出基因组精细图谱草图,并利用Hi-C技术,实现了染色体级别的装载。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相似文献   

5.
资讯     
科技昆明植物研究所7个秋海棠属新品种通过鉴定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作完成的《秋海棠属7个新品种选育》项目日前通过了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据介绍,项目负责人昆明植物研究所管开云研究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目前已基本掌握了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资源状况,摸清了部分种类的濒危原因并确定了保护对象和保护措施。在研究期间新收集野生种类31种,园艺品种110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省植物学会承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协办的第七届中国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含台湾省)的14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永权研究员致开幕词,主任委员孔垂华教授回顾总结了专业委员会创立10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巴西橡胶树 ‘热研 7-33-97’ 单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扩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西橡胶树是天然橡胶的重要来源。而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对基因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幼叶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建立了微细玻璃针法分离巴西橡胶树单条染色体技术体系。成功分离出8条染色体;随机选取其中2条进行了2轮LA-PCR扩增,得到400-1800 bp之间的DNA片段,通过Southern blot杂交对LA-PCR产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巴西橡胶树基因组DNA之间有同源性。从而说明单染色体DNA已被成功的扩增。这就证明利用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对巴西橡胶树基因组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为构建巴西橡胶树单染色体文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完成了普通野生稻基因组高覆盖的序列测定、拼接和组装工作,获得普通野生稻全基因组从头测序的框架图。这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第一个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计划,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的高杂合度野生稻全基因组框架图谱。研究表明,普通野生稻的基因组大小约为3.70亿个碱基对,含有的基因总数目约为4.0万个,测序深度已达基因组大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传来消息,该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卢为国带领团队在大豆胞囊线虫研究领域获得新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将大豆胞囊线虫的基因组序列组装到染色体水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生态资源》上,练云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课题组发现,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普遍,而且出现了具有超强致病力的新小种X12。该小种能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3,(6):38-38
在I-OMAP计划的框架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课题组通过与深圳华大基因、亚利桑那大学等合作,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了261Mb高质量的短花药野生稻(O.rachyantha)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展了稻属比较基因组学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研究揭示了稻属基因组在基因组大小、基因移动和异染色质进化等方面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大学樊龙江教授团队携手中国水稻所郭龙彪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综述文章"Genomic clues for crop-weed interactions and evolution",对近年来杂草基因组以及作物与杂草互作与进化分子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近年来,中外科学家联手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我国开展的稻田杂草(稗草和杂草稻)、菟丝子等基因组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研究员率领的大豆基因资源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出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为作物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基因发掘和育种利用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近年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害螨的天敌,没有眼睛的捕食螨——胡瓜钝绥螨,如何感知外界并捕食?其生长发育过程受哪些基因控制?这些在生物界"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如今有了答案。近日,国内知名的"以螨治螨"生物技术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张艳璇及其团队,首次解析了胡瓜钝绥螨的基因组和发育相关的转录组,为深化捕食螨研究和产业拓展提供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基因组学》上。据介绍,为获得足够量和足够匀质的基因组DNA,团队成员花费6年时间,耐心挑取40000粒卵检测。经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针对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体系,探索其化学本质,就有可能发现和研制出靶点更加精准、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先导化合物和新型绿色农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郝小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具有化学防御功  相似文献   

15.
产业     
《中国花卉园艺》2012,(15):39-41
云南特色杜鹃花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刊讯7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云南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虽然杜鹃花资源丰富,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和产业化生产技术这两大难题一直制约了云南省杜鹃花产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获悉,黄三文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番茄风味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阐明番茄风味遗传基础,发现番茄风味调控机制,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重要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27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  相似文献   

17.
以巴西橡胶"热研7-33-97"古铜期嫩叶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来制备中期染色体标本,及利用显微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橡胶树单条染色体,分离后的单染色体分别用接头引物介导PCR(LA-PCR)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进行体外扩增。结果表明:经LA-PCR扩增获得了200~2 500 bp之间的DNA片段,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后产物大小为300~2 500 bp。对橡胶基因组DNA酶切后制备探针,经Southern杂交证实了扩增产物均来自橡胶树基因组。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法相比较于LA-PCR,具有操作简单、用时短、扩增片段长、产物适用多个平台等优点,将更适用于单条染色体高通量测序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何中虎团队近日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 d Ge ne tics杂志上发表了综述文章,将小麦产量性状重要遗传位点与参考基因组进行了系统整合,界定了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富集区段并预测了候选基因,以期为解析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一个框架图。  相似文献   

19.
张立武 《作物学报》2021,(6):993-996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与粮、棉、油、菜并列为第五大作物群[1],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至尧舜时代。我国是麻类生产大国。2009年,作为50个农产品之一的麻产品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20,以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为主体,以Hi-C等技术辅助,先后完成了主要麻类作物染色体级别的草图或参考基因组,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加强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作物学报》以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了8篇论文,方便相关研究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0.
药用野生稻是我国3种野生稻之一,蕴含丰富的优异基因资源,但由于其CC基因组与栽培稻的AA基因组差异大,远缘杂交不亲合,不易获得后代材料,导致育种中优异基因无法利用。构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是研究及利用基因的重要方法,而提取高质量的染色体DNA是建立BIBAC等大片段基因组文库的前提,但按常规方法很难从药用野生稻中提取到Mb级的染色体DNA,需要对提取体系进行优化。本研究对取材与研磨、细胞核的分离与包埋、组蛋白的去除与DNA释放、DNA的酶解与回收等实验步骤进行优化,从药用野生稻中成功提取出1.9Mb的高质量染色体DNA,并对酶解消化体系进行了摸索,制备的染色体DNA可用于构建大片段基因组文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