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牡蛎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Oyster)为世界性广布种,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由于牡蛎的贝壳随其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牡6的物种组成及分布问题存在很大的分歧.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解剖学等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牡蛎的分类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牡蛎分类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2.
贾圆圆 《福建水产》2021,(3):330-338
牡蛎味道鲜美,富含锌、牛磺酸、糖原等营养物质,其生长快速、产量高、食物链短、经济效益良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产养殖贝类.我国牡蛎主要的养殖品种为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福建牡蛎(又称葡萄牙牡蛎,C.angulata)、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近江牡蛎(C....  相似文献   

3.
李石磊  常亚青 《海鲜世界》2007,(6):37-38,36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不固着的牡蛎.目前单体牡蛎苗种培育主要有三种方法:1.使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2.颗粒固着基产生单体牡蛎;3.化学药物诱导眼点幼虫变态不附着产生单体牡蛎苗.  相似文献   

4.
微藻是水产人工育苗重要基础保障,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微藻采收成本的高居不下,已经成为严重阻碍饵料微藻大规模培养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近些年微藻采收的各种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微藻采收应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对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微藻采收技术以及饵料微藻产业化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牡蛎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洋牡蛎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味美、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浅海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本文概述了太平洋牡蛎的人工养殖技术,同时介绍了一种牡蛎的室内控温育苗技术;旨在为牡蛎养殖单位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特编此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牡蛎壳基本结构以及营养和药用价值。分析了近期国内外关于废弃牡蛎壳在食品、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中的部分资源化利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了扩大废弃牡蛎壳产品利用面临的挑战。提出,随着科技发展、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废弃牡蛎壳资源化利用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牡蛎营养功能制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蛎作为营养功能制品的原料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介绍了我国牡蛎资源的分布特征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结合国内外牡蛎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我国牡蛎营养功能制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牡蛎净化、危害物质脱除、过敏源脱除、活性物质高效分离提纯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为我国牡蛎制品乃至整个贝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太平洋牡蛎育苗,现将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全人工育苗(一)亲贝的挑选挑选1~2龄个体肥大的健康成贝,以贝壳完整,双壳合抱自然,闭合有力,壳缘锐利,肥满度好的作为亲贝。(二)人工解剖授精目前多采用人工解剖授精来获得受精卵,雌雄亲贝数量按(50~10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广盐性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味道鲜美、效益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省浅海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一、养殖区的选择及自然条件 根据太平洋牡蛎生态、繁殖习性以及生长规律,应综合考虑海区的水深、潮流、透明度、底质、盐度、营养盐含量和污染情况以及浮游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作为太平洋牡蛎养殖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风浪小、潮流畅通;底质为泥或泥沙质且倾斜度小;浅海水深在5~10m;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水域;透明度为40~150cm;水温变化周年幅度为6~30℃;有充足的淡水注入,盐度常年变化在9~  相似文献   

11.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莫新 《科学养鱼》2004,(11):34-34
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现将牡蛎采苗技术介绍如下。一、附着  相似文献   

13.
牡蛎疱疹病毒流行病学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迄今为止仅有的一种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irus-1,OsHV-1)的分类地位及命名是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2年正式确立的,即疱疹病毒目、软体动物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Ostreavirus)[1]。由此看来,牡蛎及其他贝类的疱疹病毒皆属牡蛎疱疹病毒种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该病毒引起的牡蛎及其他贝类疾病在以欧洲为主要发病区的世界范围内频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蛎产业发展状况 (一)牡蛎养殖状况 1.牡蛎主产区及产量的空间分布牡蛎,俗称海蛎子、蚝(蠔)、生蚝、蚵仔等,是一种广布性双壳贝类,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世界沿海各国几乎都有生产,产量高居贝类之首. 中国拥有丰富的牡蛎资源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悠久历史.一些南方沿海地区的先民们早在汉朝时就掌握了插竹养蚝技术,至今已有200...  相似文献   

15.
吴松 《水产养殖》2006,27(6):33-34,38
从2002年开始对太平洋牡蛎反季繁育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两年共培育出反季节太平洋牡蛎商品苗673亩。并对同年常温苗成活率、经济效益、培育周期进行对比分析,对太平洋牡蛎反季节人工升温育苗的方法及过程进行讨论,实践证明:太平洋牡蛎反季节人工升温育苗成活率与水温、单细胞藻类供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ienwhanensis Crosse)右壳扁平,壳面具水波状鳞片,放射肋不明显。分布于我国黄、渤海远离河口的海区,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贝类,素有海中牛奶之称。  相似文献   

17.
牡蛎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养牡场的虾池要求水深1.2m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0,底质以泥砂底为宜。放养前将虾池清底、消毒,并在池底构造宽1m、高10~15cm、间距20cm的平垄,作为播养蛎苗的苗床。建好平垄后,进行肥水。用60目筛绢纳水,当水超过平垄时,每亩施尿素1.5kg或硝酸按2.5~3kg,以繁殖基础饵料。这些准备工作应在3月底至4月初完成。播养辞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可用自然苗或人工苗。人工苗一般是前一年的苗经海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壳长达3cm左右的苗种;自然苗是从岩石上刮取的壳长2~4cm、完整无破碎的个体。播苗时虾池水深要达到30cm,水色呈黄褐色…  相似文献   

18.
单体牡蛎培育是指利用牡蛎一生只能附着1次的特性,将人工培育的牡蛎苗从附着基上剥离,单体装网笼内进行筏式养殖的技术。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其生长不受空间限制,可充分发挥个体的生长潜力,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运输、放养、收获和加工,便于筏式笼养,能提高抗风浪能力和单体水体产量,商品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三倍体技术是国际上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通过技术手段,使正常的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加倍,以达到倍化效果。经过倍化处理得到的三倍体品种具有不育性及许多优良性状,使它体现出了很高的商业价值和生物学价值。目前,这一领域已成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国内外对这一技术的发展都极为重现,在不同领域都得到应用,尤其在水产领域的开发更为突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先进的三倍体技术有力的推动了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一些品种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我区由于近几年二倍体太平洋牡蛎夏季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牡蛎(Ostrea)俗称蚝(福建、广东)、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辽宁、山东),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素有"海中奶"之称(图1).牡蛎与其它贝类最大不同是易固着在海边建筑物(如码头、排水管等)及养殖器材上,给这些物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