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小鼠胃肠蠕动试验、小鼠腹泻试验、抗炎试验和镇痛试验,考察苦参止痢颗粒的药效作用。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苦参止痢颗粒可显著降低蓖麻油所致小鼠的腹泻次数(P0.01),对正常小鼠胃排空作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可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率(P0.01),显著提高小鼠耐热痛阈值(P0.01)。说明苦参止痢颗粒具有止泻、调节胃肠蠕动、抗炎、镇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宋氏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细菌制备菌液(浓度均为1×109个/mL),分别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感染小鼠,以筛选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病理模型理想致病菌和感染途径,并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病理模型.用痢血康三个不同剂量(分别为0.1、0.3和1g/kg)分别对所建模型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痢血康对该病理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腹腔注射0.5mL大肠埃希氏菌液能使小白鼠100%发生腹泻.同时,痢血康对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用牛津杯法测定了15味蒙药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3种蒙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又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经口灌服蒙方以判断其体内抗菌效果。有8味蒙药对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12 mm,最大达到22 mm。3种蒙方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Ⅱ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分别为0.125 g/mL和0.25 g/mL,MBC均为0.25 g/mL。口服不同剂量方Ⅰ的感染小鼠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蒲地蓝消炎颗粒的抗菌、解热、抗炎作用,试验设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体外试验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内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评价蒲地蓝消炎颗粒体外、体内抑菌作用。通过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评价其解热作用。通过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试验,评价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蒲地蓝消炎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6.25、25、100、12.5mg/mL,MBC对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结果显示蒲地蓝消炎颗粒抗菌、解热、抗炎作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细菌外膜成分布劳恩脂蛋白(Braun lipoprotein,BLP)在调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的宿主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BLP表达阳性)、大肠埃希氏菌JE5505(BLP表达阴性)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小鼠后,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的情况,以及小鼠的存活率和脏器的损伤水平。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JE5505组感染小鼠后导致死亡的速度比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更迅速;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在感染20 h后小鼠不再出现死亡。在大肠埃希氏菌JE5505感染的小鼠血清、肝脏和肺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的小鼠(P<0.01)。此外,BLP的存在可下调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小鼠脏器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和HABP2的蛋白表达(P<0.05)。说明细菌外膜成分BLP耐受可能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对细菌感染导致宿主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发挥调控和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小鼠在被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后出现快速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苦白石颗粒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选取85头7日龄~21日龄自然患白痢的仔猪进行临床试验研究。设苦白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苦参止痢颗粒组,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试验组病例于用药前进行肠道致病性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开始给药及连续给药5 d后,根据症候分级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观察、记录猪的临床症状和体重。结果显示,从25份检测样品中分离出23株大肠埃希菌,其中2株O157、2株O55和1株O44,对小鼠有致病力;用药5 d后,苦白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苦参止痢颗粒药物对照组仔猪的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苦白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苦参止痢颗粒药物对照组仔猪的平均增重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仔猪的平均增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苦白石颗粒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为85%,低剂量组治愈率为80%,均高于苦参止痢颗粒的75%。结果表明,苦白石颗粒中剂量组对仔猪白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雪白睡莲花粗提物的体外抑菌和抗炎效果,用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通过牛津杯法和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确定雪白睡莲花粗提物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雪白睡莲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且水提物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链球菌的,对链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雪白睡莲花醇提物抑制率优于水提物抑制率。研究结果为雪白睡莲花用于治疗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止痢散抑菌和镇痛的药理学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热板刺激、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抑菌及镇痛作用。抑菌结果显示,止痢散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3125 mg/mL,止痢散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0.6250 mg/mL,对于大肠杆菌的MBC为0.9375 mg/mL。热板刺激结果显示,与给药前相比:止痢散低、中、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 min痛阈值极显著减少(P<0.01),在给药后1 h止痢散低、高剂量组痛阈值显著减少(P<0.05)。冰醋酸刺激小鼠扭体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止痢散低剂量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减少(P<0.01);与阳性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扭体次数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止痢散具有抑菌、镇痛作用;抑菌作用明显,镇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选取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牛津杯法对2种生物碱进行了药敏试验,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奶牛子宫中分离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25 mg/mL,氧化苦参碱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MRSA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止痢散抗炎的药理学作用,为最终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采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抗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耳廓肿胀度极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极显著增高(P<0.01);止痢散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药物有一定抑制耳廓肿胀的作用,但不明显。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显示:阳性组抑制率最高为46.45%;止痢散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45%、16.13%,表明止痢散中、高剂量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性,但作用不明显。结论显示:止痢散具有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