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塘的意义1.长期养殖,大量残饵、粪便和死亡藻类等有机物沉到池塘底部,这些有机物腐败分解,不仅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氧,而且常常导致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毒性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着鱼、虾、蟹健康养殖与生长。清塘对于保持良好的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2.可杀灭病原体。池塘底部存有大量敌害生物、病原体,如寄生孢子、休眠卵、细菌、病毒等。如不及时清除,来年随着水温上升,这些病原生物萌发或大量繁殖,尤其当水质恶化时鱼、虾、蟹等养殖对象免疫力降低,极  相似文献   

2.
<正>池塘是水产动物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各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的健康,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水产病害的目的。一、清塘的重要性1.长期养殖,又不进行池塘清整,会使水质变坏。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致命毒性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着鱼、虾、蟹健康养殖与生长。2.池塘底部存在大量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当水质恶化时,酸性物质增强,病原体滋生,极易引起鱼类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养完一造鱼后,淤积了大量的污泥和有机物(残饵和粪便),这些有机质腐烂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种病原体的滋生基地,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因此,适时开展池塘药物清塘工作则最大限度地灭除了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效杜绝鱼类疾病的发生,是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虾养殖如何科学清塘消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清塘的意义清塘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养殖前彻底清理池塘,消除淤泥,杀灭害鱼、害虫等,目的是保证养殖动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常规的土塘、高位塘和冬棚在放养对虾前都必须清塘。因为长期养殖,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死亡藻类和淤泥等物质,这些物质腐烂后会分解产生很多的氨氮、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养完一造鱼后,淤积了大量的污泥和有机物(剩饵和粪便),这些有机质腐烂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种病原体的滋生基地,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因此,适时开展池塘药物清塘工作则最大限度地灭除了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效杜绝鱼类疾病的发生源头,是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养殖技巧之一、池塘条件的选择1.最好选择新挖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宜,池深3.0m~3.2m,蓄水深2.5m,水源条件好,进排水方便。2.对于老化池塘,一定要彻底清塘消毒,这是提高养殖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能杀灭病原体和野杂鱼类;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底泥的酸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改善底泥的土壤结构。已养殖多年  相似文献   

7.
正一、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塘面积5~8亩为宜,池塘深度1.5米左右。具有独立排灌系统,进水口用80目网片过滤。按每10亩2200瓦的标准配备增氧设施。池塘四周用50厘米高度的废旧钢化玻璃或塑料板等围栏。2.清塘消毒池塘在3月初进行浅水(15~20厘米水深)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3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以杀灭池塘有害生物和病原体。3.肥水种草清塘消毒3天后施基肥培育浮游  相似文献   

8.
正一、黄颡鱼养殖池塘建设选择3~5亩大小的长方形池塘,方便管理,池塘水深1.5~1.8米,池塘底部平坦,底质为黏土,淤泥厚度10~20厘米。池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可配备水井。进水口设置60目密网纱过滤进水,防止杂鱼、鱼卵、青蛙卵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水体。二、清塘消毒培育黄颡鱼水花的池塘需经过严格的清塘消毒工作,清塘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水花养殖的成败。主流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7,(1):75-75
误区一:池塘不消毒 清塘是养好蟹的主要措施,因为每年养殖后的池塘底部沉淀了很厚的有机质及黑色污泥等有毒物质。来年养殖时,易污染池中的水质。池底有害菌,病毒及寄生虫较多,特别是感染过“抖抖病”的池塘更要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0.
松浦镜鲤抗病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病害较少。但是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和网箱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也同样会发生细菌性或寄生虫性等疾病。在松浦镜鲤无公害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应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药物、生物制剂进行防治。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彻底清塘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松浦镜鲤,极易发生指环虫和三代虫、黏孢子虫等寄生虫性疾病,彻底清塘是无公害养殖控制寄生虫病的关键。选择清塘药物应既能消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3,(7):60-60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过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一、底质恶化的危害1.导致“氧债”增加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大量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都会沉淀在池塘的底部,因而池底有机物含量远远高于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含量过高,导致底质经常发生恶化现象。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质产生发酵作用,产生很多还…  相似文献   

12.
影响河蟹养殖能否赢利的关键是低成本、大规格、合理搭配其它品种;增加收入途径,降低养殖成本。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探询新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选择与处理  1.池塘条件  池塘周边有充足水源,水质良好,远离工业污水排放;池塘周边应开阔,能促进空气中氧的溶解和池塘中废气的释放。面积30亩最好。  2.清塘  扣蟹放养前,必须打理好池塘。几个关键的动作为:  (1)清除多余的淤泥  淤泥厚度以10厘米为好。养殖过程发生的水质恶化、河蟹上岸甚至死亡、藻类爆发、底部缺氧等都与淤泥多有绝对的关系!清塘工作做得好,可减少养殖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年底和第二年开春,许多养殖户朋友都会通过清塘晒塘来改善池塘底部环境,为第二年的养殖创造良好条件,这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池塘养殖环境修护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养殖户因为囤鱼或者没有人力物力来满足清塘晒塘,无法进行当年的池塘养殖环境修护,这会给第二年养殖带来一定的风险。笔者在此就池塘养殖环境的修护与读者进行探讨,希望对养殖  相似文献   

14.
野杂鱼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既没有商品价值,还会与养殖鱼类争食耗氧,影响池塘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常用的清除方法有以下八种. 1 彻底清塘 鱼苗放养前,抽干池水,用生石灰、强氯精等药物清塘,彻底杀灭野杂鱼、螺,水生昆虫以及细菌和寄生虫等,对放养鱼苗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对做好春季河蟹养殖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关健一步,对特水养殖的示范户来讲当前务必须要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 1按时把握好清塘消毒关 对多年养殖过的池塘,由于池底积累了一定的淤泥,这些淤泥将会成为各种病原体繁衍的最佳场所,因此在蟹种放养前,要充分利用冬春季池塘闲塘期间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具体做法为:将池水彻底排干,让池底淤泥暴露后充分冰冻,并接受阳光曝晒,以达到杀死病原体的目的.另外再用生石灰60~75 kg/667 m2化浆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隔日再用长耙翻动池底淤泥和石灰浆充分搅拌,以彻底杀死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正清塘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养殖时间长的池塘,养殖前必须要彻底清理池塘,消除淤泥,杀灭野杂鱼、害虫等,这样可以保证养殖动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清塘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生石灰清塘1.干塘清塘在修整池塘结束后,选择在苗、种放养前2~3周内的晴天进行生石灰清塘消毒。在进行清塘时,池中必须有积水10厘米左右,使泼入的石灰浆能分布均匀。生石灰的用量一般为每亩75千克,淤泥较少的池塘则用50千克。生石灰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7~9月份是气温和刺参养殖池塘水温达到最高值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温对池塘养殖刺参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因此养殖单位要特别注意。这一时期由于养殖池塘底部的刺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容易腐败加上池塘内的青苔及其他藻类的繁殖与腐烂,造成养殖池塘池底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18.
池塘是海参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池塘的环境是否清洁,直接影响到海参的健康,故清塘消毒是海参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1池塘养殖水体管护措施1.1池塘修整养殖池塘首先保证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四周池埂牢固坚实,底部不漏,对老旧池塘做好淤泥清理。清淤最好在冬季进行,干塘清淤后经过暴晒、冰冻一段时间,有利于消除残存的病原体和鱼类敌害。修整池塘是改善池塘水环境的保障措施之一。1.2池塘消毒在池塘中,除养殖鱼类外还生存着其它生物。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鱼病的病原体,有的是病原体的承载体,有的是鱼类的敌害,因此必须在养殖初  相似文献   

20.
在粤丙地区立体养殖模式非常多,经过年底低温期大量畜禽粪便排到池塘底部,每到春季气温上升时,塘底大量有机物开始发酵,消耗池塘溶氧,并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天气突变,很多立体养殖的池塘泛塘,死亡速度快,死亡率很高。每年到春季都会遇到很多该病例,这种情况主要是缺氧和水质性中毒混合病症,急救难度大,成本高。如果及时发现还可以有效控制,否则,全军覆没,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