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3年在江西省吉水县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开展了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该模式利用稻田+垄沟+虾沟,在虾稻田环沟里耦合养殖鳖,进行种稻、养虾和养鳖共作。结果显示,稻田垄沟稻虾鳖综合种养平均每667 m2产水稻662.5 kg、小龙虾80 kg、鳖105.9 kg;总产值13434.0元,纯利润达到8315.1元。表明垄沟稻虾鳖互利共生效果明显,稻虾鳖产量高,节本增效明显,该模式实现了“一田三用”,是一种适合在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推广的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3.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虾鱼稻生态种养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在传统的虾稻连作技术和稻田养鳖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鳖、虾(小龙虾)、鱼、稻在同一稻田生态系统内共生互利,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新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稻-鳖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目前稻-鳖种养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具体的养殖模式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2022年笔者在肥西县进行了稻-鳖-鱼菜共生的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是一种新型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双增收。中华鳖捕食福寿螺可防治茭白受福寿螺的侵害。试验平均每亩栽插茭白1200株,放养中华鳖平均规格为510g,经6个月养殖,捕获商品鳖平均体重910g,鳖平均相对增重78%。试验组比对照组增收利润10690元/667㎡。结果表明,茭、鳖共育生态种养模式能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德清种养技术研究所应用德清地方野生鳖种提纯 ,培育出不逊色于野生甲鱼的“清溪花鳖” ,并形成“鱼鳖混养”、“稻鳖轮作”等露天池仿生态模式养殖技术。养出的鳖口感、品质俱佳。在该研究所的带领下 ,德清县上千农户建立了养鳖场。该所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育出的幼鳖让农户拿回去饲养 ,回收成鳖统一外销 ,并投资2 0 0万元建立德清甲鱼养殖养殖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 390亩德清花鳖良种培育基地 ,建塑料保温大棚 1 2万平方米 ,计划投资 2 80 0万元 ,年繁育商品幼鳖 2 5 0万只 ,可为德清千余农户提供 1万亩商品鳖养殖的苗种德清…  相似文献   

7.
仿生态养鳖是前期工厂化温室养殖与后期室外池塘养殖的结合,其过程是利用工厂化温室养鳖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在温室内用较短的时间将稚鳖从体重3g-5g快速培育到体重150g-250g左右的鳖种,然后放入室外池塘中在自然温度下用天然或商品饲料进行商品鳖养殖, 以期提高商品鳖的品质。这种养殖模式包括了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工厂化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发展较快。笔者根据对仿生态养鳖情况的了解,认为从事仿生态养鳖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养鳖模式和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秀元  孙露 《内陆水产》2004,29(7):21-22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全控温封闭式温室养殖解除了鳖冬眠、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鳖病频发,一些养殖单位滥用药物,使鳖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养鳖业的效益。江苏宝应县发展了仿生态养鳖模式,主要为在温室培育稚鳖、外池养殖商品鳖的模式,一般外池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对安徽省常见稻渔种养产业化模式进行了系统介绍,稻虾种养原生态模式解决"小龙虾五月瘟"病害问题,稻虾种养369模式控制留田小龙虾密度,平板式稻田养虾模式预防土壤可能发生的潜育化,稻虾鳖模式可使老稻田和新开挖的稻田一样小龙虾密度可控,稻鳖蛙综合种养模式鳖蛙可全方位捕食害虫,稻鳅综合种养泥鳅服务水稻生产。2019年~2020年,安徽省累计推广稻渔种养产业化主要模式687.02万亩,实现总产值311.15亿元,利润174.24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鳖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着力推行了简易温室养鳖和池塘生态养鳖模式,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全区温室养鳖面积达到23.47万m2,池塘生态养鳖面积达到1.02万亩,总放养量为1710万只。池塘生态养鳖模式是在鱼鳖混养和虾鳖混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取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直接将稚鳖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使鳖在阳光雨露的天然环境中生长,经过1~2个冬眠期达到商品规格。这种生态型养殖方式,符合健康养殖的理念,符合中华…  相似文献   

12.
赵春光 《淡水渔业》1999,29(2):32-34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养鳖因原来的封闭模式和垫沙养殖有许多对养殖不利的因素,所以探索更合理、科学的模式已被业内科技人员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一些地区采用既保温又采光的简易大棚和池内无沙养殖的模式已日趋成熟。但就全国而言还未全面铺开,主要是养殖者对无沙养殖的几种模式特点和关键性技术措施还未完全了解和掌握,所以各地出现失败或不好的结果,为此笔者就目前我国的几种工厂无沙生态养鳖的主要模式和几项关键性技术措施作一介绍,供生产单位参考应用。1 工厂化无沙生态养鳖的主要模式1-1 无沙纯泥法这是一种养鳖池底不用沙…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稻鳖生态种养对黄沙鳖肌肉品质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鳖生态种养与池塘养殖下养殖水质及黄沙鳖肌肉的营养成分、呈鲜味成分、有机酸组成、组织微观结构和食用后感官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养殖水质更优,稻鳖生态种养试验组黄沙鳖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提高了 90.81%,脂肪含量则显著低,降低了 27.38%;...  相似文献   

14.
随看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水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了鱼、鳖、鳗等卖难、价跌等新情况。针对市场变化.县水产科研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水产养殖尤其是特种水产品养殖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甲鱼由精养转向混养前几年.由于野生鳖的枯竭,鳖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最高价达500元/kg以上。随之人工养殖一哄而起、价格猛跌。目前养殖鳖仅120元/kg左右。靠建立标准温室养鳖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去年在楼王镇水产垦殖公司门0亩池塘中.增放鳖种养成鳖试验成功,今年全县1万多亩水面中推广大水面、低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16.
“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安徽省宣城是鱼米之乡,渔业发展一直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传统渔业生产模式主要以鱼品种单养、套养、混养为主,如今渔业生产发生了巨大改变,以种养方式"渔业+种植业"技术结合发展迅速,该方式渔业品种主要以浅水鱼类和水陆两栖类为主,生产呈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态势。2014年,笔者利用水稻田养殖甲鱼,稻鳖共生,生产的米是有机大米,销售的甲鱼接近野生。稻鳖共生模式大大地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列述了珠三角池塘养鳖产区主要疾病的病原体、流行、发病率、死亡率等现状。指出白斑病和白点病是稚幼鳖的主要疾病.红底板症、出血性败血症和白底板症是幼、成、亲鳖的主要疾病;出血性败血症、白底板症迄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对池塘无公害养鳖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1、调空好养鳖池的水环境生态,稳定水质、水色和透明度,减少养殖鳖的环境应激和免疫力下降,引致疾病的发生。2、按国家、农业部、广东省规定的无公害养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监控投入养鳖池的种苗、饲料和药物以及相应投入方法,防止外界病原的进入及饲料、渔药使用不当引致的病变和终产品质量。3、详述了养鳖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鱼鳖混养、种养漂浮性维管束植物大藻,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控制养殖容量,减少胁迫反应,提出稚幼、成鳖的池塘最佳养殖容量:使用多种免疫激活剂和促长剂,统称免疫增强剂,提高养殖鳖的抗应激能力.在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科学使用渔用药物,以中草药治疗为主,化学药物相结合,通过药敏试验等,对症、准确定量用药,积极治疗。只有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使养殖鳖最终达到无公害的产品要求,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鳖为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因其营养成分丰富,且又是珍贵的药材,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沿海及内地均有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传统的全控温封闭式温室养殖虽然解除了鳖冬眠期停止生长的弊端,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鳖病频发,一些养殖单位滥用药物,使鳖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养鳖业的效益。江苏宝应县发展的仿生态养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湖北荆州市和潜江市稻虾综合种养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这种立体式种养结合的模式已经延续千年,在此种养模式下既能稳定稻田生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18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了3000万亩以上,现已发展为稻田养虾、养蟹、养鱼、养鳖等17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其中小龙虾养殖已被推至水产行业的最高点。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土资源优越、气候适宜,特别是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发展优势,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稻是湖北的主要作物,面积和总产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湖北又是水产大省,淡水水产品产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促进稻田种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并充分释放潜在效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水双绿"理念,作为产业发展升级的模式和目标。华中农大成立了"双水双绿"研究院,建立"双水双绿"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稻虾综合种养的养殖模式,湖北省便是调研首选之地。近期科学养鱼杂志社调研了湖北省荆州市和潜江市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最真实的一线养殖方法和养殖效益数据,从而更好地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为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养鳖属节约型特种高效养殖模式,发展这一模式的地域主要是面积较大的江南平原稻区。为了探索山区稻田养鳖的关键技术,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浙江丽水地区的云和县进行稻田养鳖技术研究,取得了15660~22532元/亩的好效益,这为山区农民进行稻田养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