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为掌握馆陶县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害发生动态,在瘤黑粉病发生主要时期进行调查。详细介绍玉米瘤黑粉病典型症状和发病规律,结合当地栽培管理和气象因素,分析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和发生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摸清了召陵区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咸宁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等。笔者介绍玉米主要病害在田间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部分玉米种植区的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4种病害为害较重,严重威胁玉米产业发展。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探究了病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高产增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6.
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掌握甘肃玉米病害的发生动态,明确主要病害的流行趋势,采用随机抽查法调查了甘肃庆阳、平凉、天水、陇南、定西、武威和张掖7个市/地区的玉米病害类群。结果表明,普通锈病、红叶病和穗腐病普遍发生并较严重,在7个市/地区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1.6%、80.6%和77.3%;大斑病、纹枯病、交链孢叶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和鞘腐病局部发生较重,在7个市/地区平均病株率分别为83.3%、44.9%、29.1%、27.5%、25.6%、14.4%和8.3%,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普遍发生但发病较轻,在7个市/地区病株率分别为3.1%和1.1%,但矮花叶病在旱作区平凉市依然严重,丝黑穗病在武威市和张掖市的玉米制种田发病率依然较高。调查表明,甘肃玉米叶部病害、穗腐病和茎腐病有加重趋势,今后应该加强多病害抗性品种选育和防治用化学药剂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时期和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长出瘤状菌瘿,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玉米减产。此外,瘤黑粉病还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顺义县历年来玉米黑粉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1964—1965年秋调查,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9.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基腐病和茎腐病是近年来影响玉米生产的病害,在江苏以茎腐病的发生较普遍。两种病害的症状有些相似,但前者为害茎基,后者主要在玉米拔节期以后为害植株的中部,引起茎腐。玉米基腐病是由腐霉菌 Pythium aphanidermatum 引起的。玉米茎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本文报导病原细菌鉴定方面的研究结果。玉米茎腐病的病组织中分离到的菌株,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几种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病害的发生。本文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等几种常见栽培措施对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发生的影响。通过2012-2013年连续在四川简阳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中,春播和夏播玉米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3.42和23.54。但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24.39和86.96。45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两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增加会加重纹枯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但差异不显著。对纹枯病而言,两种密度下都以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1.0m+1.0m"等行距栽植时病害发生最轻。对小斑病而言,常规密度45 0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轻于宽窄行栽植的,高密栽培67 500株/hm2下,等行距栽植的病害要重于宽窄行栽植的。在供试的6个施氮水平下,未见施氮量与玉米纹枯病和小斑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来的发生特点和为害情况 ,具体阐述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生物学、发生影响因素、合理的防治措施 ,为今后更好地识别和防治这两种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襄阳市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6万hm2,病害发生面积累计31.7万hm2次.受7月长期高温和8月中旬至收获期无降雨的影响,2016年全市玉米病害发生程度整体轻于2015年.综合分析,2016年全市玉米病害属于中等程度发生年份.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对豫北安阳市玉米黑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总结出该病具有发生因品种而异、区域逐年扩大、危害多集中于雌穗、程度逐年加重、局部受害严重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量大、外来菌源传播扩散、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玉米品种抗病性较差、相关法律法规未阻止病害随种子传播等多方面;提出了以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处理种子和茎叶喷雾等化学防治为辅,同时搞好技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斑病和灰斑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且主要在玉米抽雄后发生.其中灰斑病自1991年在辽宁丹东、庄河大发生后,目前已蔓延到全国各玉米产区.由于目前缺少抗灰斑病的杂交种,其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对于小斑病,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面积推广感病杂交种,小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70年代后,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和为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抗病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和全球的气候变暖,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鉴于其对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笔者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以期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性差异,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是祥云县山区、半山区玉米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6~2008年对全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10个乡(镇)进行系统调查,并就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8~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海拔、种植密度及方式、施肥等影响病害发生程度.当地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中,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制种玉米田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依据试验示范结果,提出了药剂包衣、药剂喷雾等控制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粱、玉米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两种旱粮作物,而丝黑穗病是高粱、玉米的重要病害,众所周知,轮作是防治高粱、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高粱、玉米上的丝黑穗病菌属同一个种,因此,二者能否相互侵染,防治高粱、玉米丝黑穗病,两种作物能否轮种,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据1927年.1940年.E 研究结果,认为高粱、玉米上的丝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全市近两年玉米病虫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初步归纳,结合钻蛀性害虫、食叶及吸汁害虫、叶部病害及茎部病害对玉米病虫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将近两年全市玉米病虫防治中所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区早玉米生产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地影响玉米产量.如1974年上半年全地区发病面积达5.9万亩,占玉米病虫发生总面积的15.5%,损失粮食28.4万公斤,占玉米病虫害总损失量的29.1%,占玉米病害总损失的82.4%.根据尿素溶液对玉米丝黑穗病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的报道,1984—1986年我们在自治区植保总站、地区科委、地区植保站的支持下,作了用尿素作种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试验.并在小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扩至大田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稻粒黑粉病是水稻花期侵染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过去在吉林省很少发生,六十年代曾有过报道。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水肥条件的变化,稻粒黑粉病开始上升。1985年在吉林省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为害程度重于常年。作者在东辽对稻粒黑粉病发生情况做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建议简报如下。1.病原与症状稻粒黑粉病 Tilletiahorrida Tak 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腥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