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 《农家参谋》2004,(9):33-33
用老法窖贮红薯往往“干疤”、“水坏”现象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二则简易的仿生态自然调温贮薯法,经数年推广使用,效果优于“大屋窖”。一、薯块消毒1.制高浓度消毒液: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液处理薯块。每贮1000公斤红薯需配制20公斤药液。2.  相似文献   

2.
<正> 用老法窖贮红薯往往“干疤”、“水坏”严重。为此笔者总结出以下二则简易的仿生态自然调温贮薯法,经数年推广使用,效果优于“大屋窖”。值此红薯将要收贮之际特推荐给广大农民朋友。 (一)薯块消毒 1、配制高浓度消毒液 用70%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而夏播留种的关键技术是种薯的安全度夏。通过对“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冷凉处散藏法”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度能够控制在5℃以内,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农艺措施,夏播在我市区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夏播留种的关键技术是种薯的安全度复。通过我们对“半地下种著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土冰窖”和“冷凉处散藏法”5种贮藏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比较鉴定,以“半地下种薯冷贮库”“柞蚕半地下保种库”“小土冷窖”贮藏种薯效果较为理想。每年的4~6月份的库(窖)温都能够控制在5℃以内,出库时种薯发芽率和腐烂率均不超过1%,出库时的种薯相当于入库前的鲜薯。  相似文献   

5.
<正>一、自制土窖贮藏法1.挖建土窖。选地势高燥,土质坚实的地方建南北方向窖。窖深2.2米,宽2.5米,长度可根据贮果量而定。如建窖条件好,贮果量大,也可建大型窖。窖建好后要晾晒数天再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经过科学加工调制后饲喂家畜,2公斤玉米秸秆饲料的饲用价值和效果,相当于1公斤玉米籽粒,效益很高。目前,玉米秸秆处理的方法较多,但以“三化”处理法较为理想。1.氨化方式有堆贮和窖贮两种。堆贮时可选用一块塑料薄膜铺在地上,把铡短到3~4厘米的玉米秸秆堆在上面,然后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四边用土压实,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注氨水10~12公斤。窖贮时可先挖一长形、方形或圆形的窖,在窖底铺上塑料薄膜,把铡短的玉米秸秆装窖后,上面用塑料薄膜盖严封好,每100公斤加注氨水15公斤。气温在20℃时贮7天,15℃时贮10天,5~10℃时20天,0~5℃时30天,秸秆即变成棕色,质地变软。此  相似文献   

7.
<正> 中甘11号是我国北方主栽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山东以往采用阳畦窖贮母株越冬,早春定植露地制种的方法,既费工、费时,且种子产量低。经我们多年探索研究,现已制定出一个繁种程序简化,又能显著提高种子产量的制种方法,即:对亲本舍早生02—12采用“深栽培土盖草露地越冬”;对北早01—88采用“冬季早春覆膜露地越冬”的繁种方法,可比同等肥水条件下采用“阳畦窖贮母株越冬”法种子增产2.15倍,节省用工35个。  相似文献   

8.
<正> 本项“节能周年贮藏”技术,对协调我国产地贮藏措施缺乏、落后及商业冷库贮藏成本高,解决产、供期集中,加工业对原料周年需求的矛盾,提高贮后果品质量和加工产品品质具有实际意义。试验采取农户土窖贮藏与机械冷库继贮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行抓好采前果品质量,手摘果、带果柄、剔除病虫果;果实采后“先南后窖”贮藏(即先放在南墙根下,至果温降至1—2℃时再包装入窖);采用山楂专用保鲜袋  相似文献   

9.
全株玉米窖贮是一种非常有效、经济的制作草食牲畜青贮饲料的方式,研究旨在分析全株玉米窖贮中各成本因素对总成本的影响情况。在对山西省朔州市乳业集团奶牛场青贮窖的调研基础上,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建立窖贮成本模型,分析了全株玉米窖贮的成本及收益。结果发现,在全株玉米窖贮成本中,青贮玉米种植成本和收购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均较大,而在种植成本中,人工、灌溉和田间管理费用对种植成本的影响较大。因此,推荐企业在自行种植青贮玉米的基础上,适当收购青贮玉米;此外,在种植青贮玉米时,建议企业控制人工成本,节约用水,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田间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读者热线     
《农村实用科技》2006,(7):45-46
蝗虫虫源和养殖技术;可食用果蔬保鲜剂何处买;如何使干花生“返鲜”;波美度如何准确掌握;用大井窖贮姜如何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鲜稻秆青贮收获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鲜稻秆切碎袋贮、整株打捆袋贮、整株打捆窖贮收获工艺,从青贮质量(青贮成分)、青贮成本、收获效率等方面对3种稻秆青贮收获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株打捆窖贮收获工艺在有青贮窖的地方可行,整株打捆袋贮青贮收获工艺在我国农村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1 玉米杆黄贮的制作一般在9月下旬,玉米杆尚处于青绿状态下收割玉米与黄贮同时进行.选择地势高燥地段,用挖掘机制作一长方形深坑(即黄贮窖).一般深2m,宽4m,长20~30m.不铺设砖和水泥,只在窖底铺垫一层厚0.3~0.5m的干麦草,窖壁铺一层塑料膜. 把玉米杆切成3~5cm长,向窖内逐层装填.每层厚度约为0.3m,每铺一层都要均匀喷洒一次尿素、食盐溶液(一层喷撒量为50kg含有3kg尿素和4kg食盐的溶液),使尿素和食盐在黄贮中含量分别保证在0.3%和0.4%.喷液的同时用链轨拖拉机来回镇压紧实.将窖装满,窖顶覆盖两层农膜,其上再压土0.3m.以后经检查如发现顶土下沉则需再加土拍实,确保不露隙不透气. 黄贮通常在两个月后的十二月初开窖饲用.  相似文献   

13.
一、主要特点拉伸膜裹包青贮与窖贮、堆贮、塔贮等传统的青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5.
<正>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果树。商南县分布广泛,果实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1山楂果实的贮藏1.1土窖贮法。我国北方山楂产区大多利用土窖。土窖是用土、木和作物的秸秆等搭成的贮藏场所。北方农村中的菜窖、土窖洞、薯窖等均可利用,也可用砖、石、水泥等物砌成永久性地窖。土窖多用半地下式。一般窖的地下部深1.5~2 m,宽2.5~3 m,长度随意。窖的四周用挖出的土堆起高0.5~  相似文献   

16.
可用于窖贮、袋贮和堆贮等方法。将鸡粪与切短的青玉米秸混合均匀,鸡粪可占30%,玉米秸占70%。操作方法与普通青贮类似,边填装边  相似文献   

17.
薛勇 《中国农资》2001,(6):39-40
<正> 大白菜是城乡人民冬春季食用的一种主要蔬菜。一般情况下,每年从11月至次年4月,为大白菜窖贮期。但怎样才能保证窖贮大白菜不脱帮,不烂窖呢?根据菜农的实践经验,必须把好以下三关。 一、把好收获入窖关 大白菜收获的早与晚,不仅与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而且还直接影响着窖贮能否安全越冬。收获早不仅产量低,而且往往因为温度高而不利贮存;收获晚了产量虽高,但易招致冻害并不利安全贮存。那么大白菜的适宜收获期是什么时候呢?据调查,当最低气温降到-3℃时,大白菜仍  相似文献   

18.
选择6栏断奶后生长湖羊48只,进行裹包青贮芦笋茎叶和窖贮芦笋茎叶的饲养对比试验。除芦笋茎叶青贮方式不同,2个处理各期的日粮组成相同、营养水平相近。试验期45 d,前、后期的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略有不同。结果发现,裹包组的日增重较窖贮组有提高的趋势(199.0 g VS 188.8 g),2个处理组的料肉比差异不显著(5.12 VS 5.26)。试验期间,裹包组每头湖羊的毛利比窖贮组高6.6元。2个处理试验前期的日增重和料肉比优于后期,可能与日粮的粗料组成和营养水平有关。综上,青贮芦笋茎叶可作为生长湖羊的优质青粗饲料,裹包青贮较窖贮的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9.
青贮饲料是指青绿多汁饲料在一定的容器(窖、壕、塔)内,经过微生物发酵而长期贮存,基本上保持原有营养与特点的一种饲料。黄贮饲料则是指原料已老化、变黄,如利用秋收后霜前或霜后茎叶干枯的玉米秸,如同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而制作的一种饲料。它具有营养损失少、原料来源广、制方法简便、营养丰富、消化率高、可长期保存等特点。 一、原理 青黄贮饲料的基本原理是乳酸菌的发酵。 贮窖内的变化过程基本是两个阶段:①氧化阶段:把切碎的原料装入窖内,植物细胞利用窖内残存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本身积存的糖分,放出二氧化碳和热。②酸化阶段:与呼吸作用的同时,窖内  相似文献   

20.
1988—1989年,在晋北高寒地区进行青椒贮藏保鲜技术系列试验,筛选出塑料袋小包装贮藏法。本法根据当地贮窖降温早的特点,采取综合防腐保湿技术,按照贮量和贮期变化调节扎口开度,取得较好的效果。贮藏75天,青椒商品果率93.8%,其中一级果率6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