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旋肉碱对仔猪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旋肉碱(L-carnitine)是一种能在畜禽体内合成的类维生素营养物质.早期的研究揭示了左旋肉碱在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作为载体转运脂肪酸通过线粒体膜的作用机制,表明它在动物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了左旋肉碱除参与脂肪代谢之外的其他生理功能.已有报道认为,左旋肉碱参与清除体内酰基和乳酸,防止体内氨过量产生的毒性,并可能作为生物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提高动物免疫力,克服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在家禽方面的试验结果也表明,适当补充左旋肉碱能显著改善肉鸡  相似文献   

2.
动物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脂肪酸合成酶(FAS)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 ,从而在动物体脂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受激素和日粮因素的调控。本文介绍了几种激素及日粮营养成分对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并就脂肪酸合成酶基因表达调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发病机理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转化为磷酸甘油醛后生成乙酰辅酶A,脂肪酸经β氧化也生成乙酰辅酶A。在生理情况下,部分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释能;部分进入再合成过程,合成脂肪和胆固醇;部分缩合水解为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能还原为β-羧丁酸,β-羧丁酸又能脱羧生成丙酮。乙酰乙酸,β-羧丁酸,丙酮合称酮体。在肝内生成,经血液输送,被肝外组织利用。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机理 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转化为磷酸甘油醛后生成乙酰辅酶A,脂肪酸经β氧化也生成乙酰辅酶A。在生理情况下,部分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释能;部分进入再合成过程,合成脂肪和胆固醇;部分缩合水解为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能还原为β-羧丁酸,β-羧丁酸又能脱羧生成丙酮。乙酰乙酸,β-羧丁酸,丙酮合称酮体。在肝内生成,经血液输送,被肝外组织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机理脂肪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甘油转化为磷酸甘油醛后生成乙酰辅酶A,脂肪酸经氧化也生成乙酰辅酶A。在生理情况下,部分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分解释能;部分进入再合成过程,合成脂肪和胆固醇;部分缩合水解为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能还原为β-羧丁酸,β-羧丁酸又能脱羧生成丙酮。乙酰乙酸,β-羧丁酸,丙酮合称酮体。在肝内生成,经血液运送,被肝外组织利用。酮体若生成太多,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关于人和动物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FAS基因、脂蛋白酶基因、激素敏感酯酶基因等。生物每天都需要在食物中吸收能量,随后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将部分能量转换成脂肪进行贮存[1]。动物体脂沉积所需要的脂肪酸大多来自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即由脂肪酸合成酶催化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调节动物体内FAS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控制脂肪酸的沉积,提高畜  相似文献   

7.
L-内碱是内碱乙酰转移酶(CAT)的辅酶,它作为栽体,具有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的作用。因而降低了体内脂肪含量,减少了蛋白质向能量的转化。本文对L-内碱的生理功能和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4~6周龄肉仔鸡日粮中添加1mg/kg吡啶羧酸铬后,其血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对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β-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转录的影响。其中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下降的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差异均不显著(P>0 05)。运用RT-PCR定量三种基因的mRNA,结果表明添加铬后脂肪酸合成酶和β-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转录明显受到影响,分别比对照组下降34 82%和48 26%,而乙酰辅酶A羧化酶受影响很小,其转录只下降了3 87%。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一种参与动物体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催化乙酰辅酶A与丙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软脂酸。脂肪酸合成酶作为动物体脂肪酸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催化酶,它的表达量变化对如何控制动物体脂沉积、如何科学搭配日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日粮与动物体脂沉积的关系,主要论述了日粮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变化对FASN的调控如何引起体脂沉积的改变,以及动物摄入日粮后机体内代谢激素的变化对FASN产生的影响,从机制上认识FASN与动物日粮摄入和代谢激素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左旋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碱[r-三甲(基)胺-β-羟(基)丁酸]存在着右旋和左旋两种异构体。自然界只存在左旋式。在人类和动物营养中,也只有左旋式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右旋式抑制左旋式的效用,剂量大时,会更有害。右旋式会抑制肉碱酰基转移酶的活性,阻止脂肪酸通过线粒体膜的转运,其结果是使体内缺乏能量。Krimberg于1905年发现左旋肉碱是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成份,其化学结构是在1927年被确定的。Fraenkel在1952年确定了其生物学功能,是大黄粉虫的必需养分,其后定名为VBt。直到1959年才发现左旋肉碱在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其生物学功能仍在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生物素(Biotin)又称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动物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生物素作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丙酮酸羧化酶(PC)、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和3-甲基丁烯酰辅酶A羧化酶(MCC)的辅  相似文献   

12.
瘤胃上皮短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重要产物,以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主要通过瘤胃上皮吸收,丙酸在肝脏经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为机体供能。随着对短链脂肪酸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瘤胃上皮的吸收是通过被动扩散和特异性载体运输进行的,相关转运载体包括单羧酸转运蛋白(MCT)、Na~+/H~+交换体(NHE)和阴离子交换剂2(AE2)等。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转运吸收还与瘤胃内腔及胞内pH有关,载体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瘤胃内腔及细胞内pH平衡。而在被吸收进入细胞后,短链脂肪酸在胞内会进行代谢,主要代谢途径有胆固醇合成和酮体合成途径,酮体合成在线粒体中进行,胆固醇合成在细胞质以及内质网中进行,2种途径的反应前体物均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合成的酮体被MCT转运出上皮细胞,进入外周组织供能。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吸收和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体组织中,其功能是作为载体将长链脂肪酸以脂酰肉碱的形式从线粒体膜外转运到线粒体膜内进行B氧化.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L—肉碱在本世纪初被发现。1905年Krimberg发现L—肉碱为肌肉中的一种成份。1927年L—肉碱的化学结构被确定。1952年,Fraenkelclues确认L—肉碱的生物作用,他发现L—肉碱是大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即粉甲虫幼虫的必需营养素,L一肉碱亦因此被命名为维生素Bt。至1959年,Fritz发现了L—肉碱在脂肪新陈代谢中所起的作用。长链饱和脂肪酸只有进入线粒体基质才能进行β—氧化,释放出能量,而长链饱和脂肪酸辅酶A硫酯穿越线粒体内膜的能力是有限的,但L一肉碱可以大大促进它的透人,从而促进了长链脂肪酸的氧化。L一肉碱…  相似文献   

15.
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s)是线粒体内膜上具有调节质子跨膜转运作用的载体蛋白,在调节动物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及脂肪酸氧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种(UCP1、UCP2、UCP3、UCP4和UCP5)这个家族的蛋白质已经在人类、哺乳动物、禽类、鱼甚至在植物的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内膜上被发现。UCPs在能量代谢动态平衡中、机体生热作用、肥胖、糖尿病及自由基代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偶联蛋白基因已经被列为参与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候选基因。大量的研究报道了人类UCPs基因突变对脂肪代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症的影响。作者从UCP1、UCP2及UCP3基因的定位、结构、分布、基因的多态突变与脂肪代谢、糖尿病及肥胖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亚硒酸钠维生素E是一种非处方药,分针剂和散剂两种,在畜牧兽医行业中有广泛的用途。1药理作用硒作为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份,在体内能清除脂质过氧化自由基中间产物,防止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硒还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在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电子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维生素E可阻止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他氧化物质的氧化,保护细胞膜  相似文献   

17.
L—肉碱在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内的唯一载体,因而L—肉碱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脂肪酸的β-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8.
谢玉强 《饲料工业》1993,14(10):13-17
<正> 1.生物素(维生素H)的生理作用生物素是构成哺乳动物体内许多酶的要素,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和β-甲基丁烯酰辅酶A羧化酶。生物素通过以上酶系参与下述三大营养代谢的调节。一是对脂类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在奶牛肝脏中脂肪酸的合成及氧化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ACC mRNA的表达水平对于研究奶牛酮病、脂肪肝等物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双标准曲线法,成功建立了奶牛ACC基因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定量准确等优点,为进一步对ACC基因定量分析,研究其在奶牛酮病、脂肪肝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ACOX2基因(Acyl-CoA oxidase 2)是脂酰辅酶A氧化酶2的编码基因,属于酰基辅酶A氧化酶(Acyl-CoA oxidase,ACOX)家族。该基因家族有ACOX1、ACOX2、ACOX3 3种亚型,均参与脂肪酸代谢过程。ACOX2基因在脂肪酸代谢途径中有高表达,是脂肪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该基因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含量最多,生物过程表现为在过氧化物酶体中将长支链脂肪酸氧化成短链脂肪酸,且通过氧化胆汁酸的辅酶A酯中间体,催化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从而影响脂肪酸含量。ACOX2基因在心脏、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最丰富。目前,科学家已研究出小鼠和人类的外显子编码区,在羊的外显子研究中只有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