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水温(18±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Hg~(2+)、Cu~(2+)、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对渤海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201.01mg/L和0.05mg/L,安全浓度分别为2.01mg/L和0.000 5mg/L;Cu~(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197.17mg/L和7.5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97mg/L和0.08 mg/L;Cd~(2+)对渤海湾卤虫无节幼体24h、48h的LC50分别为331.30mg/L和8.13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31mg/L和0.0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Cu~(2+)Cd~(2+),但Cu~(2+)与Cd~(2+)的毒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四种浓度Ca~(2+)溶液对罗非鱼嗅电图(electro-olfactogram,简称EOG)的影响,探讨Ca~(2+)对重金属中毒鱼的解毒效应,并讨论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①Ca~(2+)对罗非鱼EOG具双重效应;②Ca~(2+)能使重金属中毒鱼的EOG幅值增高,反映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效果顺序为Hg~(2+)>Cu~(2+)>Zn~(2+)>Cd~(2+);③Ca~(2+)对Cu~(2+)+Zn~(2+)混合液也具一定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青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敏感性和响应阈值,为水体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早期预警监测提供定量基础。青鳉3月龄,体长(1.5±0.1) cm,体重(0.15±0.01) g;4种重金属为Cd、Zn、Cu和Hg。研究结果表明:青鳉对Cu~(2+)、Zn~(2+)、Cd~(2+)和Hg~(2+)的急性致死毒性大小为Hg~(2+)Cu~(2+)Cd~(2+)Zn~(2+);Hg~(2+)、Cu~(2+)和Cd~(2+)暴露下青鳉呼吸频率和呼吸强度先升高再降低(P0.01),呼吸参数与重金属浓度间呈现倒"U"型关系;Zn~(2+)暴露下青鳉呼吸频率、呼吸强度显著下降(P0.01);青鳉呼吸行为对Cu~(2+)、Zn~(2+)、Cd~(2+)和Hg~(2+)4种重金属暴露的响应阈值和响应时间分别为0.15、0.95、0.15、0.045 mg/L和2 h 32 min、4 h 7.5 min、3 h 5.5 min、4 h 37 min,响应阈值与96 h LC_(50)的比值分别为0.43、0.19、0.33、0.77。青鳉对Cd~(2+)、Zn~(2+)、Cu~(2+)、Hg~(2+)污染较为敏感,其呼吸参数可作为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取海水中常见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对海水中总氮(TN)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所选取的常见元素中HCO_3~-、Br~-、Fe~(3+)、Cr~(6+)对测定有影响;2)ρHCO_3~-在0.142~1g/L范围内,HCO_3~-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HCO_3~-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3)ρBr~-在0.067 4~0.3g/L范围内,Br~-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4)ρFe~(3+)在0.512 5~2.05g/L范围内,Fe~(3+)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5)ρCr~(6+)在0.52~2.08g/L范围内,Cr~(6+)离子对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影响程度随Cr~(6+)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实验结果为消除海水中总氮测定的干扰因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拟柱胞藻对水体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华蓝藻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否具有重金属富集能力,采用拟柱胞藻干藻粉开展了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实验。将硫酸铜、铬酸钾、乙酸铅、硝酸银、氯化钴、氯化镍,氯化汞7种试剂用双纯水配制成分别含Cu~(2+)、Cr~(6+)、Pb~(2+)、Ag~+、Co~(2+)、Ni~(2+)、Hg~(2+)为50 mg/L的重金属溶液,调pH为5.5,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藻粉2 h、4 h、8 h、12 h及24 h吸附重金属的情况,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藻粉吸附前与最终吸附24 h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25℃、pH 5.5、重金属离子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拟柱胞藻干藻粉对7种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吸附效果最明显的时间为2 h(Cr6+除外),吸附最强的重金属为Pb~(2+),吸附率高达86.30%,吸附量22.23 mg/g(吸附2 h时),7种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以2 h吸附率衡量)依次为:Pb~(2+)(86.30%)Hg~(2+)(68.23%)Ag~+(67.82%)Cu~(2+)(67.75%)Ni~(2+)(55.18%)Co~(2+)(34.05%)Cr~(6+)(2.2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基和羧基可能是拟柱胞藻吸附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官能团。研究认为拟柱胞藻能够快速有效地吸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尤其是Pb~(2+)、Hg~(2+)、Ag~+、Cu~(2+))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汞离子(Hg~(2+))、镉离子(Cd~(2+))、铅离子(Pb~(2+))的自然海水对张氏马尾藻(Sargassum zhangii Tseng et Lu)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当海水中Hg~(2+)、Cd~(2+)、Pb~(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4~1μmol·L-1、0.04~25μmol·L-1和0.04~25μmol·L-1时,Hg~(2+)、Cd~(2+)、Pb~(2+)对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均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且随胁迫时间延长而累积;3种重金属离子对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d~(2+)Pb~(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Hg~(2+)、Cd~(2+)、Pb~(2+)分别以浓度0.08μmol·L-1、2.8μmol·L-1、3μmol·L-1共存时,对幼孢子体的毒性最强;当Hg~(2+)、Cd~(2+)、Pb~(2+)同时处于低浓度水平时,Pb~(2+)对幼孢子体的生长产生主导抑制效应,Cd~(2+)其次;相反,当各重金属离子同时处于高浓度水平时,Hg~(2+)对幼孢子体的生长产生主导抑制效应,Cd~(2+)其次;当Hg~(2+)、Cd~(2+)、Pb~(2+)联合作用时,Hg~(2+)、Cd~(2+)呈现协同效应,Hg~(2+)、Cd~(2+)对Pb~(2+)产生拮抗效应。建议在张氏马尾藻育苗过程中将海水中的Hg~(2+)、Cd~(2+)、Pb~(2+)浓度严格控制在0.04μmol·L-1以下,尤其要避免3种重金属离子的联合毒害。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开展了Cr~(6+)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获得了24、48、72、96 h所对应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计算了Cr~(6+)对牙鲆的安全浓度,并对急性毒性下红细胞核异常率和鳃的损伤进了观察。结果表明,Cr~(6+)对牙鲆仔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5. 19、67. 13、49. 77、31. 09 mg·L~(-1);对幼鱼的LC50分别为462. 13、435. 36、390. 19、322. 41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16. 05 mg·L~(-1)(仔鱼)和115. 91 mg·L~(-1)(幼鱼)。Cr~(6+)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而对幼鱼的毒性为低等毒性。Cr~(6+)对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呈现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效应关系。Cr~(6+)会造成牙鲆鳃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12±0.5)℃、盐度27‰的环境下,研究了重金属Hg~(2+)对毛蚶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g~(2+)对毛蚶24、48、96hLC50分别为9.23、5.43和2.07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9、0.05和0.02mg/L。通过对Hg~(2+)暴露在不同浓度96h的毛蚶肝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Hg~(2+)对毛蚶的肝脏组织结构有明显影响,肝脏的损伤程度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加深,2.91mg/L为毛蚶肝脏解毒的阈值。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14.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5.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