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电子扫描镜观察了番茄、青椒、茄子的胚珠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珠心原基从胎座部分化后,周围组织慢慢将珠心原基包被,继续分化完全包被后即成珠被。珠被进一步发育后即成倒生胚珠。在发育后期番茄的胚珠呈扁圆形,青椒的胚珠为近卵形,而茄子的胚珠为椭圆形。茄子和青椒的胚珠发育始期纵向生长较快,茄子从开花期、青椒从开花后期横向生长比例加大。番茄和茄子的胚珠纵横径的比例大致相同,青椒随着果型的加大胚珠大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糜子(Panicum miliacum L.)大孢子及雌配子体发育动态,主要结果为:雌蕊为2心皮合生,1室,内含1横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作用.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大孢子,珠孔端3个退化,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由8核7细胞构成.受精前,反足细胞经分裂增至4~6个.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经历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申家恒  申业  王艳杰 《作物学报》2006,32(4):522-526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小麦花粉管生长途径及受精过程相应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花粉随即萌发,2个精子进入花粉管,营养核留在花粉粒内,不久解体。花粉管进入羽毛状柱头分支结构的细胞间隙,继续生长于花柱基部至子房顶部的引导组织的细胞间隙内。随后穿过子房壁,在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的缝隙中向珠孔方向生长。自花粉萌发至花粉管长入珠孔大约需要1 h。自花粉萌发并到达柱头分支结构中,花粉管均具明显的绿色荧光;但在引导组织区以及子房壁与外珠被之间生长的花粉管几乎看不到荧光。授粉后1 h花粉管经珠孔及珠心表皮细胞间隙进入1个助细胞,并释放精子。授粉后2~6 h精卵融合,授粉后16 h合子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3 h精子与极核融合,授粉后4 h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授粉后2~16 h,即精卵融合至合子分裂前为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合适的时间,采用花柱横切滴加法转入外源DNA。  相似文献   

4.
龙桑和垂桑胚胎发育观察及其异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科植物的两个变种龙桑与垂桑的雌株为材料(种植园内无雄株),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单性结实桑科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单性结实的垂桑和龙桑胚胎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大孢子卵细胞不经过授粉受精直接开始发育,发育成类似于合子的胚状体结构,再进行分裂,依次经棒状形、球形、心形、鱼雷形,至果实成熟时形成子叶胚.其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属于蓼形胚囊,生殖方式属于二倍体孤雌生殖.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现,珠心、珠被细胞解体、大孢子卵细胞不正常分裂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力求探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形成的过程,为进一步了解其遗传背景和指导今后种子生产提供有关资料。实验采用石蜡制片法将材料制成永久制片,切片厚度10~12 μm,铁矾苏木精整染,Nikon摄影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发现番木瓜胚珠倒生,双层珠被,不形成珠孔,厚珠心;单孢原细胞起源于珠心表皮细胞下,大孢子四分体呈直线形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八核胚囊中合点端有三个核优先形成反足细胞,成熟胚囊中仅由1个卵细胞和1个中央细胞构成,中央细胞中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个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在受精前解体消失。研究表明番木瓜胚珠发生与雌配子体的形成符合被子植物发育的一般规律,而本研究与其他学者的观察存在些许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番木瓜遗传背景复杂进而造成不同研究者采用的实验材料迥异而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棉纤维是由胚珠外珠被表皮单细胞经突起并极性伸长而成的,棉花种子上的短绒是由胚珠外珠被表皮单细胞突起而产生的。因此,本研究对棉纤维光籽基因n_2进行定位,旨在为其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海岛棉新海21和陆地棉光籽突变体n_2为亲本构建F_2群体,结合棉花基因组数据,开发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定位该基因,获得预测的基因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光籽基因n_2被定位在染色体A12上,位于标记P61与Z10之间的181 kbp内。该区间共有7个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显示,候选基因72098在2个亲本中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精细定位了光籽基因n_2,初步分析了候选基因,为其图位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甜菜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家恒  李慧蓉  殷华 《作物学报》1986,12(3):205-212
本文描述甜菜(Beta vulgaris L.)大、小孢子发生及其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主要结论是: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为四面体形。2.单核小孢子分裂为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分裂中期的纺锤体不对称,营养核的形成稍早于生殖核。分裂末期,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之间有细胞壁,而后消失。生殖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2个精子。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营养核有解体的趋势。3.花药壁由五层结构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次为药室内壁,其中层包括两层细胞,绒毡层为分泌型。4.甜菜为单子房、单胚珠、双珠被、厚珠心,曲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5.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开花前,两极核已融合为次生核。成熟胚囊由7细胞组成。具有盲囊结构。6.同一朵花中,在前期、雄蕊的发育早于雌蕊的发育;在后期,当花粉粒成熟时,雌配子体也达到成熟,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8.
),生长峰出现在花后第6天,宽度的变化为一多项式方程,Y=1.0577+0.1403x+8.7231·10-3x2-5.1468·10-4x3+6.5734·10-6x4(r=0.9983),生长高峰出现在花后第7天,花后第33天为收缩高峰,胚珠直径的增长符合Y=2.1992/(1+2.9265e-0.1745x)(r=0.8695),花后第20天达最大值,生长峰值出现在花后第7天,与角果宽生长同步,说明胚珠的生长对角果的增宽起一定作用。胚珠中幼胚的生长发生最迟,在花后第11天方明显伸长,花后第16天生长最快,第22天接近最大值,其生长曲线方程为Y=3394.661/(l+427.204e-0.389x)(r=0.951)。花后第22天胚长达最大值,比冬油菜早5~7天,这种生长发育快,持续时间短,不利于产量的形成,据试验,后期增施氮肥,能有效地减缓生殖生长进程,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增加粒数。2果壳、珠心珠被及胚的干重变化开花舌,大量的干物质输入角果,其各部分的重量迅速曾加,以果壳增重最快,珠心珠被次之,胚增重最迟。果壳的干重增长遵循四次多项式方程Y=2.2585+1.87O2x+0……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明旭”草莓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整体透明与显微解剖技术,对草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其结果如下:草莓离生单雌蕊每个子房内具一枚横生胚珠,单珠被,厚珠心。成熟胚囊为蓼型。卵细胞较大,呈洋梨形。助细胞略小,核大质浓。极核有时融合成次生核。反足细胞不明显。胚囊窄而长。合点端有明显的承珠盘结构。个别胚珠中有双胚囊现象。胚的发育过程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基本一致。从受精卵发育到二细胞原胚过程中,合子第一次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继而顶细胞斜向纵裂,基细胞横裂。由基细胞分裂来的近合点端的一个细胞再发生纵裂,和从顶细胞分裂来的细胞共同参与胚体的形成,进而产生多细胞球形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成熟胚。当成熟胚形成时,胚柄将逐渐消失。草莓胚发育属紫菀型,胚乳发育为核型。  相似文献   

10.
特晚熟红桔JZT(P)-1胚珠败育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晚熟无核红桔的无核机理,为晚熟柑橘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特晚熟无核红桔JZT(P)-1为实验材料,采用直接解剖、连续石蜡切片、显微技术等方法重点对其胚珠败育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JZT(P)-1胚珠中的孢原细胞、胚囊原始细胞以及不同发育程度的胚囊基本上都败育,极少数胚珠发育成为健康的种子。在幼果前50天的发育中,胚囊原始细胞多起源发育,发生时间紊乱,使得珠心中早期孢原细胞及不同发育期胚囊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促使胚珠中各雌性结构的败育。幼果中雌性败育率极高,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到正常胚的发育十分困难。基本成熟的果中,种子数0~4粒,平均种子数(1.3±0.42)粒,经济无核率高达100%。正常种子多胚。研究结果为探明特晚熟红桔新种质JZT(P)-1的无核机理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的鉴定方法以及探讨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细胞学以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朝鲜白头翁每个花药具4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属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属2-细胞型,并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1~2层)、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腺质型(或分泌型),出现多核现象。朝鲜白头翁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有一定的相关性。小孢子处于单核期时花蕾长度在1.10~1.20 cm,花萼外侧颜色为紫红色,花药的颜色为黄色,花丝的长度为0.4~0.5 cm。朝鲜白头翁同一花蕾不同花药小孢子的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渐续性。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广金钱草生长和夏佛塔苷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广金钱草药材生长及夏佛塔苷含量的影响,为广金钱草的合理施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试验设计采用大田随机区组法,夏佛塔苷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除A03、A06、A12、A13处理外,其他各施肥处理夏佛塔苷含量均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不低于0.13%的最低标准。其中,施氮量12 g/m2,氮:磷:钾=3:2:2(A07)、施氮量18 g/m2,氮:磷:钾=3:1:1(A13)及施氮量18 g/m2,氮:磷:钾=3:2:1(A14)处理的生物量积累和夏佛塔苷单株产量位于前3位。通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佛塔苷含量的积累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施肥量、产量、夏佛塔苷含量的综合比较发现,以施氮量12 g/m2,氮:磷:钾=3:2:2(A07)处理最为经济有效,氮、磷、钾合理配施能够提高广金钱草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M. N. Ogburia    T. Adachi  T. Yabuya 《Plant Breeding》2000,119(2):191-192
Histologically, the cassava pistil is trilocular with a single ovule in each locule producing a maximum of three seeds in nature. Heat stress (35°/45°C, night/day temperatures), as a physical treatment was attempted to induce useful reproductive and vegetative traits in 10 F1 hybrids derived from ‘OMR 36‐41’and ‘OMR 36‐42’crosses, and two Asian cassava cultivars,‘Rayong 60’and ‘Rayong 1′, under greenhouse and field conditions. Cytoembry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pro‐ ductive organs revealed morpho‐structural features of normal pistil in all clones except ‘Rayong 1’which exhibited reproductive variations under greenhouse culture. Genetically, an important variation was ovule dichotomy per locule of the trilocular pistil so that each pistil contained six instead of the usual three ovules and lacked any outer integument. These ovules possessed functional embryo sacs with varying nuclear number. A pair of the dichotomous ovules possessed two embryo sacs of apparent different megaspore mother cells. Vegetatively, F1 hybrids were dwarf (0.50m) in their phenotype and flowered 1 month earlier than the 1.5‐2.0m tall cultivar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包膜互混肥对油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明包膜肥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互混肥对‘湘杂油161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包膜互混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产量达到2646.1 kg/hm2,增产幅度为26.9%。包膜互混肥能够有效提高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也有小幅提高。包膜互混肥处理氮磷钾积累量相对较高,且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棚设施栽培对管花肉苁蓉接种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接种肉苁蓉个数、分枝个数、分枝长度、鲜重、干重。大棚设施栽培能显著提高管花肉苁蓉接种率(66.67%),单株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个数提高116.67%;柽柳的分枝数、分枝总长度及分枝平均长度依次增加28.02%、71.31%、28.73%;柽柳根、茎、光合枝及管花肉苁蓉鲜重依次增加62.27%、121.47%、93.89%、131.09%;柽柳根、茎、光合枝及管花肉苁蓉干重依次增加23.75%、116.16%、35.18%、72.70%;大棚设施栽培管花肉苁蓉鲜干比为4.40,大田露地栽培管花肉苁蓉鲜干比为3.11大棚设施栽培管花肉苁蓉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16.77%,SSC含量降低了13.71%;但两者的累积量均高于大田栽培,其中可溶性糖累积量增加92.42%,SSC累积量增加99.40%。大棚设施栽培能够促进柽柳和管花肉苁蓉的生长,较大田更适宜管花肉苁蓉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快速改良滨海盐土,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灌水方式淋洗下滨海盐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咸淡交替和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先用咸水再用淡水灌水淋洗方式脱盐效果最好,脱盐速度最快,淡水淋洗方式脱盐速度最慢。脱盐后,3个处理土壤的pH值均上升,淡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大,先咸后淡灌水淋洗土壤pH上升幅度最小。采用先咸后淡灌水方式淋洗滨海盐土的综合效果最好,为淡水资源短缺,咸水资源丰富的盐碱地区的盐土淋盐改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光叶紫花苕子不同翻压期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绿肥轮作改良烟田土壤、提高烤烟产质,在湖北恩施烟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复种光叶紫花苕子作绿肥时不同翻压期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15%、翻压绿肥15000 kg/hm2情况下,于烤烟移栽前15~25天翻压绿肥效果较好,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根、茎、叶及整株干物质量,烟叶产量和产值接近于或高于常规施肥措施,但是移栽前35天翻压等量光叶紫花苕子作绿肥,烤烟生长明显较差,产量和产值显著降低。减少化肥用量15%基础上不同时期翻压绿肥,有利于烤烟上部叶发育,使其单叶重量增加4.5%~18.5%,还可使中上等烟比例提高2.7~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橡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橡胶树的耐逆性研究奠定基础,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GT1、RRIM600、PR107 3个橡胶树品种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GT1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的高于其他2个品种,PSII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II)、非光化学反应耗散Ex稍高于其他2个品种;RRIM600的叶片Fv/Fm、Fo、Fm、Fv、Fv/Fo、Y(NPQ)、qP都略高于其他2个品种,而qN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GT1的光合作用中原初光能捕获效率、电子传递能力较强于其他2个品种,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化学反应部分较少;RRIM600的光合潜能、光适应能力强于其他2个品种,当条件适宜时,叶片可能合成更多的光合产物来供应树体生长的需要和胶乳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多花木兰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吉高速公路的边坡主要采用多花木兰人工植物群落进行生态恢复。为了掌握人工植物群落特征,为高速公路边坡恢复奠定理论基础,运用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和重要值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中的植物共17种,分属9个科,17个属;(2)在科层次上,群落内世界分布科数量上明显高于热带分布科;属层次上,温带分布属占主导地位;(3)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灌、草3层,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层以多花木兰占优势,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4)多花木兰在群落中占着重要地位,重要值最大为63.5。草本层各物种重要值都较小,不能突显优势种,但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在人工生态恢复植物群落中,多花木兰占着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