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为云南省优质米的粳稻良种合系22—2,具有适宜中低产田,适应海拔范围较高,抗病性强,落粒性适中,稳产高产,且米质外观色泽好,在市场上易销价高等优点,颇受广大农户青睐,在云南省中海拔稻作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巍山县种子站通过品比试验、高产攻关等一系列田间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2.
凤稻19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鹤16/86-167//合系3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一致表现兼具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好等特点,最突出的优点是抗稻瘟病极强。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00~2 200 m的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岫粳11号 (原名岫136-14)系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合系2号作母本.岫粳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12月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耐肥抗倒、品质好、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特点,较适宜保山市中海拔粳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种植,特别是在腾冲、龙陵多雨区仍然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丽粳314是丽江市农科所以合系35号/合系40//鹤16中间材料为母本,丽粳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广适的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2100-2500m的高寒稻区种植,2007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5.
以滇靖8号为母本,合系2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品质、耐寒性、稻瘟病抗性四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以综合性状好的高代系统进行多点试种,育成的合系4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平均每公顷比其他主栽品种增产660-1605kg)、品质中等、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能适应云南省海拔1400-2000m地区及四川凉山州、黔西北和湘西等类似地区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现成为云南省历史上粳稻自育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优质香型粳稻新组合“香粳3号”,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凉山州水稻新品种中粳组区域试验,2年区试平均685.6kg/667m^2,较对照“合系22—2”增产9.20%;2007年参加凉山州生产试验,平均631.2kg/667m^2,较对照“合系22—2”增产15.7%。该组合形态优良,具优质、香型、高产、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凉山州海拔1500-1800m粳稻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楚粳25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根据滇中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和水稻生产现状,用高产品种楚粳17号作母本,稻瘟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系2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良种。试验示范表现早熟、品质较好、抗逆性强、产量较高,于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该品种适宜于中海拔1500~1850m稻区种植,省外相似生态类型稻区亦可种植。  相似文献   

8.
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岫粳11号系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合系2号作母本.岫粳4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12月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耐肥、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较适宜保山市中海拔粳稻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云光9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用7001S与云恢124组配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在优质、高产、熟期适中、耐寒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我省海拔1500~1800m稻区种植.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凤稻23号系大理州农科所通过凤稻14号/合系42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系。该品系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示范中表现出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较好等优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9 750 kg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凤稻14号、凤稻15号等高海拔稻区原主推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950~2 250 m的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旱地小麦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是云南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0万ha,其中旱地小麦面积约50万ha,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70%左右,由于无灌水条件,耕作粗放,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年冬春气候条件所制约,一般每公顷产量1500~2250kg。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95~1997年度旱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进行分析,以利于制订和改进云南省旱地小麦育种策略和高产栽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和数据来源 分析所用数据取自1995~1997年度省地麦良种区域试验总结。参试品种共计8个,其中9 2D2-1、92D2-69、94D4-11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提供,9116、917由曲靖市农科所提供,YV93-105由云南省农科院品资站提供,8805由楚雄州农科所提供,内乡5 号为对照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由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和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共同主持,试验点有昆明(海拔1960m)、楚雄(海拔1775m)、曲靖(海拔1860m)、文山(海拔1260m)、大理(海拔1998m)、蒙自(海拔1704m )、昭通(海拔1917m)、会泽(海拔2109m)、凤庆(海拔1580m)、易门(海拔1800m)、思茅(海拔 1200m)、镇雄(海拔1850m)等12个。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海拔1 950~2 200m)是接近水稻分布极限的地区,生产障碍因素多,对品种有较高要求,早熟、耐寒、抗病、高产、稳产是品种改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所新育成的粳稻新良种凤稻14号较好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早熟与耐寒、抗病,高产与稳产等突出矛盾,兼具了早熟、耐寒、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广等优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高海拔稻区原主栽种鹤16、凤稻9号等品种,值得在我省高海拔稻区积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大理州农科所新育成的凤稻16号兼具优质、高产、稳产、早熟、耐寒、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丰抗优”结合方面有突破性进展,适宜在海拔1900~2250m稻区示范种植,是目前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1选育经过凤稻16号系大理州农科所以合系15号为母本,凤稻9号为父  相似文献   

15.
凤稻30号(凤11-55)系通过"凤稻17号/凤稻2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具有早熟、耐寒、较抗病、高产稳产、品质优等特点。2016-2017年在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进行百亩方高产攻关,2017年创造了百亩方761.38 kg/亩的云南高海拔(海拔2 200 m)粳稻高产纪录。本文作者介绍了百亩方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凤豆11号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凤豆十号为母本,20151(洱源石岩头蚕豆系选)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优质蚕豆新良种。凤豆11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粮饲兼用型蚕豆新良种。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云南省丽江市高海拔粳稻区水稻良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及丰产性好的水稻良种,使水稻生产向着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本文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实施了水稻新品种(系)筛选试验研究,得出结果为:在类似丽江市高海拔水稻种植区域筛选出3个品种(系)作为下一年续试用种。  相似文献   

18.
"99-6"和"99-12"是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项目课题组组配选育而成.我站于1999年从农科院引入高代材料(各21份)鉴定、提纯,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这两个品种在丰产性、抗病性上均明显强于合系35及滇系4号,一般亩产500~600kg,适应海拔1900~2100m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凤豆8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用从保山市地方优质蚕豆新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系82-2为母本,高产良种凤豆4号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粮菜型蚕豆新品种.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风豆ll号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凤豆十号为母本,20151(洱源石岩头蚕豆系选)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优质蚕豆新良种。凤豆ll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粮饲兼用型蚕豆新良种。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