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灌水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抗旱品种,于2014—2015年在河南省辉县市设置了全生育期不灌水、灌1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灌2次水(拔节期灌水80 mm+扬花期灌水80 mm)共3种灌溉处理,比较了16个冬小麦品种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无显著相关性。根据3个灌水处理的产量将16个小麦品种分为5类:周麦23和新科麦168属于超高产类;周麦26等7个品种属于高产稳产类;石麦15属于高产不稳产类;周麦18、矮抗58等5个品种属于中低产类;新麦0208属低产类。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主推玉米品种正大619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设计,2种施肥方式为主处理,6种耕作方式为副处理,比较研究玉米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为广西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和耕作方式对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较小,两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常规3次施肥条件下,深松25 cm+免翻耕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了8273.62 kg/hm2,比对照旋耕25 cm处理增产16.11%.从施肥角度来看,常规3次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1次性施肥处理的产量.从耕作角度来看,深松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4.
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麦开花及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9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系为材料,对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千粒重、穗粒数、单穗重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小麦在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表现为先缓慢升高,灌浆1、2期达到最高峰后慢慢下降,灌浆3期下降较快,灌浆4期表现最低。旗叶在灌浆2、3期的叶绿素含量与单穗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灌浆2、3、4期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开花期和灌浆1、2、3期叶绿素含量分别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二叶在灌浆3期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小麦高产育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省淮南、淮北地区设置小麦不同播种期、密度及肥料比例试验,研究小麦高产群体叶面积的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优化群体质量,即在形成适宜群体叶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单位叶面积承载籽粒能力,指出优化小麦群体质量的关键技术途径是科学确定适宜基本苗数、合理利用分蘖和改进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提高小麦产量的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系统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常规高产管理模式CHY、常规超高产管理模式CSY、优化超高产管理模式OSY)对小麦产量形成、灌浆期旗叶及粒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中OSY模式年前分蘖发生早、出蘖快,分蘖成穗率高;完善小花数显著增加,穗粒数有显著提高;灌浆强度最大,粒质量增加;灌浆期旗叶及籽粒中蔗糖、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旗叶中糖转移最彻底,表现出碳代谢活性最强,显著提高了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收获指数比CHY、CSY分别提高16.6%、3.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较CHY、CSY提高15.1%、16.6%。可见,优化超高产管理模式(OSY)是小麦超高产高效管理最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在藁城区的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石麦18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单产达9 400.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829.5万株/hm2,穗粒数37.3粒,千粒重35.8g,并且其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7个品种。石麦18适宜石家庄市藁城区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栽培,对提高小麦单产、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面积、干物质积运及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穗型小麦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特点,选用典型的多穗型、中间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小麦的单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大于多穗型和中间型,但最终产量表现为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适当减小叶片面积,增加群体穗数,可能是提高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五个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开花期主茎旗叶完全抽出后,测定其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并于成熟后,按小区实收计算理论产量。研究不同冬小麦主茎旗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与理论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在旗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及理论产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旗叶面积与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而叶绿素SPAD值与产量相关性极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渍水对小麦(Triticum aeestivum)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效应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来源于不同麦区推广品种和高代品系共164份为材料,在抽穗扬花期进行人工模拟渍害处理,以正常水分区为对照,分别测定渍水前和渍水后不同品种(系)倒1叶~倒4叶的SPAD值(相对叶绿素含量),成熟期测定其产量,计算不同品种(系)的SPAD值和产量的渍害指数,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扬花期渍水SPAD值显著下降,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下降程度差异显著。渍水12d对倒1叶SPAD值的影响不显著,对倒2叶~倒4叶的SPAD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照区渍水处理前后的倒2叶的SPAD值有自然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倒3叶和倒4叶的SPAD值在处理前后12d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渍水时间达到12d以上,考察倒2叶的SPAD值即可判断受害程度,渍水时间小于12d以下,考察倒3叶的SPAD值为佳。倒3叶~倒4叶的SPAD值渍害指数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相对较大,因而在进行小麦不同品种耐渍性比较试验时,选择测定倒3叶~倒4叶的SPAD值,才能得到较好的不同品种间耐渍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当前生产上推广的1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系)在密植条件下的粒叶比及 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其粒叶比存在显著或极 显著的差异.穗粒质量/旗叶面积、穗粒数/旗叶面积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且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明显 高于穗粒质量/上二叶面积和穗粒数/上二叶面积.用穗粒数...  相似文献   

12.
以扬麦158为对照品种,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新育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表明,6个优质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均表现较好,籽粒产量除扬麦9号、宁资18略低于对照外,其余4个品种均与对照相仿或高于对照,品质性状SDS沉降值测定除安农92484、宁资128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他品种均低于扬麦158,而扬麦9号则达到了优质软麦的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Root growth traits for different wheat types varied during the growth cycle. The root system of 93 Zhong 6, which is a dwarf, big-ear variety, reached its highest density at anthesis, while the root density of Zhoumai 13, a medium-type variety, demonsrated its highest value during the node elongation stage and decreased rapidly at later growth stages, which resulted in lower yield. The root density of Zhongyu 6 and 98Zhong 18, high yield potential, multiple ears varieties, did not show observable variation in their root systems during their growth cycles.  相似文献   

14.
不同库容量类型籼稻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大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根系性状的特征,为大库容量品种的根系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 064.32、1 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 200.11、1 455.59 g?m-2;大库容量籼稻品种单位面积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根干重显著大于小库容量籼稻品种,但不同库容量类型品种间每条不定根性状、单位根重等根系性状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显著影响单位面积库容量的主要根系性状是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和单位面积根系活性,决定系数为0.423~0.578。随着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单位面积根系活性的提高单位面积库容量显著增加。【结论】大库容量籼稻品种单位面积根系性状大于小库容量类型品种,单位面积不定根长、单位面积根干重、抽穗期冠根比、单位面积根系活性是显著影响单位面积库容量的主要根系性状。  相似文献   

15.
不同苜蓿品种根颈和根系形态学特性比较及根系发育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5个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颈和根系特性及根系发育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生紫花苜蓿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地下距地表0-30 cm的主根段,40 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根系生物量、主根直径整体上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递减;品种间根颈特性差异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可把15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3类。其中,皇冠、WL-323、苜蓿王、飞马、顶点、WL-323UF和维多利亚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8个小麦基因型为材料,采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方法,在灌浆期测定分析了小麦旗叶叶片基部、中部和叶顶部的叶绿素含量(SPAD)。结果表明,5月1—13日8个基因型叶绿素含量平均值表现为顶部中部基部,其中5月5日顶部与中部和基部差异显著,其他日期顶部和中部与基部差异显著;5月19—23日表现为中部基部顶部,差异显著;不同测定时期部位间叶绿素平均降解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5月6—9日最低,5月14—19日最大;灌浆中前期叶片中部叶绿素日降解速率高于基部和顶部,灌浆中期到中后期叶片顶部高于中部和基部,灌浆后期叶片基部高于中部和顶部,这是灌浆中期出现各部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幅度变小的原因。研究认为,小麦旗叶不同部位间叶绿素含量和解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冬小麦叶重和叶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叶位叶片面积和叶干重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均较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麦叶面积与产量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与穗粒数、穗粒重、每小穗粒数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氮肥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5号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丰锦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导致水稻叶面积的增加,增加了个体的光合面积,但是气孔密度明显减小,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多,不同穗型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明显下降,且肥力对弯穗型品种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远比对直穗型品种的影响明显。比叶重不同品种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由品种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的叶片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筛选叶片抗旱相关性状,探索性状指标大小的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机制。【方法】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苗期及结荚期给予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水对照2个土壤水分处理,苗期处理以盆栽种植方式进行,称重法控水,结荚期处理在池栽条件下进行,测墒补灌法控水,控水期间以电动防雨棚遮雨。测定苗期干旱及正常供水对照的叶片组织结构、厚度、比叶重、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叶片性状指标,对比分析上述叶片性状与花生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以性状指标大小评价不同花生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以生物量抗旱系数评价苗期抗旱性,以收获期产量抗旱系数评价结荚期抗旱性。【结果】通过2年的试验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花生品种生物量抗旱系数及产量抗旱系数有显著差异,苗期与结荚期抗旱性基本一致。根据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为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花育20号、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为中度抗旱品种,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干旱胁迫改变了叶片组织结构,降低了单株叶面积、功能叶面积、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增加了比叶重。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叶片性状有显著差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对照及干旱胁迫下均具有较高的叶片厚度、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光合速率。干旱胁迫下,较大的叶片栅/海比值、比叶重和光合速率是如皋西洋生和山花11号抗旱的叶片机制;山花9号与花育20号较大的单株光合面积,A596较大的光合速率是它们重要的抗旱机制。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的叶片栅/海比、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与品种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山花11号和79266分别可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花生出苗后10 d进行40%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干旱处理,持续胁迫14 d时的叶片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和光合速率可鉴定花生种质的叶片抗旱能力。正常灌水条件下,始花期的栅/海比、单株叶面积、比叶重也能反映花生叶片的抗旱级别。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