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7-2016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近三年均超过753万hm2,种植制度调整、观赏型油菜与高产型油菜间隔种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病虫害总体处于重发状态,防控压力大。近10年油菜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721.18万~881.74万hm2次,防治面积在686.18万~982.28万hm2次,通过防治年均挽回油菜损失98.34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7.25%;年均实际损失28.09万t,占全国油菜总产的2.07%。影响全国油菜生产的最为重要的10种病虫害依次为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霜霉病、小菜蛾、油菜甲虫(叶甲科和露尾甲科甲虫,下同)、油菜茎象甲、油菜病毒病、地下害虫、菜粉蝶和油菜白锈病,以总损失计,比例分别为55.60%、23.44%、9.51%、2.87%、2.43%、1.69%、1.58%、1.53%、0.86%和0.50%。对油菜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是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蚜虫。本文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油菜主要病虫害造成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为油菜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9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与上一年同期持平至稍重。各种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 757.57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 842.45万公顷次,占发生面积的104.83%;经防治后挽回粮食损失1 127.86万吨,实际损失130.51万吨。  相似文献   

3.
广西202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发生与上年基本持平;各种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736.78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22.34万公顷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091.83万吨,实际损失129.92万吨.  相似文献   

4.
2021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比上年稍轻;各种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 762.87万公顷次;防治面积2 029.45万公顷次,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 138.58万吨,实际损失123.14万吨。  相似文献   

5.
6.
2013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为中等偏重,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发生面积同比基本持平,甘蔗、蔬菜病虫及农田鼠害发生面积同比略有增加。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占到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的近三成,仍以"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重点作物病虫防治关键期因频繁降雨对防效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比 2 0 0 1年 (下文简称上年 )有所加重。各种病虫全年发生面积为 1 5 1 4.0 2万 hm2次 ,防治面积 1 390 .2 2万 hm2次 ,经防治后挽回损失 70 6.5 8万t,实际损失 1 1 9.95万 t。1 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特点 :1 .1 与常年相比 ,病虫害的发生提早 7~ 1 0 d。1 .2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等迁飞性害虫的发生重于上年 ;桂东北、桂中、桂西南部分稻区的三化螟及桂东南、沿海稻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也较上年有所加重 ;部分稻区早稻叶瘟流行 ,损失较重。桂西北、桂中、桂东南部分地…  相似文献   

8.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3月16-17日,省植保总站在潜江市召开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省各市、州植保站及区域测报站的60多名专家和测报技术人员参加了会商。根据各地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了2012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3月10~11日,省植保总站在襄阳市召开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省各市、州及病虫区域测报站的60多名专家和测报技术人员参加会议,根据各地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因素等,综合分析了2011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将大发生;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赤霉病偏重至以上程度发生;小麦条锈病在鄂北、鄂西呈中等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1.
作物混植和间作控制病虫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作物的混植和间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性水平,以达到自然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混植和间作的模式、控害效果和控害机制等方面对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作物混植和间作的优越性、应用特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相关分析及其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美军  唐启义 《植物保护》2008,34(3):133-135
介绍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中常用的Pearson相关分析,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3种相关分析方法的原理、参数估计以及统计检验的方法。结合两个实际例子介绍了多序列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在桃江县稻瘟病重发区应用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药剂防治新技术防治两优0293大田生育期主要病虫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控超级杂交中稻主要病虫危害,对大部分病虫防效好于常规施药技术,且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农药用量42.38%~68.59%、增产2.46%~118.00%;其中施用52.5%丙环唑•三环唑悬乳剂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效高、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烟草抗病虫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又是双子叶模式植物,因此以烟草为对象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以阐明异源基因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可能获得对病虫害抗性提高的有实用价值的转基因烟草株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在验证抗病虫害基因功能、提高烟草抗病虫害生物逆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虫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管理和利用植物保护系统的各种病虫资料信息,应用网络脚本语言PHP、网络服务器Apache及MySQL数据库构建了一套基于网络的病虫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开放式的设计模式,组建了用户管理模块、动态树型菜单模块、在线建表模块、数据表管理模块、日程提醒模块、资料统计对比模块、图形显示模块等。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在线建立数据表;系统将动态树型菜单与在线建表模块相互结合,实现了对各种表格的管理,包括表格的创建、数据的查询、汇总、比较及图形化显示等功能,用户通过Internet在系统的帮助下,可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满足自己需要的病虫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is a spore-forming bacterium that produces insecticidal proteins and other virulence factors an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bioinsecticides available to control pests in agriculture. Currently, some Bt strains have been reported as endophyte or rhizospheric bacteria.

RESUL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plant-Bt interaction in crop protection. Here, we review if Bt can establish as an endophyte/rhizobacterium and evaluate if Bt as an endophyte/rhizobacterium can simultaneously act against different phytopathogens (fungi, bacteria, insects and viruses) plus promote plant growth.

CONCLUSION

Although Bt produce an arsenal of proteins with toxic effects against insect, the current knowledge suggests that B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new plant growth promotion bacterium (PGPB).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roposed review will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Bt as a versatile entomopathogen that may be able to exhibit differential behavior depending on context. © 2023 The Authors.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及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增大;千粒重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病情指数与千粒重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