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半干旱区马铃薯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马铃薯》2015,(3):129-132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的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新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在甘肃会宁半干旱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薯‘青薯168’、‘庄薯3号’和‘黑蛋’产量较当地大面积种植常规品种‘青薯168’(CK)增产32.19%以上,产量差异极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可做为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甘肃省旱作区的优势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应用是当地马铃薯产业增效的首要因素.引进18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当地主栽品种'克新2号'为早熟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对照品种,以筛选适宜甘肃陇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华颂7号'中薯9号'和'华颂11号'综合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渭源县是甘肃省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目前种植面积达2.3万hm^2,马铃薯已发展成为渭源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北部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成倍增加。但由于我县北部半干旱山区地广人稀,多年来农民对农家肥的投入量有限,加上农民偏重N、P化肥的投入,致使土壤中钾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1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良种选用生育期短,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好的早大白、超白等品种。应用脱毒种薯进行栽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 种薯处理选种:在切块前先将种薯摊开晾晒,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表皮粗糙龟裂无芽的薯块,选择无病虫、表皮光滑的薯块作种。切块:马铃薯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萌发早,生长势强,切块时应尽量带顶芽纵切,切块大小以30g左右为宜。切块时要一人准备二刀,切到有病的种薯时除将病薯剔除外,还要将切具用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消毒灭菌,防止病菌通过切具传染。切好的薯块应立即用…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甘肃高海拔干旱区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35 350 kg.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2倍,配施钾肥马铃薯可增产16.7~2 916.7 kg.hm-2,增幅0.1%~9.0%,每千克K2O可增收马铃薯0.2~19.4 kg,增产增收效益好。施钾后马铃薯薯块数增加29.3%,薯块重增加7.7%,增产以增加穴薯为主,其次是增加薯块重,同时马铃薯品质也有较大改善。试验表明,在施入适量有机肥和氮磷基础上,高产高效的K2O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西北旱作区马铃薯种植仍以传统的平作培土栽培花期起垄为主,致使马铃薯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生产效益不理想,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旱地马铃薯生产潜力,增加生产效益,本试验在长期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的基础上,以全膜覆盖起垄微沟为核心,通过调节株行距、垄沟大小及垄沟比,并综合土壤耕作、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清除废膜等技术要素,形成了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推进西北旱作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中国马铃薯》2013,(4):222-225
通过前期试验结果氮磷钾配施基础上,调节氮磷钾比例,分析其对西北干旱区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比例为12-10-8 kg/667 m2的基础上,分别减少或增加磷、钾的施用量对马铃薯前期地上部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减少或增施氮肥对植株的生长和出苗均有抑制作用;在常规施肥(N-P2O5-K2O比例为12-10-8 kg/667 m2)基础上增施一定剂量的磷肥(P2O:10 kg/667 m2)可有效促进匍匐茎的膨大,从而提高商品薯率和产量,试验获得的最佳施肥量N-P2O-K2O比例为12-20-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旱作大豆研究进展刘学义(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旱作大豆集中区域,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大豆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抗旱高产品种贫乏,大豆单产一直低而不稳,成为我国大豆低产区。以选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为突破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乐县马铃薯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尿素、过磷酸钙以及硫酸钾镁肥料为供试材料,采用"3414"田间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的经济性状影响不大,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150 kg、K2O 150 kg马铃薯的产量最高,产量为51 669 kg/hm2,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马铃薯肥料效应方程,计算出马铃薯最佳施肥量和最大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马铃薯》2013,(4):208-211
为了给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012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3个区/县进行了马铃薯养分资源投入的调查。数据表明:马铃薯产量适中的农户占18.9%、偏低的农户占26.4%、很低的农户53.8%、偏高的农户无、很高的农户占0.9%。纯N投入量适中的农户仅占调查户总数的32.1%,15.1%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过大,52.8%的马铃薯种植户氮肥用量低于适中水平。马铃薯氮肥以基施为主,磷、钾肥全部以基肥形式投入,马铃薯基肥的施肥面积比最大的是尿素。建议甘肃省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的纯N适宜用量为130~160 kg/hm2,磷适宜用量75~100 kg/hm2,钾适宜用量为100~1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15.
青海小麦籽粒硬度等位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单粒谷物硬度测定、PCR扩增和核苷酸测序技术,分析了66份青海小麦品种籽粒硬度主效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青海小麦以硬质类型为主,比例达到47.0%,混合麦比例为19.7%,软质麦比例为33.3%。硬度基因有5种组合类型:野生型、Pina-D1a/PinbD1b、Pina-D1a/Pinb-D1c、Pina-D1a/Pinb-D1x和Pina-D1b/Pinb-D1a。野生型小麦类型比例最高,占59.09%,SKCS硬度指数平均为44.12,变化范围为12.75~84.89。突变类型的品种籽粒均为硬质。因此,在青海硬质小麦可以通过突变类型的分子标记进行选育,软质小麦选育需在利用硬度基因分子标记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籽粒硬度性状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16.
17.
阴山南麓旱作马铃薯的施肥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内蒙古阴山南麓旱作马铃薯施肥趋于合理,2006~2008年在该地区进行了多点马铃薯"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基础肥力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马铃薯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并依此确定了土壤养分等级和施肥数量。内蒙古阴山南麓旱作马铃薯土壤全氮等级划分为极低(<0.64 g.kg-)1、低(0.64~0.92 g.kg-)1、中(0.93~1.58 g.kg-)1、高(1.59~1.90 g.kg-)1和极高(>1.90 g.kg-)1,对应推荐施氮量每667 m2分别为>9.3、9.3~7.6、7.5~5.0、4.9~4.1、<4.1 kg;速效磷含量划分为极低(<4.9 mg.kg-)1、低(4.9~8.4 mg.kg-)1、中(8.5~19.0 mg.kg-)1、高(19.1~25.0 mg.kg-1)和极高(>25.0 mg.kg-)1,对应推荐施磷量每667 m2分别为>5.1、5.1~4.1、4.0~2.6、2.5~2.1、<2.1 kg;速效钾含量分为极低(<61 mg.kg-)1、低(61~88 mg.kg-)1、中(89~151 mg.kg-)1、高(152~182 mg.kg-1)和极高(>182 mg.kg-)1,对应的推荐施钾量每667 m2分别为>5.0、5.0~4.3、4.2~3.3、3.2~3.0、<3.0 kg。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青海省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选取93个青海小麦品种,基于55K SNP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扫描到53 063个SNP位点,选择分型成功率(call rate, CR)≥0.90、缺失率<10%、MAF>0.05的SNP位点,获得多态性SNP位点50 243个,多态性比率为94.68%。其中多态性位点在第2同源群中分布最多,在第4同源群中分布最少,在基因组中分布呈现B>A>D,特别是4D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NP分布最少。93个小麦品种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0~0.59,平均值为0.33,为中度多态性位点;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67,平均值为0.41。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根据遗传距离可将93个小麦品种划分为8个类群。综上,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需要引进外来品种来丰富青海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推动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