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耕地后备资源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土地开发程度较低,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耦合模型探究新疆耕地后备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程度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新疆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各地州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偏低,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地区属于中、重度失调发展类型。昌吉、阿勒泰、塔城地区耦合程度较好。针对新疆特殊的地域类型和巨大的生态压力,提出在开发前要重点评估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志强 《农业与技术》2022,(21):106-108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是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整治、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国家下发的清远市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底图图斑,采取限制性因子分析法,对清新区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评价。研究得出清新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数量类型、空间分布和主要限制因素,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为促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辽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途径王丕章李庆春(辽宁省计委)耕地后备资源是农业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所谓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待开发利用的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但开发深度不够的中低产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山荒地。辽宁是人多...  相似文献   

5.
十个典型县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并分析10个试点县(市)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从而确立生态敏感性指数,评价试点县(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具体提出试点县(市)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低敏感区生态环境较为良好,地势较为平坦,不宜耕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少,有利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中敏感区的限制因素较多,主要有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生态条件等,生态环境得不到保障,易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影响,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敏感区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限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因素多,开发后备资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方向制定详细的开发规划和计划,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7.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维持耕地资源总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基于相关数据与资料分析,分析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土地敏感性和土壤质量,构建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规划数据,运用GIS技术,测算松原市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区。结果显示,松原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为58 25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4.40%。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其强 《福建农业》2005,(12):11-1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而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上能做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我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查清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后备的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状况、权属以及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开发利用措施等工作。这项工作将对今后我省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下面,就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如何应对占补平衡做个探讨。一、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土地适应性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普通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比起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文章以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工作为例,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准确地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是其开发利用的基础。以2010年黑龙江省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状况和区域指标等方面构建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对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具有多样性,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裸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开垦沙地、可开垦盐碱地面积依次递减;市域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及类型具有差异性,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七台河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小;县域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均值为1.355万hm2,其中密山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友谊县、宝清县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会昌县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开明  黄金燕  邵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91-6392,639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该研究以会昌县为例,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典型抽样调查、数学模型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昌县后备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开发潜力并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会昌县境内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总量达1 813.07 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1.92%;可开发利用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多集中在坡度为6°~15°的地区,面积为738.11 hm2.  相似文献   

12.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86-288,324
以内蒙古杭锦旗辖区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的677 021.40 hm2耕地后备资源了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杭锦旗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总面积为52 200.02 h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7.71%.灌溉条件与土层厚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杭锦旗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土地资源的问题是优势地貌类型占有量少;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光温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不足,各地类人均占有量极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分管难利用土土地比重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发挥不够。因此,基本对策应该是制定实施土和总体规划,衽土地的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质量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和率和生产力,加强土地开发和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资源短缺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土地盐碱化的治理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以及常用的治理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复合型土壤修复技术的作用机理,可以对盐碱地进行有效的治理改造,从而起到恢复改善盐碱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以全省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做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有112 353.13 hm~2,主要体征是总量少、分布不均,主要地类是内陆滩涂和其他荒草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有土地规划、开发成本、生态环境和图斑破碎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耕地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制约因素;从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后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诸方面,提出了湖南省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地貌类型占有量少;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光温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不足,各地类人均占有量极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发挥不够。因此,基本对策应该是制定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质量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实现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耕地后备制度是指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出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对一定规模的土地进行统筹管理,并保留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制度。它的核心目标是保护耕地资源不受非农占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耕地后备制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针对耕地后备制度对土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的作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浙江省现有耕地资源特点是耕地总量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1995~2005年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0%左右;耕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整理,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以上。对浙江省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3S技术的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