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水体消落带重金属胁迫处理下双穗雀稗和狗牙根的生长情况以及重金属在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迁移富集情况,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外源重金属Cu2+和Cd2+的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双穗雀稗均能承受较高浓度的Cu胁迫,双穗雀稗比狗牙根能承受更高浓度的Cd胁迫;Cu在狗牙根中迁移富集量大于双穗雀稗,而Cd在双穗雀稗中的迁移富集量大于狗牙根;Cu和Cd胁迫时,两植物在不出现中毒现象的浓度范围内,富集量与胁迫离子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富集量均表现为地下部远大于地上部;Cu和Cd在狗牙根、双穗雀稗中的转运系数(TF)均小于1,不是Cu和Cd的超富集植物,但均能较好地修复铜、镉污染,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重建和Cu、Cd污染修复的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2.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外源重金属Cr(Ⅵ)、Pb(Ⅱ)单一及复合处理时对双穗雀稗生长及Cr、Pb在双穗雀稗中的迁移富集情况。结果表明:1低浓度Cr(≤80μmol/L)、Pb(≤400μmol/L)对双穗雀稗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双穗雀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明显上升;而随着Cr、Pb浓度的增加,双穗雀稗的生长显现出中毒现象,叶尖发黄且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下降,根部变成黑褐色,根系耐性指数小于1;2双穗雀稗主要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迁移富集Cr和Pb,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迁移富集量逐渐增大,Cr(Ⅵ)、Pb(Ⅱ)共存对Cr、Pb迁移富集有协同作用。3Cr、Pb在双穗雀稗中的转运系数小于1,不是铬、铅的超累积植物,但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Cr、Pb,因而双穗雀稗既是消落带植被重建的优良物种,也能较好修复水体中的铬、铅污染。  相似文献   

3.
双穗雀稗是我场水稻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近几年来,全面推广水直播轻型栽培以及机械化作业和技术,双穗雀稗发生面积迅速扩大,给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地控制双穗雀稗,我们引进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干金乳油,进行不同剂量梯度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双穗雀稗坪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利用亚热带野生草坪草资源 ,对生长速度极快的双穗雀稗 (PasplumdistichumL .)进行了田间种植建坪试验 ,观测了双穗雀稗的生物学特性和坪用性状指标 ,并对草坪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双穗雀稗成坪速度快 ,修剪后草坪密度高 ,盖度大 ,但茎杆粗壮 ,叶片较宽、粗糙 ,草坪质量较沟叶结缕草 (ZoysiamatrellaL .)差 ,适用于管理粗放的水土保持草坪和部分运动场草坪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胁迫对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生理特性及铅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新芽数、叶绿素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在受铅胁迫初期明显升高,最高点分别是7个、1.67 mg/L、790 U/g FW、160 U/g·min;但随着Pb2+浓度的增大,都呈下降趋势,最低点分别是0个、0.62 mg/L,110 U/g FW、60 U/g·min;双穗雀稗叶片的SOD活性则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双穗雀稗叶片富集的铅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中(分别是45.07%~34.54%),其次为细胞质,而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量最低。双穗雀稗地上部分铅含量随铅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外源铅浓度达到80 mg/L时,双穗雀稗生长22 d后,地上部分富集铅量达到最大值,为773.43 mg/kg。在铅污染的水体、土壤植物修复中,双穗雀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消落带适生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对Pb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400μmol/L)Pb胁迫对双穗雀稗生长有促进作用,根系耐性指数大于1,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抗氧化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当Pb浓度400μmol/L时,双穗雀稗生长受到抑制,叶尖发黄,根系耐性指数小于1,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在200μmol/L Pb胁迫下,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在12 d时达到最大。双穗雀稗主要通过地下部和地上部迁移富集Pb,迁移富集量与水体中Pb浓度表现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转运系数小于1,不属于Pb超积累植物,但能明显降低水体中的Pb浓度,因而双穗雀稗既是消落带植被重建的优良物种,也能较好修复水体中的Pb污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9%籼露悬浮剂4个浓度梯度防除粳稻田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等杂草,探索其防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9%籼露悬浮剂1 500~3 750 m L/hm2对千金子、红根稗的株防效均在93%以上,但对双穗雀稗的防效较差,不能彻底根除;对粳稻的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稻田双穗雀稗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鄱阳湖区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三地的中晚稻田抽样调查表明,该区稻田双穗雀稗的发生频率为70.69%~86.21%,发生密度为0.12~0.29株/m2。对机插晚稻田间双穗雀稗的危害损失测定表明,水稻产量损失与双穗雀稗密度、植株鲜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产量损失构成因素中以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影响占主导;每1.26 m2内有双穗雀稗1、2、3、5株,产量损失率分别达到17.24%、27.33%、49.13%、57.78%,每株双穗雀稗可使水稻减产11.0%~17.0%。提出了耕前灭生除草、农艺措施控草、苗期使用选择性除草剂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早稻抛栽田杂草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绍兴市三大主要农业区划稻区的抛秧稻田杂草发生情况普查和定点系统上稻抛栽田发生的杂草有27种,分属17科,主要杂草危害群落有11种。杂草危害发生频率由高到低欠为稗草、矮慈菇陌上菜、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等;危害严重度由重至轻依次为稗草、矮慈菇异型莎草、双穗雀稗、千金等。同时,查明主要危害杂草的发生特点和延期消长动态,为正确制订杂草防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美农 《农家致富》2014,(11):24-24
美丰抗金20%氰氟·精噁唑微乳剂是水稻田茎叶处理除草剂,重点防除水稻直播田(含旱稻、旱直播)大龄和抗性千金子、稗草(含红脚稗)、马唐、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从2011年开始,美丰农化在江苏、安徽两省多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韩乐天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用5%韩乐天EC375~450ml/hm^2于稗草3~4叶期喷雾,对直播稻田稗草、双穗雀稗及一年生多种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杂草总体防效可达81.8%以上,且对籼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2.5%稻杰油悬剂防除直播稻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5%稻杰油悬剂对水稻安全,对直播水稻田中的稗草、双穗雀稗、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和矮慈菇等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作为二氯·苄的换代产品在直播水稻田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华农区稻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华农区稻田杂草优势群落早稻田为稗草群落,晚稻田为阔叶杂草群落,近10年来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杂草群落发生明显演替,群落结构中水莎草,水竹叶、双穗雀稗等难除杂草的发生频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千金是稻田茎叶处理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为了摸索该除草剂的除草效果、稻苗的安全性及对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99-2000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60%SIOC0171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6.67~10 g,于稗草2.5~3叶期喷雾,对水稻田中的稗草、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陌上菜、节节菜、丁香蓼等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与农美利的防效相当,且对直播水稻幼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是一种可持续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但不同植物构建的P-MFC产电效果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和植物个体生理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探索。【方法】以巴拉草(Brachiaria mutica)、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多枝扁莎(Pycreus polystachyus)、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4种湿地植物为材料构建P-MFC,比较不同P-MFC的产电性能,分析P-MFC产电性能与植物自身根系渗氧生理和外界环境因素(pH、溶解氧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不同植物构建的P-MFC产电性能差异明显,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巴拉草4.25(±0.35)mW/m~2、短叶茳芏1.57(±0.35)mW/m~2、多枝扁莎0.20(±0.09)mW/m~2、双穗雀稗4.38(±0.56) mW/m~2;巴拉草和双穗雀稗P-MFC产电能力较强,这与巴拉草根系渗氧速率较低、双穗雀稗阴极pH较低且较稳定有关;低根系渗氧率有利于维持低阳极电位,阴极低pH环境有利于维持较高阴极电位,从而使得电池整体输出电压较高。【结论】在利用湿地植物构建P-MFC时,植物根系特点尤其是根系渗氧生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愈伤组织形成以前,光质和微波处理分别对双穗雀稗和苏丹草胚胎发生的作用较明显,红光和微波可分别显著提高双穗稗和苏丹草愈伤组织的胚状体分化率。超声波,激光和离心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用60%SIOC0172水分散颗粒剂6.67—10g/667m^2,于稗草2.5-3叶期喷雾,对水稻田中的稗草、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陌上菜、节节菜、丁香蓼等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与农美利的防效相当,且对直播水稻幼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飞虱系同翅目飞虱科昆虫,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主要危害水稻,还危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灰飞虱危害水稻时,其成虫和若虫群聚在稻株下部取食危害,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养  相似文献   

20.
在夏季,许多阔叶作物地中长满了马唐、狗尾草、稗草、双穗雀稗、蟋蟀草、狗牙根等禾本科杂草,严重影响农事操作和作物的生长。同时杂草也给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进而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多年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使用高效盖草能10.8%乳油防除花生、红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