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中是典型的稻油轮作区,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宜汉中地区的油菜稻茬免耕直播技术,不仅能够解决油菜传统育苗移栽用工荒、成本高的矛盾,也能作为播期遇连阴雨、机械播种无法按时作业时的替补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广大油菜种植农户提供参考,从品种选择、播期选择、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茬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推广江苏南通地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通过2年的多点试验、典型调查与经验总结,形成了以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壮苗培育、适期播栽、肥料运筹、苗势调控、防冻抗冻、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以及整地、开沟、收割、脱粒、贮藏等操作环节在内的一套技术体系,制定了适合南通市沿海稻茬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双低油菜目标产量3 75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免深耕调理剂在油菜免耕直播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信阳油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hm^2以上,总产达到30多万t。但是,由于信阳市是稻油两熟制栽培,油菜的适播期较短,往往因腾茬不及时或天气原因延误播期,多数年份翻耕播种油菜播期推迟1个月左右,致使油菜营养期缩短,年前很难积累足够的干物质,达到壮苗越冬。  相似文献   

5.
板田油菜是水稻收刈后不用耕翻而直接在稻板田移栽的油菜。这样栽种的油菜,不论在干旱、低温或阴雨多湿年景都比耕翻油菜增产。 板田油菜的特点是: 1.季节提早产量高 板田油菜的一般播期集中在9月20~25日,比常规种植提早5~7天;移栽期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15日之间,提早10天左右。由于早播早栽,可以充分利用冬前光、热资源,发根  相似文献   

6.
稻后油直播栽培节工省本、绿色高效,但宿松县等沿江地区常年水稻成熟期在10月10日前后,稻后油直播适播窗口期狭窄.因此,该县实施稻后油菜直播试验,筛选适宜品种,并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宿松县及沿江地区稻后油直播种植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在宿松县及毗邻的沿江地区,作为稻茬油菜直播品种适宜选用邡油777、沣油737等株型较紧凑,株高中等、熟期中熟、产量较高、冬春双发类型品种,人工直播适播期在10月20—25日,栽培密度宜在22.5万~2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稻油轮作下不同播期庆油1号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重庆市稻油轮作的茬口对接问题,开展了庆油1号播期试验。通过与对照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比较,确定适期播种可以缩短庆油1号生育期并获得较高产量,较好解决了重庆稻油轮作模式的油菜品种选择和播期问题,为稻油轮作模式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江淮流域的稻田适合于一年两熟稻———麦、稻———油、稻———肥耕作制度。本区域雨水充沛,稻田位于低洼地带,排水不畅,冬播难度较大,部分稻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造成光、温、水、土资源的浪费。如本区信阳市稻田面积30万公顷,稻茬油菜不足15万公顷,小麦绿肥种植面积很小,差不多有一半稻田冬季空闲,有些虽已复播油莱,但因掌握不好节令,耕作管理粗放,造成广种薄收,影响着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带的形成。稻茬油菜的主要障碍是:水稻腾茬迟,整田耗工费时,油菜适播期短,地下水位高,土壤渍水,冬季冻害等。针对障碍因素,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即…  相似文献   

9.
从品种选择、播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联合收获等方面总结稻油两熟制油菜免耕机开沟直播机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承担海安县稻田套直播油菜试验,探讨了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并研究了稻田套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从而总结出油菜高产、增效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多年技术推广经验,从前茬作物的安排、品种选择、适宜播期、化学除草、肥料运筹、大田管理、病虫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续第8期第19页)三、稻-稻-油区油菜机械联合直播分段机收技术模式早中熟晚稻品种+早熟耐密油菜品种+机械联合播栽+基施硼肥+化学除草+一促四防+机械分段收获。关键技术一是选用生育期适当品种。选择早中熟晚稻品种和生育期在180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根冠比及年前生长量大、抗倒、抗病的"双低"早熟油菜品种。二是耕播联合作业。晚稻收获后,用油菜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旋耕、施肥、播种、覆土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胚蛋白质含量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逐渐增加而皮壳含油量和皮壳纤维素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弄清贵州省稻茬免耕油菜田杂草发生情况,对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田间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杂草的发生种类有16科50种,其中,油菜田内发生杂草26种,田埂及田边侵入性杂草24种.利用相对频率、相对均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稻茬免耕油菜主产区油菜移栽期和开花期杂草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油菜移栽期田间以棒头草、蘩缕、毛茛等杂草为优势种群杂草,同时在部分油菜田还残存有水稻田遗留部分杂草,如久雨花、节节菜等.在调查区域内,油菜开花期不同区域田间主要优势种群杂草有一定差异.棒头草、蘩缕、毛茛、小飞蓬、稻搓草等为调查区域稻茬免耕油菜田田间共性杂草.  相似文献   

15.
油菜三类苗是指临冬期主茎总叶数小于 1 0片、绿叶数小于 8片的苗 ,是由于冬前茎叶生长缓慢、移栽迟和群体密度过大而形成的。通过适时早播、早栽 ,稀播壮苗、合理密植 ,推广稻田深沟窄垅板田移栽技术 ,精耕细作 ,重抓培管等措施 ,可减少或防止三类苗发生 ,提高稻茬油菜单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稻套麦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了零共生期稻套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覆盖稻草、沟系配套、适时化控、科学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播期插期秧龄对机插稻黄华占产量性状的影响,2020年在陕西省城固县五爱村开展了油菜茬机插稻黄华占的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播期相同条件下,随着大田插期提前秧龄缩短,水稻产量增加;插期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提前秧龄延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播期比秧龄对产量影响大,后期秧龄对产量影响增加;秧龄相同条件下,随着秧田播期大田插期提前,水稻产量显著增加或增加。秧田适期早播长秧龄的大穗,大田适期早插多穗。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表明①密肥对稻套史力丰油菜产量差异作用效果依次是密度>密肥间互作>N肥.②不同密肥水平对稻套油菜的叶龄、有效分枝起点高度影响不大.③稻套史力丰油菜最适宜的密肥为亩施纯N20kg,密度为3.0万株/667m2,可达到高产节本两者兼顾目的.  相似文献   

19.
播期及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于2010-2011年在四川雅安(盆周山区)、射洪(川中丘陵区)和邛崃(成都平原区)3个不同试验地点,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试验地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播期是影响直播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则是影响直播油菜分枝部位的主要因素。株高、分枝部位和一次分枝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或减少;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油产量都随播期推迟而呈降低趋势,但油菜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并无显著差异。播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籽粒含油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对于四川盆地不同生态区的直播油菜,在目前收获机械难以进入的深丘山区稻油两熟制农田,可适期早播(9月下旬),种植密度以每公顷15~30万株为宜;在四川省有条件发展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浅丘平坝区,适宜播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范围内,随播期推迟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每公顷30~60万株),通过构建小个体大群体结构,从而实现油菜生产的轻简高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稻茬麦最佳免耕播种方式,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5个播法,研究了不同播法对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群体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播法,并表现出明显的增穗增粒效应,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小麦品质表现比较复杂,稻套麦清蛋白和醇容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法,说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而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其他播法,说明小麦晚播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