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和新育成品种的性状分离。 提纯复壮主要是保持(纯)恢复品种的原有性状不变,运用人工选择的手段把纯种选出来。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瑞雪 《杂粮作物》2004,24(3):165-165
1 试验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9个,白沙14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唐油四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白沙1016(当地)、锦花5号(锦州市农业科学院花生所)、埠花7号(辽宁省风沙所花生研究室),其中白沙1016为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3.
1 鲁花A-1的选育 1.1 育种目标 具有优良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早熟、高产、高油的传统型大花生品种. 1.2亲本选配 该品种的母本为花32品系,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利用徐州68-4与白沙171杂交选育而成,父本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引进的由广东省白沙农场选育的伏花生白沙1016. 2 选育经过 2002年从B1(花32×白沙1016)种子繁殖田中选出的优良单株.2003年种成株行,种子混合收获.2004~2007年进行株系观察鉴定,并进行示范对比.2008~2009年在山东省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一九七一年花生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在种子工作中,由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花生新品种的繁育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种子的选纯复壮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当前我区种植的花生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新品种的繁育推广速度还很缓慢,群众性提纯复壮花生良种工作与花生生产发展要求还相差很远。为使花生种子工作适应生产跃进形势,对现有花生品种必须积极开展提纯复壮工作。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我国北方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夏播花生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适宜夏直播,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受全国种子总站委托,我们于1988-1990年在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了北方区夏播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以求鉴定出夏播早熟、高产花生新品种,供生产推广种植。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RH8022、8153、唐7730、龙花一号、白沙1016(对照)。田间设计:各试点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认真贯彻了“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群选群育,多、快、好、省地繁育推广花生良种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离形势发展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群众性的提纯复壮和选育新品种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广泛,优良品种还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因此,今年我们在积极抓好现有良种(杂2、杂4、花27、白沙1016和171)的加速繁育推广的同时,在花生的良种选育工作中,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皮花生、红皮花生、黑色花生、彩色花生、花育16号等不同品种花生籽仁各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花生品种的抗氧化性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籽仁各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品种间有很大差异。花育22号子叶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最高为22.61 U/mg,花育17号子叶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白沙1016胚的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最高为22.37 U/mg,抗超氧阴离子及总抗氧化能力则以黑色花生、彩色花生和花育22号较高;种皮的抗氧化能力以红皮花生、黑色花生、白沙1016、花育23号和鲁花12号较高,说明黑色花生、彩色花生、白沙1016和花育22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萌发期耐盐性比较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份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浓度下花生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不同花生品种种子萌发特性不同,随盐浓度的升高,花生种子盐害率增加,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降低;同时依据不同盐浓度下花生品种耐盐性及其相关萌发指标差异,确定0.5%~0.7%盐浓度可作为花生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筛选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花生品种耐盐性分为四类,其中高度耐盐型品种6个,分别为花育25、花育36、365-2、海花1号、豫花9号和花育28。高度敏感型品种3个,分别为花育33、白沙1016和粤油85。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花生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出口数量和出口创汇额持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花生出口大国。辽宁省花生因品质优良、色泽鲜艳、美味可口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现在不少农户还在使用20多年前引进的白沙1016,该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了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因此选育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锦花九号是锦州农科院1998年以小花生白沙1016为母本,  相似文献   

10.
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白沙1016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豆型花生白沙1016是重要的花生种质资源.利用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5S和45SrDNA作探针对白沙1016根尖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发现两探针在白沙1016的12条染色体上能产生杂交信号,其中1对染色体长臂与短臂、2对染色体短臂、3对染色体长臂具有杂交信号.综合DAPI+染色带纹和染色体长度、臂比、面积等特征,可以将白沙1016大部分染色体区分开,为白沙1016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染色体遗传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物品种的混杂退化,是当前生产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搞好作物品种的提纯复壮,是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华主席、党中央对这一工作十分重视。在一九七五年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华主席曾指示“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个大事情”。近年来,烟台地区大搞群众性的花生提纯复壮活动,共选出单株696万株,建立株行圃6189亩,原种圃43461亩,采用原种一代种植的种子田35万余  相似文献   

12.
弱光胁迫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花生幼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遮光40d,研究了弱光胁迫对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和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苗期弱光胁迫花生主茎高显著伸长,根/冠比增加,幼苗各器官的干物质、侧枝数、叶面积和侧枝/主茎比降低;盛花期延迟,单株开花量显著减少,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遮光50%处理单株结果数显著降低,遮光85%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苗期侧枝发育不良可能是造成弱光胁迫花生减产的重要原因。两品种相比,弱光胁迫下花育22号荚果产量降低幅度小,其耐荫性好于白沙1016。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有不少报导,花生幼苗期是比较抗旱的,但花生幼苗期出现永久萎蔫时的生育状态以及品种间的敏感性,尚未见到明确的报导。为此我们采用盆栽方法进行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特早熟品种鲁花6号(RH321)、早熟品种P_(12)、白沙1016、花28。 二、试验方法:用高度为34厘米、直径为32厘米的白瓷盆装满质地、湿度相同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新品种对比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铁岭花生生产的主要栽培新品种,我们对引进的和自有的花生品种:铁引花一号、铁引花二号、铁引花四号、青兰二号、远杂9102号、鲁花12号、鲁花3号、昌育1号、豫花14号、白沙1016等10个品种进行了栽培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鲁花12、鲁花3号、青兰2号有栽培潜力,很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生栽培种5大类型5个有代表性品种鲁花9号、如皋西洋生、花37、莱阳四粒红和白沙1016为材料,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花生种子由萌发到出苗过程中子叶干物质重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主要脂肪酸组分和氨基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在子叶干物重减少的同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呈有规律的递减;而脂肪酸和氨基酸各组分的变化趋向不甚一致,且某些组分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出口"兰娜"型花生新品系 --青兰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尚霞  万书波  封海胜 《花生学报》2003,32(Z1):245-246
青兰2号是以Florman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系.具有"兰娜"型花生的特性,产量高,品质优.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其籽仁产量较白沙1016增产30%以上.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7.
重茬是花生生产上存在的一大难题,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耐重茬的花生新品种。为此,我们对辐射选育的几个花生新品种(系)作了耐重茬性的研究,以便为生产上提供耐重茬品种,同时为今后进一步选育耐重茬的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大花生类型-辐射品种(简称辐品,下同)8130;杂交品种(简称非辐品,下同)鲁花10号。小花生类型-辐射品种8122与8213;杂交品种8126和白沙1016。  相似文献   

18.
花育41号是采用花生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第二个花生属区组间杂交新品种。在吉林省2010年和2011年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432.9kg/hm2,比对照品种白沙1016增产24.5%。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品种登记(吉登花生2012005)。  相似文献   

19.
花生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花生早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早熟花生栽培过程中常出现旱象,对产量影响很大。为此,1981年我们以目前推广的花生早熟良种白沙1016为供试材料,研究其主要生育期对干旱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出不同生育期临界水分,为花生生产提供科学的灌水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采用池栽,生育期间利用塑膜棚覆盖,人为控制水分,在花针、结荚、饱果期造成不同干旱条件,以研究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花生新品种引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臣  蒋咏 《杂粮作物》2008,28(1):33-34
试验选用11个花生品种(品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模式。对各个花生品种(品系)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种子的休眠性、适应性的分析结果如下:花育23、铁引花1号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40.23%和32.59%:花育23属疏枝直立型小花生品种,种子休眠性、抗旱性强,较抗叶斑病,生育期128 d。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铁引花1号整齐度好,耐旱、抗病性强,果形大,出仁率高,生育期12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