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是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和最优化 .为此 ,要注重植物配置结构的科学性 ,空间配置结构的合理性 ,景观配置结构的艺术性以及科学的经营 .同时 ,还应突出城市个性化特征 ,建好市郊森林生态网络 ,开发野生绿化树种等等 ,以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厦门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探讨厦门市城市热岛效应与地表植被覆盖的关系,针对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内容,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为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平台,对厦门市的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把森林引入城市,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加大植覆盖与水面面积,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厦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冬彪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7):89-90,137
通过分析岳西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梳理了岳西县创建森林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差距,明确了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布局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森林生态、森林生态保护、森林生态文化、森林产业以及森林城市支撑等五大体系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岳西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瑞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5):109-111
通过分析太湖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明确创建森林城市有利条件和存在差距,提出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和布局结构,同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保护体系、森林生态文化体系以及森林城市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上海外环林带森林结构的优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和森林群落斑块的空间配置要求,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外环林带的森林结构,提出了有关城市森林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并针对观赏、环保、生产和文化休闲等城市外环林带的主导功能目标,提出了上海市外环林带优化森林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吉林市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入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吉林市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吉林市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的3个层次:城乡一体化区域绿化网络—松花湖生态保护区景观格局—城市内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吉林市的城市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可为改善城市环境状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支持.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州市林分质量差、林种结构不合理以及龄组比例不协调等城市森林现状,提出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阐述了广州市内环、中环和外环的分项规划框架,重点突出沿海防护林、城区花园式单位、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水源涵养林、商品林基地六大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并提出了科技支撑、法制支撑、防护支撑的三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生态城市和“两型城市”,两者都是旨在建立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高效稳定的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城市以及周边区域的景观格局。显著影响着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景观尺度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森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城市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群落的动态研究、群落树种的选择与人工群落配置模式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森林城市建设品位与植物配置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构建低碳森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园林植物造景原则,联系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提升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的角度,分析和阐述森林城市建设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探讨自然和人工、生态和景观、经济和社会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山水铜都,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魅力新铜陵,铜陵市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该文分析了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和必要性,指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于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议。主要包括: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有合理的配置等。  相似文献   

12.
建设森林城市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明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设森林城市中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森林城市的建设理论提供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外城市森林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城市森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对策在于认真掌握城市森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彭镇华、江泽慧等提出的森林生态网络概念和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建设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并根据上海市绿化实际情况,对上海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网络系统的有利条件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市二环路以内约47 km2为主要研究范围,采用抽样调查与局部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树木16 145株,主要树种164种;对城市森林结构进行详细调查,旨在掌握城市森林结构的树种构成、绿色三维量、生态功能估算值等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的特点提出改进措施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森林建设的宗旨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为认识城市森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以及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森林及生态城市的阐述,重点阐述了城市森林的作用及它在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由此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城市森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被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和科学家看做是有效解决城市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在城市森林的维护、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林木树冠覆盖被认为是城市森林最重要的结构与功能衡量指标.针对我国城市森林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的现实需求,从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概念、分类与评价、城市林木树冠覆盖与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的研究方法和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率与城市森林规划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该方面研究的未来趋势包括4个方面,首先,城市林木树冠覆盖研究,已经与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日常生态、生产管理紧密结合.其次,高分辨率(米级以下)卫星影像在城市森林树冠调查与制图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第三,像面向对象的影像解译方法与激光雷达(LIDAR)等新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第四,为了最终实现城市森林建设规划能够落地的目标,在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实施决策过程中,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普及.  相似文献   

19.
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而林木树冠覆盖水平和木本植物多样性,反映腾冲市城区森林建设成效。通过对树冠覆盖和树种多样性的探讨,以期为腾冲市城市森林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以2019年Google Earth全色历史影像为基础,利用e Cognition 9.0软件解译,结合多尺度分割算法和最邻近分类法处理。计算其树冠覆盖率及其他土地类型比例,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通过实地调查,选取94个样地。结果表明,腾冲市建成区林木树冠覆盖面积11.01 km2,林木树冠覆盖率为38.90%,腾冲市建成区潜在树冠覆盖面积为3.17 km2,能达到的树冠覆盖率最大理论值为51.10%,各斑块之间进行有机衔接,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木本植物39 科、83 属、117种,香樟(Cinnamomum bodinieri)优势明显,腾冲市树种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木本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科对该区系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属种系数70.94%,为极高属系数。腾冲市建成区绿地是以乔灌为主的森林景观,绿地空间利用比较充分。主城区生境较为简单,高树种多样性可能是近些年来腾冲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城市森林建成对城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根据中国的自然环境现状特点,立足国土生态安全,按照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为“点”,发展城市森林,促进生态城市建设;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建设绿色廊道,形成生态防护林网;以我国八大林区为“面”,强化森林保育,构筑生态安全基石;通过植物材料优化选择和合理配置改善森林结构,开发森林巨大的空间效益,促进“体”的建设;将全国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点、线、面、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布局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全国25个省市共建立了48个长期定位研究站点,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