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长春市南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滨水植物的景观、空间、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滨水植物景观在总体上发挥着综合效益,但在局部稍有不足,并据此提出建议,为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阳台种植的根基,对植物的生长好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还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重要肥力要素的载体。所以,土壤改良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是否能够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智能花盆     
花卉植物对肥水等栽培条件要求很严格,浇水太少时,易导致干旱而使叶片凋萎、脱落;浇水太多时,通气又不好,容易引起根系腐烂、死亡。智能花盆可通过运用生物控制和水势原理,能根据花卉植物对水、肥、气的需求,及时而准确地进行补充,自动浇水、自动施肥、自动除草和自动通气,并且不需耗能,从而达到自动管理的目的。 智能花盆就是根据水势原理进行设计的,即水永远由水势高的地方自发地向水势低的地方迁移。在智能花盆中,由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土层中水分减少,小水库中的水便会自发而及时地向土层进行迁移。因这是根据植物对水分…  相似文献   

4.
朱张生 《花卉》2012,(7):7-8
荷花(Nelumbo nucifera)别名莲花、芙蓉、藕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挺水植物。地下部分具有肥大多节的根状茎,横生水底泥中,通称“莲藕”。叶盾状圆形.全缘或稍成波状。  相似文献   

5.
使用植物核心增产剂后,猕猴桃利用光、水、肥、热能力提升,具体可表现在叶、根、果、植株等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6.
吴家全 《蔬菜》2006,(4):19-20
生长在地球上的所有植物都离不开水,首先是施入土壤中的肥料需要被水溶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二是植物根系在土壤中所吸收的养分,需要在水的帮助下,才能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去;三是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胞脱水而枯死,只是不同的植物其耐旱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水分过多会给植物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蔬菜作物,若是管水不当,则容易造成蔬菜生长不良,且多种病害并发,特别是烂根综合症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后寺河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配置手法,给今后城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踏勘项目现场,从植物方案设计入手,结合整体景观方案的结构与定位,比较系统地分析植物选择、配置原则与分区植物空间的营造手法.结合当地乡土树种,营造花谷、花廊、花溪、花径等多种特色植物景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遵循生态性...  相似文献   

8.
影响嫩枝扦插成活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嫩枝扦插是植物大量繁殖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成活率除与各树种、品种的遗传性相关,还受营养物质、生长素、生根阻碍物质等内在因素及光、温、水、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石灰氮高温闷棚 石灰氮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施入土壤后与水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钙,氰氨水解形成尿素,最终分解成氨,可直接供植物吸收;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的液体氰胺与气体氰胺对土壤中的线虫及真菌、细菌等有害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屋顶花园历来都是高端、高雅、高投入的象征,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多年来尝试在自家屋顶建设花园,并从水、肥、土、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滨水生态景观中的植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琳 《现代园艺》2022,(3):130-132
随着水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治理水污染、调配水资源、改善水景观是当前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点。在治理过程中,植物的应用对提升水质量、改善水环境、促进水陆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效益。从滨水植物对水域的净化作用、固土拦污、水陆能量传递等功能角度,阐述植物设计方法与材料选择;从观赏性角度出发,对水面区域、驳岸区域、陆地区域提出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丁塘河湿地公园是常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本文调查与分析了公园水湿生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发现共有水、湿生植物29科、45属49种。其中:挺水植物18种,浮水植物4种,沉水1种,湿生植物26种。在群落结构上存在简单、景观雷同、个别植物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静 《花木盆景》2009,(11):35-38
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滨水绿道及植物景观的概念,分析了其空间构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提出了乡村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设计时需满足生态性、地域特色、观赏性及以人为本等原则;并阐述了其对植物选择的要求以及植物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建设中,滨水景观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当代人的生活、娱乐、休闲等的需要。而植物作为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配置才能发挥最优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园林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实际,阐述了滨水景观设计中植物应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媛 《现代园艺》2023,(6):155-157
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的生态环境中河流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屡见不鲜。水生植物配置是河道修复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的合理搭配,改善河道环境。基于此,介绍了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应用原则,以北京市河道治理为例,探讨水生植物在北京地区河道生态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浇水误区谈     
钟志权 《花木盆景》2004,(12):19-19
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旱能力,是因其世代处于相适的生态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套“节水”或“贮水”的生理结构,还可以调节吸水、耗水的速率。不管怎样,水仍然是植物生命的第一要素,尤其是在适生环境下的生长季节,旱生植物也极度需要有足量的水。因此,耐旱性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抗逆反应,不是一概怕水,也不是一种笼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作物秸秆生物反应堆及其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生防效应、矿质元素、有机质等,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技术原理:植物光合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秸秆,通过加入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和净化剂,在通氧的条件下重新产生二氧化碳、水、热和矿质元素,同时产生大量抗病虫的菌孢子,使作物更好地生长发育。这样植物光合合成有机物,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二者在物质转化、重复再利用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植物选择和配置形式对城市公园各类型景观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3个贵阳城市公园的3类植物景观(路旁、广场及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3类不同背景人群(风景园林学生、普通群众及园林相关从业者)进行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在3个公园中,植物景观质量较好的为泉湖公园,其次为观山湖公园,黔灵山公园最低;3种植物类型景观评分的大小排序为:滨水景观>路旁景观>广场景观;不同评价者对植物景观的审美倾向虽具有相似性,但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于景观的评判标准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通过分析各类型植物景观中最佳和较差植物组合的优劣势,可为贵阳城市公园未来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实地走访考察了南京玄武湖公园、月牙湖、莫愁湖等滨水公园,调查分析了其中滨水植物的种类和景观特色,并对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特色营建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南京打造更多具有生态意义及独具绿城特色的滨水园林景观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