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生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水稻病虫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越来越严重。病虫害防治的好坏是决定农业能否增产、农民是否增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笔者在分析了水稻产量潜力、病虫害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及防治后可极大地挽回损失的前提下,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套水稻主要病虫害“傻瓜”式防控技术理论,经过多地实际应用,实为简便、易掌握、易操作、省工、省力、高效的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杂交晚稻产区对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进行大面积示范,探究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能够较常规施肥减少化肥投入11.0%,减少氮肥投入14.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投入,保障...  相似文献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严重制约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传统的化学防控手段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弊端,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对水稻的高产、优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三大方面对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德优”系列软米品种“三省”丰产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农药施用过量,稻田灌溉用水过多,给"稻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给"稻米食品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增粮与农业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水稻德宏综合试验站研发成功了省肥、省药、省水的"三省"水稻栽培新技术。介绍了水稻"三省"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经过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方正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示范的主要组织措施和获得的多方面效益。示范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包括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药剂防治以及专业化防治等。开展和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了农药用量、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防治效率、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均有很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也给农民创造了实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2012年平湖市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和技术,并对进一步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保障水稻稳产的条件下,集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区水稻化肥和农药减施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硅肥、减施氮肥、施用微生物菌肥以及不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配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产量及病虫害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由现有农民习惯施氮量(纯N)300 kg/hm~2减量至240 kg/hm~2时,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且产量在与其他几种不同技术配合下表现也最为稳定。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或240 kg/hm~2条件下,通过配施硅肥和"三防两控"技术配套,均可达到与农民习惯氮肥施用量(300 kg/hm~2)和病虫害常规防治方式下的产量水平。此外,氮肥减施配施硅肥结合"三防两控"的技术集成,可以在产量不降低的条件下,减少1次用药、52.8%固体剂型农药用量和61.0%液体剂型农药用量,同时达到与常规施肥和防治措施下的同等防控效果。说明该技术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区推广应用,是实现产量提升和肥药减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8月1~3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湖北省举办了“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来自福建、浙江、安徽、陕西等省和基点县(市)的植保技术骨干共计30余人参加了培训。期间,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导韩宝瑜教授作了“绿色植保”基本理论和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新技术专题讲座;之后,学员们参观了湖北省英山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晗  李志强  褚晋  徐晗  缪建锟  杨皓  董海 《北方水稻》2021,51(2):13-16,20
为了将水稻防治适期窗口叠加或相近的病虫害进行整合,集成水稻多病虫害协同防控技术,以减少施药次数、施药量和防治成本的目的,选择常规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化学药剂,开展多药剂兼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浸种期可协同防控水稻干尖线虫、青立枯病和恶苗病,移栽前苗期可协同防控1代二化螟、稻水象甲和稻潜叶蝇,孕穗末期可协同防控稻瘟病...  相似文献   

10.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应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措施综合防控茶园有害生物,达到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植保技术。本文总结介绍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靖综合试验推广站2009~2011年示范推广的"土楼工夫"红茶基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点、防控成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17日 ,《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的消息 ,作为农技部门 ,如何把这一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从这点出发 ,我们想就推广“中国超级稻”问题谈一点认识。一、超级稻的推广意义1.增加总产 ,保障粮食安全“九五”以来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 ,也应该看到 ,中国的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这就是 ,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不断减少 ,环境不断恶化。根据《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目标 ,我国的人口到…  相似文献   

12.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说“岩韵”     
说起武夷岩茶的品质特征,必然会提到“岩韵”两个字,它是武夷岩茶品质的专用术语,是衡量武夷岩茶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两个字。而武夷山外生产的乌龙茶则不用“岩韵”来说明品质的优劣,即使是与岩茶产地近在咫尺之距的地方(建阳、建瓯)也不例外。“岩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众说不一,有的说有豆浆味,有的说有棕叶味,有人说“岩韵”没人讲得清楚,也有的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有说是汤水厚,杯底香浓,茶汤滋…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6.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7.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丁俊之先生《关于“洗茶”一词的商椎》(载《茶叶信息》总394期)云:“人们通常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日本有人提出洗茶是怎么一回事……洗茶之说,可能给人以中国茶不卫生的看法……洗茶用语也欠策略,我的见解,宜修正‘洗茶’为‘浸茶’或‘温茶’。读后颇有感慨。其实“洗茶”一词始于北宋。宋子安为补充丁渭《北苑茶录》和蔡襄《茶录》记述建安茶事的不足,曾撰《东溪试茶录》,率先提出了要制成品质优异的茶,必须严格要求技术操作的四道工序———“择之必…  相似文献   

19.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