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的相关标准也在逐步更新,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规范操作及验收.针对混凝土膨胀剂试验检测中的限制膨胀率这项重要指标,笔者根据自身从事试验检测的相关经验,从试验操作细节入手,对该试验的常见问题进行了一一梳理.特做此文章,以便相互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易出现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禽流感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防控形势的需,禽流感疫病的日常监测、集中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量逐年增加,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成为当前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禽流感的唯一技术方法,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通过开展基层兽医实验室比对试验发现,影响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的因素诸多,分析试验结果和关键操作步骤,找出试验误差,以便从试剂配制、器材准备和操作规范三方面完善试验操作。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播迅速,可形成大流行,对养殖业和国际畜产品贸易具有严重影响。目前基层实验室对其检测常采用阻断ELISA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且费用低,但对试验要求较高,易导致试验不成立。本文主要从实验人员、设备和操作过程三个方面分析、总结ELISA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便引起实验室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以提高ELISA试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从检测试剂的选择、使用条件到样品处理及相关操作做出了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现行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注射部位未吸收铁含量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与细化,使之能够更具体、准确,更具操作性,使相关试验步骤通俗易懂以便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试验分别采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指导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注射部位未吸收铁含量检测方法与细化后的检测方法对家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细化后的方法与现行方法结果一致,未见较大差异,但细化后的方法更具操作性,更通俗易懂,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以猪瘟C-株弱毒疫苗株、经典强毒石门株和C-株全长cDNA为试验材料,以免疫荧光技术为主;结合ELISA和RT-PCR检测技术,对其在培养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和表达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筛选猪瘟病毒及其全长cDNA的敏感细胞,探索其增殖表达规律,以便为猪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提供技术方法和可操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是基层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免疫抗体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通过对鸡群进行抗体检测,及时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疫苗使用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在实验室操作中,为提高准确率,克服仪器设备、试验环境、试验条件、人为操作因素,是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及测定原理,结合近年来氯化钠含量检测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氯化钠的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以便找到适合动物营养饲料添剂及复方药物中氯化钠添加量的最准确、快速、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毒性机理、畜产品中掺入三聚氰胺的原因、检测方法及其发展方向,认为三聚氰胺的检测应将现场定性分析与实验室定量分析相结合,开发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在现场做初步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和快速、简便、经济、准确的实验室定量分析技术,以便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人民群众能在现场做定性检测分析,检测分析机构能在实验室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是今后三聚氰胺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内参基因在实时定量PCR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参基因常用于Real-time PCR (RT-PCR)检测基因表达时标准化的建立。但是在不同细胞或组织、不同生理和试验条件下,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确定,以便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进行标准化,有助于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业安全和人类健康,而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为布病的预防、检测和净化提供技术支持。目前针对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全乳环状实验(M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偏振测定法(FPA)、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琼脂扩散试验(NH-GD)等。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RBT操作简便,敏感性较高,但环境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ELISA敏感性较高,可一次性检测多个样本,但对仪器要求较高;FPA短时间内能够检测大量样品,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相似,但需要专业的荧光偏振仪器;SAT特异性较强,但敏感性不高,操作步骤繁琐;CF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SAT,但试验较为繁琐,耗时长;MRT一般只用于牛奶样本检测,无需采血,特异性强,但对牛奶的质量有一定要求;NH-GD对疫苗免疫样本和野毒感染样本具有鉴别诊断能力,但抗原纯度要求高。因此,RBT、MRT、ELISA、FAP和NH-GD更适合用于布病初筛,而SAT和CFT更加适用于布病复核。未来应探索更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如荧光微球法、半抗原鉴别诊断方法等,以便为布病检测提供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时间因素对应用CharmⅡ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磺胺类药物残留试验的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如果延长或缩短操作时间,将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在操作中要快速,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镧系元素铕(Eu)为荧光物质标记布鲁氏菌脂多糖抗原(LPS),建立了布鲁氏菌抗体高敏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剂盒(Bru-LFICA)。经相关试验验证,得出该试剂盒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符合率高,且兼具操作方便,检测快速(15 min),价廉,不需特殊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基层兽医站、养殖场的即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兽药残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因其具有的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样品处理量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及违禁添加药物的快速检测。ELISA虽然操作简单,但试验操作中各环节对试验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不注意,很可能导致显色不全、重现性不好、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本文对影响ELISA试验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解决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本试验是研究干草的理化特性和养分随意采食量的相关,以便得出有一定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数学预测方程式。材料和方法牧草试验用豆草在10%花期刈割,禾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6):130-137
本研究旨在探讨MTT法用于沙门菌(Salmonella)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操作的最佳试验条件。通过改变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等,确定MTT法测沙门菌活菌数的最佳试验条件,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T检测沙门菌活菌数与平板计数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不同生长阶段的沙门菌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研究表明MTT法用于检测沙门菌活菌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零功率物理试验是换料大修结束后按技术规格书要求需进行的试验,共8项,且每项试验在其过程中均有保持反应堆相关参数稳定的要求,如操作不当,轻则有可能导致试验失败,重则可能导致反应堆停堆。本文作者通过对每项试验进行分析,归类试验中需主控室操纵员配合的操作,并对此类操作进行描述,以降低试验失败或停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刘慧谋 《中国家禽》2007,29(8):38-39
微量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作为一项抗体监测技术已在各大中型禽场和兽医门诊实验室工作中广泛应用。HI试验可检测新城疫、禽流感、减蛋下降综合征等HI抗体,依据抗体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关疫苗的最佳免疫程序,验证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疫病的辅助诊断,达到及早预报疫情的目的。但是如果试验操作技术不规范就会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现就HI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动物疫病检测试验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常有多种因素影响到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的影响,本人结合多年来所从事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经验,对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分析,以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携带GFP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拯救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翠  殷相平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7):1965-1971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病毒,以便更快速、准确地检测疫苗效价。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在Vero细胞进行病毒感染并收集蛋白样品进行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外源蛋白GFP的表达情况,测定一步法生长曲线,比较与原始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拯救出携带GFP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毒株SAD-GFP;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可表达GFP,且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增多;病毒结构蛋白G蛋白表达并未受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重组毒株与原始毒株的生长并无明显差异;传代后GFP仍可在病毒中稳定表达。在连续传代过程中,本试验成功拯救出SAD-GFP重组毒株,GFP基因并未丢失,且蛋白表达量并未降低,证明该位点表达的外源蛋白在病毒传代过程中可持续稳定表达,且对病毒生长特性并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