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的灵动,山的厚重,山水相连,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强调山与水的交融,那一座座敦厚的大山,山崖间一道道瀑布倾泻而下,山脚下流淌着的正是那灵动的清泉。如果一幅山水画,没有水的灵动,大山会显得呆板;如果缺少山的沉稳,流水也会变得单调;只有山水融合,方显和谐之美。山水画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料,到了唐代已完全成熟。然而在小小的雨花石中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记载下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等自然景观。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胧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下面介绍几枚山水画面的雨花石。  相似文献   

2.
盆景与中国山水画都是具体和形象地反映某种自然景观,创作的题材都来自于大自然。画家作画要饱览自然、风景,“胸有丘壑”,盆景创作亦然。盆景这一古老的艺术,长期以来受着中国山水画及其画论的影响。譬如山水画中有“高远”、“深远”、“平远”的画法。盆景中也有“三远”的做法。中国山水画中的若干构图法则,诸如“主次分明”、“细节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中国茶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南宋茶业经济是宋代茶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茶业管理中心、茶叶市场中心、茶叶消费中心的临安对南宋茶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而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山水诗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萌芽,自南朝谢灵运奠基、开拓后日趋兴盛。山水画在隋代逐渐成熟,宋代以后成为绘画的主流,成就卓越。而与山水诗、山水画同源的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等同期,公认在唐代产生,发展到现在,特别是近三十年迅速崛起,初现辉煌。  相似文献   

5.
<正>水的灵动,山的厚重,构成了画家笔下一幅幅气势恢弘的山水画卷。殊不知,小小的雨花石上几百万年前就被大自然的神工妙笔"画"就了一幅幅迷人壮观的山水画。石上记载了阴阳、晴雨、寒暑、朝昏等自然景观,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后使人啧啧称奇!最近南京著名藏石家戴康乐先生就展示了一枚得意藏石《黄果树瀑布》。此石具备了山水画的沉稳与灵动特性。长5.5厘米,宽4厘米,石中白色、黄色与绿色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幅抒情写意的中国山水画。妩媚多姿的江南山水,明艳的霞光,映衬着远航的风帆;逶迤连绵的群山,高低起伏,衬托着悠悠的江水,构成一幅鲜艳而和谐的画面。山水盆景《青峰碧水送风帆》就是围绕这个题意而构图创作的。我自幼喜爱笔墨丹青,尤爱中国山水画。一日在观赏我国杰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九十一岁时作《栖霞晓望图》时,意犹未尽,萌发了创作这盆山水的情思。由于创作的主题是清雅秀丽、精巧幽静的江南山水,我开始选用软石类中砂积石制作,结果失败了。后改用质松而轻,极易人工造型的浮石作材料,效果才较满意。盆为白色大理石浅盆,长40厘米,宽15厘  相似文献   

7.
鉴赏厅     
作者借鉴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运用柔美的线、面,再造了山体的基本骨架与体积感;多层次夸张的绿色与不规则海母石顶部的白色,渲染了雪霁连绵群山的自然美态。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彩。中国的山水盆景如同一幅活的立体山水画,以它的艺术情调,展现于世。我创作的台式山水挂景《江南秀色》,从直观上说,是一幅活着的立体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布局上运用二山夹一远景,虚实空间对比生  相似文献   

9.
在元代之前,有一个统治北方的大国——金朝,它是原居于黑龙江大兴安岭,松辽平原的女真人建立的。公元1125年灭辽,1126年灭北宋虏获宋徽宗父子,入主中原,建都开封,以秦岭淮河为界与南宋对峙。公元1234年在蒙古人与南宋联合进攻下灭  相似文献   

10.
盆景是世界性的园林艺术品之一,是综合性艺术。在艺术的天地中,愈是综合,就愈具丰富多采的表现力,它具有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功能。我国古典园林的构思布局,多出于诗画家之手,因而盆景艺术受到山水画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组景,把园林的自然美加工为艺术美,纳大千于盆中。因此,盆景  相似文献   

11.
陈小春     
陈小春,1911年2月生于江苏吴县。18岁到上海拜师学画。他喜爱国画,尤其喜欢古人山水画,曾潜心研究和揣摩近代吴湖帆、张大千等著名画家作品的构思、意境和风格,这为他以后从事盆景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秋山萧亭图》是本人根据李成的名作《晴峦萧寺图》(见图1)制作的山水盆景。李成是号称“宋初三大家”之一的中国杰出山水画大家。其山水画风格旷远险奇,用笔劲瘦清淡,富有纵深变化,作品呈现出一种气象萧疏、苍健清秀的风格。《晴峦萧寺图》是李成的名作之一,构图作全景式山水(所谓全景山水,是指画家处理画面的一种角度,在全景山水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画家对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层次的描绘,有开图千里的气势)。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花鸟鱼虫一直和中国花鸟画艺术共生互惠,比翼齐飞,形成了两种息息相关的传统审美形态。 从文物和文献上追溯,中国以花鸟入画的历史非常久远。早期的花鸟画大多属于人物画的配景。从唐朝起,花鸟画开始自立门户,成为独立画科。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居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山水盆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以山石配以小型植物经加工来完成。山水盆景可以在咫尺盆中让采自山里的山石,重新展现它原有的雄峻和瑰丽。同时以景抒情,表现深远境界,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一如充满诗情与画意般立体的山水画。山水盆景虽然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但盆器的面积却很有限。当我们在有限的面积里企图表现无限的景物时,就不得不借助于透视原理了。透视原理原是绘画中惯用的构图手法。远在隋朝,中国山水画里已经懂得运用精确的远  相似文献   

15.
水旱盆景《山水清音》是我根据中国山水诗创始者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的。“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这是中国古代画论中专门论述山水画的北宋著名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经典、极为精辟地表现了艺术家对于真山水观察的细致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作品主材为云雾石,右侧主峰、次峰苍劲雄浑,石面天然纹理如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皴纹和飞白的艺术效果,运用云雾石的天然纹理表现了山顶积雪,向下靠近山脚有积雪融化渐消之意,刚中带柔,左侧配山与主峰、远山和谐呼应,江面宽阔舒朗,整体山形意韵生动,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冬季寒山雪景的空灵逸秀之美。  相似文献   

17.
善于吸收他国文化之长,使之具有本国的鲜明特色,这是日本民族性的独特天赋。这一点已在广泛的文化领域里表现出来。盆栽便是其中之一。日本自平安朝末期至镰仓朝初期从我国南宋全盘吸收了盆栽(即树椿盆景)、“盆山”、“盆岛”这些艺术形式后,逐渐与本国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历室町、江户、  相似文献   

18.
李光涛 《茶业通报》2002,24(2):33-34
普洱茶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洱茶是历史上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所产的茶叶,运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洱交易而得名。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大肥壮,色泽乌润,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汤色红浓的品质特点。并有降低血酯、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的作用。在东南亚、港澳台、日本和西欧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普洱茶享誉中外,1993年起,思茅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开始搞换名促销,用优质烘青绿…  相似文献   

19.
邱东明 《中国花卉盆景》2012,(9):F0003-F000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著名七绝,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夏日胜景。今年西湖景区特意装点了多姿多彩的碗莲,让人大开眼界,如入诗境(左下图)。本文所摄碗莲位于西湖郭庄和虎跑两处景点。  相似文献   

20.
<正>盆景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犹如立体的山水画。中国盆景"滥觞于汉晋,形成于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复兴"。扬州盆景几乎与中国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